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万又平

万又平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內二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4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生化指标检查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发现快速房颤、血肌酐、高尿酸血症、贫血、NT-proBNP、hs-CRP是诱发老年CHF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对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25-0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一般是由各类心血管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造成的,该类疾病通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而且预后较差,具有极高的死亡率[1],我院对老年患者CHF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确保该类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6年收治的4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恶性肿瘤、心脏瓣膜病、严重感染、甲状腺疾病、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65~82岁,平均 (71.3±1.5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1±0.2)年。其中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9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

1.2 实验室指标

入院后,对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并在24h内对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进行采集,30min内对血样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进行检查和记录。hs-CRP的检测一般是借助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在ADVI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试。NT-proBNP是借助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对标准12导联心电图所测得的QRS波群时限进行准确的记录,并借助IE33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并且要求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最好由一名医生来完成。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借助Logisti回归曲线对患者的CHF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将CHF作为因变量(非CHF=0,CHF=1),而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当作自变量。借助多因素Logisti回归曲线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快速房颤、血肌酐、高尿酸血症、贫血、NT-proBNP、hs-CRP是诱发老年CHF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类疾病的临床诱发因素比较多,常见的因素有呼吸道感染、急性心肌缺血、冠心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高血压、抑制心肌药物、肾衰及肺栓塞等[2]。而冠心病和高血压是临床上诱发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已经成为预防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此外,做好老年患者的继发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也是预防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过程。

本研究发现,房颤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一般是无房颤的1.875倍,从而说明房颤也是诱发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同时房颤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目前,房颤还能诱发房室同步性丧失和心房机械收缩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低,影响心室充盈。房颤还伴随快速心室率,从而缩短了心动周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脏舒张期。此外,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也会增加房颤的发生率,因此,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房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患者出现贫血时,也会导致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因为贫血会导致炎症反应、肾脏疾病、血液稀释、铁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出现。研究表明,贫血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贫血不仅可以加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而且还能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还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对于贫血患者最好对其诱发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很容易诱发出血风险,需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检测,预防发生出血现象。此外,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还会随着血肌酐水平升高,心功能恶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肾功能不全也是诱发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一般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起到提示作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hs-CRP指标一般处于高值,并且和心功能损害程度存在正相关。如今,NT-proBNP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及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对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而快速房颤、血肌酐、高尿酸血症、贫血、NT-proBNP、hs-CRP是诱发老年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缪培智,卞士平,郑宏超.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7(3):39-40.

[2]谢达奇,朱吉基,李水英.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5(17):133-134.

论文作者:万又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万又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