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近些年各地皆组织编制了大量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其内容往往是以规划布局、经济发展策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而缺乏对乡村生态景观环境的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乡村景观环境的建设,可提高美丽乡村的文化品质和环境魅力,从而实现乡村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探索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丽乡村背景;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1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性原则。美丽乡村景观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在规划设计时需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要素的梳理、整合,使设计的景观与乡村整体环境相协调,以达到景观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从全局出发,对构成乡村景观系统的居民点、道路、农田、水系等要素进行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的整体环境,达到景观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
(2)可持续发展原则。乡村是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重要载体。纵观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由于受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偏重与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利用,严重威胁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实现乡村景观规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景观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原则。
(3)景观多样性原则。乡村景观具有多样性特征,是生物和景观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在乡村景观改变和规划设计中,保存、维护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保持、提高乡村景观的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是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4)肌理延续性原则。在“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上,应将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乡村景观营造上,同时注意乡村原始肌理与景观空间结构相互穿插,通过内外关系的转化,形成层次分明、肌理丰富的乡村景观空间。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2.1田园景观规划设计
在乡村的田园景观中,山、水、林、田等自然元素组成了乡村景观的基础自然状况。对于这些自然元素,应该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指导下,在保留传统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对乡村的空间形式和布局进行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形成既具有田园风光,又可以给村落居民地域风俗与农耕文化感知的大景观格局。因此田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做到这几点:一是保护自然景观,如自然保护区、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元素,这些自然景观在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以保护,是不允许被乡村建设用地所占用。对于森林绿地、植被斑块、生态防护林等是植被的重要组成方面,在田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提高对这些方面的保护力度,对于使得自然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的情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一定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其次还要做好统一设计自然生态环境内容,尽可能保持自然景观要素的原真性。二是做好农业景观的开发利用。农业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人地相互作用的直接界面。农业景观有着普通景观的基本特征,同时表现出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田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可以采取农业景观整合措施,加强对农业景观资源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对农村里的田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营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田园风光;还可以以传统农业为基础提高整合现代农业要素,打造农业景观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发展的模式。三是加强人文景观的保护。人文景观又叫做文化景观,是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下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中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在田园景观规划设计不但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历史研究的资源宝藏。如堂、寺庙、戏台等物质元素,以及民风、民俗等非物质元素,都是吸引人们的关键。所以在田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要尊重和保护人文景观,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庭院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庭院景观是村落居民生产生活活动场所,是乡村居民脱离住宅主体接触自然的第一个环境空间,也是乡村人文景观的基本单位。审美和实用的统一是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的关键性原则,也就是说庭院承载了乡村居民日常活动需求的功能。庭院景观设计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营造,包括空间布局、空间功能和乡土文化生活气息。
在空间布局的布局上,从纵向空间而言,村落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与爱好进行选择诸,比如:疏散分层形、延迟开心形、圆柱形、篱形、扇形、棚架形、匍匐形或丛状形等不同形态的花木。从横向空间而言,尤其是庭院设计中牵涉的花木、小品、道路等,可以按照分割点的衔接,能否达到自然、美观,其成败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细节设计处。乡村庭院空间的布局形式是灵活而多样的,因为村落居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相处中会受到气候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改变。
在功能和形式上,乡村庭院景观设计要要考虑多种功能的实际需要,在讲究美观的同时也要更加的实用。如种植中等乔木,一方面绿化了整个庭院,另一方面,夏天可以乘凉,也可以用来做晾晒苞谷的支架,还可以来做晾衣服的支架。对于乔木的选择,还要从经济效益上考虑,多选择如柿树、枣树等果树,提高的经济收入。另外,随着农用车辆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应该考虑到的农用车的存放位置,还有谷物的晾晒空间、家禽家畜的活动空间等都要考虑。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应该多考虑村落居民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采取最廉价、最方便、最经济的方式设计。造景要和功能相适宜,不要单一地去追求高、大、个性等很不实用的东西。其次景观设计要做到客体物象与视觉感受的和谐。最后是要做到更好的审美,设计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与具备相应的形式,还要具有美的外观,更好地满足村落居民的审美需求。
2.3聚落景观设计
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以及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了聚落景观,而不同地区的聚落景观有着特定的美感和韵味,不仅能保障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能保持其特有的文化意蕴。进行聚落景观设计,应秉承因地制宜、有机更新的原则,在充分保持聚落景观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对象的差异,采取适合的建设方式,进一步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民居建筑和居民生活环境对聚落性景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设计者应充分尊重当地建筑及生活环境肌理,保护聚落的原始形态,尽可能地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有效规划并设计当地基础设施及聚落风貌。例如,汇聚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诸如广场、庭院、文化场所等,均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这些空间构成了居民生活环境,而不同地域的民族有其各自特点。因而设计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融入地方特色,使聚落景观设计切合当地的环境肌理,呈现独特的文化内涵。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是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的交通、文化、经济、技术等仍较为落后,大大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根据乡村的具体情况,以科学合理的理念,因地制宜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是重构美丽乡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淑芬,张书远,戴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7(01):89-96.
[2]赵明.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田园文化回归[J].江西建材,2017(22):32+35.
[3]周楠.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问题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9):109.
[4]袁嘉悦,向燕琼.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以成都市郫县青杠树村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52-53.
论文作者:管慧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聚落论文; 居民论文; 庭院论文; 美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