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看写作教学论文_熊婷婷

从《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看写作教学论文_熊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呼兰河传》中以“我”这个女孩的视角展示了呼兰这座小城的人情风貌,其中最大的三个特点便是细节的描写、客观的态度、自然的刻画。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模式化,学生主体意识模糊,这三个特点恰恰是中小学写作教学中急缺的。萧红《呼兰河传》儿童视角运用可以对我国的中小学写作教学产生一些启示。

关键词:《呼兰河传》;萧红;儿童视角;写作教学

一、《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儿童视角的运用

视角的选取关乎作品的质量。儿童视角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叙述故事,“使小说呈现出更具原生性和神秘性的儿童经历与体验”。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儿童视角的运用不仅承继了鲁迅的儿童视角运用方法,使得文本充满诗意的童趣,变得散文化,还综合了废名个性化范式的儿童视角,独具特色。

《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关照到许多成人忽视的细节,看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片段与场景,符合儿童视角下的叙述。在成人世界中,她的婆婆向别人说她被鬼魂附身了,只有我知道她没病,“小团圆媳妇躺在坑上,黑忽忽的,笑呵呵的。我给她一个玻璃球,又给她一片碗碟。”同时,“我”以儿童独有的感知方式客观地还原世界。小团圆媳妇又黑又长的大辫子没了,她婆婆往外传说她是着了魔,只有“我”知道她的头发是被剪掉的。透过“我”的眼睛看出来小团圆媳妇只是一个天真活泼的12岁孩子,经常笑呵呵,走路生风且一顿饭能吃三碗米,还原了小团圆媳妇的真实状态。我”是一个被排除在成人世界之外的零余者,与《呼兰河传》中夹杂的成人视角产生分歧,从而揭示了呼兰这座小城的风俗民情及其复杂程度。

萧红《呼兰河传》中“我”的世界充满了色彩与生命力,有两个特点,一是形象生动,一是色彩丰富。如,在 《呼兰河传》第三章中,对后花园的描绘“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再如,关于火烧云的描述:“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简单句的堆叠符合“我”的口吻,色彩丰富也符合儿童心理,营造出了极真实的情境,使文字变得可感,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

二、《呼兰河传》儿童视角与写作教学

我国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在写作教学前会给学生许多限制,如,作文要分三段写,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必须用排比……更有甚者,会直接限定用什么例子。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叙述方式上都十分雷同,中小学实际写作教学离课标要求愈来愈远。写作教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抒发,把儿童视角叙述引进中小学写作教学,符合中小学生心理,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教,学生站在自身立场来写,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从“真”出发,在“真”的基础上展现“美”、抒发“善”。

(一)真:情感、叙述之真

《呼兰河传》中小女孩的视角是一种冷凝视角,不掺杂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成人世界中复杂的情感色彩,突出叙述和情感之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细节描写,二是书写自我。这两个方面在我国当代中小学写作教学中都是比较缺乏的。

在《呼兰河传》中“我”总能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细节描写是写作中的闪光点,加入了细节描写的作文可以有效的规避写流水账,使作文显得有所侧重。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生活,培养敏锐的感受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积累写作素材。此外,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带领学生融入校园生活,观察校园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有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校园内的感兴趣的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再动笔进行写作。“真”一定是要建立在真实生活之上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我国的作文命题都要求还原生活真实面貌。面对宏大的主题时,学生就需要通过细节手法将大化小,联系自身经验,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常常缺失,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写作,但作文审题和构思的出发点需要主体意识的觉醒。尚未进入到成年世界中的学生,思维更具发散性,需要利用好自己儿童的身份,写出新颖且富有个性化的文章。优质的命题会给学生提供恰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作为”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的素材,在作文中创设属于自己的真实的情境,抒发自己的心声。在写作中从成人世界的旁观者变为自己世界的参与者,构建起富有个性化的儿童世界。《呼兰河传》中的经历的“小团圆媳妇”事件、有二伯的故事以及粉房工人的生活等等都是以“我”为主体,从“我”的视角下构建起来的真实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抒发着属于“我”的真实而独到的感受。

(二)巧思出“善”、“美”

《呼兰河传》中萧红在运用儿童视角写作时,近似于一种散文体的写作,情节零碎但文笔优美,这是一种巧妙的情节设置。儿童观察事物是无目的性的,儿童的注意力不会长期集中于同一事物,片段式、零散化的情节符合儿童观察事物的心理特点,所以,运用儿童视角时叙事需要有所侧重。在写作时,学生要避免把生活中搜集来的素材全部按顺序用到作文中去,需要进行构思,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有意识、有技巧的编排,使其更具艺术魅力。构思的步骤是素材加工的第一步,只有构思完善,才能达到“善”、“美”的程度。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时要关注有意义的素材,这样学生在进行情节编排时工作量会大幅减少。教师需要在学生生活素材选取方面给予正确且恰当的指导;在情节编排方面,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运用儿童视角,抒发童心之善,用纯粹的眼睛来观察生活,客观看待世界。“我”的视角下,祖父永远都是那么慈祥,后花园永远是那么美丽,一切都是那么好玩、有趣。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时,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分析素材与示例。同时,搜集一些辩证性的事例让学生发表观点,充分构思,选取正确的符合儿童视角的观点来进行表述。《呼兰河传》的美在于自然之美,儿童“视角”下的大自然既生动形象,又色彩缤纷,仿若一个魔幻的乐园。如笔者在前面举到的关于“我”眼中的后花园的描绘,仿佛一切东西都活了似的。这样的景物描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专题训练,有意识的用进范文的经典表达技巧,增强画面感,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此外,教师可以以《呼兰河传》中“我”视角下的精彩描写片段为范文,找出里面出彩的表达技巧,如,色彩词的运用,比喻的运用等,让学生进行仿写,如:

我得到了一包颜料,是中国的大绿,看那颜料闪着金光,可是往指甲上一染,指甲就变绿了,往胳臂上一染,胳臂立刻飞来了一张树叶似的。

以儿童的视角对绿颜料进行了细节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小孩子心态。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仿写时,要注意学生的表达方式训练。

参考文献

[1]萧红.呼兰河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晓苏.文学写作系统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王黎君.论儿童视角小说的文本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2010.

[5]王泉根.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J].语文建设,2010.

[6]盂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熊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从《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看写作教学论文_熊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