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地位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就是要弄清楚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所处的位置,以及它在新时期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这是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一个前提。
一、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有一个发展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起点和第一个标志。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也是邓小平理论逐渐发展的过程。同时,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概括和评价,也有一个不断深化、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回顾历史,十二大以前,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已经陆续提出,但是作为一个理论,还处于酝酿和准备之中。在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宣告正式确立,但是在理论上还不系统,不完备。其后经过十二届三中全会、七中全会,分别从经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各方面,相继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原则和要求,在内容上作了许多重要的补充。到了十三大,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概括了十二个理论观点,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大体形成,并且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表明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开始系统化了。
十三大以后,邓小平理论又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我们党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也不断深化和发展。特别是1992年的十四大报告,由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对这个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并且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科学论断,使它获得了相当完备的形态,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体系,从而有可能对它作出进一步的评价。十四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在于首次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念,对它的主要内容作了完整的概括,在此基础上,指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并且确定了用这个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十四大以后,随着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评价也继续有所发展。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1997年2月,中央在悼念邓小平逝世的三篇文献中, 肯定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强调这个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引导我们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5 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和10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又在此基础上对这个理论进行更全面更确切的评价:一是首次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概念,这意味着我们党对这个理论之作为一个新的科学体系的完全确认,是对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二是开宗明义地宣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三是作出了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新论断,并且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四个方面,作了深刻的论证;四是指出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建议在十五大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综观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是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的,对它的评价也随之而日益全面、深刻和科学。其中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是三个显著的阶段性标志:十三大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从思想发展为理论的轮廓,实际上是宣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则确认邓小平理论已建立起一个体系,首次对这个理论提出了定义,并且确定以它作为全党工作的理论指导,初步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十五大又作了发展,对它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系统阐发了它的科学体系,进一步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
第二,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评价的这一不断发展、深化和科学化的过程,其基础是新时期的伟大实践。正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正确的。没有这个理论,就不会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第三,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评价的日益全面、深刻和科学化,同时表明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日益提高,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理论上从而也在政治上愈加成熟。江泽民同志说过:“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今天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评价所达到的水平,表明我们党已是一个有很高马克思主义修养的理论上充分成熟的党。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党是能够自觉把握改革和建设的方向和规律,善于驾驭一切复杂局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政治上也充分成熟的党。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
从以上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阐释和评价中可以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含义或内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实质是它与“老祖宗”的关系问题;其二,是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实质是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在这里,首先对什么是邓小平理论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确切、科学的表述。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可以看作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内涵所作的最本质的界定。大家知道,当年斯大林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实际上是给列宁主义下的定义,它指明了列宁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国际性质,尤其是揭示了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就是说的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我们党的七大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这实际上就是给毛泽东思想下的定义,它指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尤其是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就是说的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江泽民同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三句话的表述,实际上就是给邓小平理论下的定义,它指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尤其是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就是说的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我认为理解江泽民同志的这一定义,需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一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性质。这一定义告诉我们,就性质而言,邓小平理论不是别的什么理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说过:“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邓小平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世界观的基础当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这就决定了邓小平的全部理论创造活动,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总框架内和总轨道上进行的,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科学体系,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系的,是这个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从世界观到基本原理的全面的继承。继承也就是坚持。邓小平历来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他是坚持老祖宗、坚定地捍卫老祖宗的模范。所以,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二是关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这一定义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不只是对老祖宗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老祖宗的发展,即在继承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赋予它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把它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就是创新。邓小平历来主张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他正是这样做了,才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唯其如此,它成为既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当然,“新阶段”是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来说的。毛泽东和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解决了不同的历史性课题,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成果。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那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或新阶段。
三是关于邓小平理论所固有的地域的特点。这一定义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新阶段,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中国的实际,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它所要回答首要和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它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地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的构想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关于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然,由于它不仅是在总结中国的、而且也是在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而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从根本上说,它不是指导世界或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而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
(二)关于邓小平理论在我们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
如同七大在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的同时,在党章中载明“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一样,十五大在肯定邓小平理论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同时,在党章中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首先是由这个理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早在一百年前列宁就说过,“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注:《列宁选集》新版第1卷,第271页。)。邓小平理论正是这种“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们党必须高高举起这个理论的旗帜。
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当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从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后,我们党就从胜利走向胜利。但是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背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到了“文革”年代,更是举起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的旗帜,从而造成一场空前的浩劫。历史证明,以错误的理论作为旗帜,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决摒弃了这种错误的理论,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逐步形成新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现在正以崭新的姿态奔向21世纪。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那么,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所以,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得出这一结论,说到底是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当年七大在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的基础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24年的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十五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两次历史性决策,对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七大的历史性决策,使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十五大的历史性决策,则要把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
根据上述“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两方面含义或内容,根据十五大报告和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认为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可以作这样的表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个表述有四句话,前三句是对邓小平理论所下的定义,指的是它在马克思主义总体系中的地位;后一句指的是它在我们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四句话连贯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迄今为止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评价所达到的最深程度和最高水平,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所作的最完整、最符合实际的科学规定。
三、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要摒弃一些错误的观点
我们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一定要以十五大精神为准绳,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纠正以下一些主观片面的、不正确不科学的认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与老祖宗不同的内容,因此,它是修正马列主义,特别是在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这种观点的谬误,在于否认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否认老祖宗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根基,否认邓小平理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其实,邓小平理论提出许多在老祖宗那里所没有的东西,这不是修正而是发展了老祖宗,因而正是邓小平理论的独创性的突出表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来说,它所否定的只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对于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则是忠实地作了全面的继承。因此,把邓小平与老祖宗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显然是不可能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作出正确评价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只是对老祖宗的单纯继承,甚至是简单的复述,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其实,邓小平理论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创新,在于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我们党的十四大从九个方面系统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十五大又从四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理论已形成为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说明邓小平理论向前发展了老祖宗的学说,给马克思主义总宝库加进了某种比老祖宗所提供的、比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所能提供的更新的东西。今天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叙述邓小平理论就是叙述邓小平在他的著作中所加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宝库的、因而自然和邓小平的名字分不开的那些特别的和新的贡献。因此,否认邓小平理论的独创性,无视它作为一个新的科学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是对邓小平理论与老祖宗的关系的另一种割裂和对立,同样不可能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作出正确的评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应当着重强调它的国际性质、它对世界上一切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普遍意义。这种观点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中的“在中国”这个定语。而这个定语至关重要,它确切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客观事实。如果不适当地强调它的普遍意义,甚至把这放在首位,那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理论的特有性质。
再有一种观点认为,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等于不再承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这种观点的谬误,说到底还是在于看不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决不是丢掉老祖宗,而是认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重大的发展,是在新时期中更好地举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何况十五大党章讲到“行动指南”时,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者并提的。毫无疑问,我们今天仍然必须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问题是如何高举,如果离开邓小平理论就谈不上高举。所以关键是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十五大的重要论断: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