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210 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他们为对象,研究他们网络成瘾的基本现状及影响因素。汇总、分析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后,掌握到当前青年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的表现和成因,为进一步分析网络成瘾危害及探索预防网络成瘾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教基厅函〔2018〕21号)强调指出:“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高校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不亚于中小学生,以往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范畴,本研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状况和特征,揭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并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探索、分析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订网络发展政策法规和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供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现意义。
一、网络成瘾概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另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超过2400万人。[1]
社会对于网瘾的概念并不统一。网络成瘾名词最初是美国的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编造出的概念。根据百度百科网页显示:“网络成瘾简称为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2]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金伯利· 扬 ( Kimberly Young)指出只要符合以下十条标准的5种就可以判断为网络成瘾:“( 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 2) 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 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4) 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 6) 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 ( 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 8) 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 9) 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 10) 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3]
二、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青年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手机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学校的教室和宿舍可连接到校园网,而且网速快。大学生上网普及率已达到100%。从时间上看,79.66%的大学生接触网络都在4年以上,13.99%的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达到了3年;46.64%的大学生近一年每天上网时间4个小时以上,36.23%的大学生近一年每天上网时间2-4个小时;超过42%的大学生平均1个小时上一次网,此外22.15%的大学生平均2个小时上一次网。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是宿舍。他们上网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玩耍游戏、搜索资料信息和学习技术等。这些都说明了网络成瘾与时间、工具和内容有很大关系。
三、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
通过调查,根据关注对象的差异,当代青年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网络休闲娱乐成瘾。表现在痴迷于长时间追剧(电影和电视剧),乐于观看和转发搞笑视频,沉迷于听音乐,这是青年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最大的一种,而且是女生居多。二是网络人际交往成瘾。QQ、飞信、微信等互联网聊天软件的开发,从经济上、时间上和空间上及隐私上都极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青年大学生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聊天软件,和网友进行互动聊天。他们偏爱长时间网聊,过分重视网络交往,热衷于网恋。三是网络搜寻信息成瘾。互联网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的共享性、传播的快速性满足了人的精神寄托和某方面的需求。青年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存在无目的性,随意性。他们上网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无头绪地浏览新闻、储存或转发信息,久之,造成网络收集信息成瘾。四是网络学习技术成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知识爱好者们过分地追求掌握计算机技能,常常通宵达旦地利用网络深入研究计算机技术,沉迷于研发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五是网络玩耍游戏成瘾。网络游戏具有游戏性、群体性、自由性、真实性、竞争性五个优点和缓解压力、打发时间、获得满足感、取得成就感、锻炼脑力等好处,吸引了广大爱好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网络成瘾症,也是网络成瘾比例比较大的一种。不少青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导致上班、上课、学习注意力分散。六是网络色情成瘾。男女之间存在生理之间的差异,彼此的身体具有隐私性,造成互相之间的吸引,尤其是青春期的男性,受到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沉迷于长时间游览、观看、下载,转发色情图片、视频和描述等,更有甚者在线进行色情交易。七是网络强迫行为成瘾。这种行为主要体现在难以克制地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淘宝网购、赌博、刷朋友圈,甚至是网贷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网络成瘾的原因,一般分为外因和内因,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方面来进行解释。
(一)个人因素
造成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是内因,即个性心理特征、自我需要和心理矛盾等。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指出:“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才产生网络成瘾现象。”“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表现出自我概念不完善、人际交往能力差、抗压力不强、内向孤独、抑郁特质明显等个性心理特点”。[4]他们忧愁、抑郁、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是网络成瘾的直接因素。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种”。性格内向、低自尊、交际力弱、抗压力差、归属感不强的大学生们,自我满足感缺失的时候,就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依靠和安慰,最终网络成瘾。学生们都希望自己的学习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人生的规划,没有人职匹配的职业理想,更不懂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在课少、自由支配时间多,上网方便的大学里,对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差的他们来说就很容易被网络吸引,陷入网事不可自拔。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青少年大学生网瘾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家庭成员的爱好、追求,父母的相处之道,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方式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一一影响着孩子。家庭成员网络成瘾,每天追剧、经常玩游戏、频频使用社交软件时,家庭的网文化会潜移默化孩子们;父母离婚,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家庭的温暖,虚拟世界就会乘虚而入;家长忽略了和孩子们的交流、沟通,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网络就可能会成了他们心灵的家园;父母专制、霸道的教育方式,刺伤了孩子的内心,压抑了孩子的自由,打击了孩子的自尊,互联网就成为他们心灵释放的大地,获得自尊自由的源泉。当他们沉迷网络,不断寻求理解,持续寻求沟通时,网瘾已经是必然的事实。
(三)学校因素
自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大学从精英化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给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严重,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滞后。师资力量的问题直接导致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师授课方式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扩招后,高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生源质量有所降低,差距较大。课堂上出现 “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好”的局面。大众化教育,师生比例不合理,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老师足够的重视、关心和肯定,挫败感比较强烈等。此外,课外活动少而单调。以上种种都激起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引发了他们逃课行为,使得他们要借助其他方式来充实自己内心。“手机的智能化和使用的便捷化以及大学生宿舍无线网络的使用,更容易使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形成计算机网络成瘾和手机网络成瘾”。[5]
(四)社会因素
网吧在社会上大量存在,智能手机的出现,免费WiFi的普及,低费用流量的存在,都为上网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广大人们有事没事都上网,或休闲娱乐,或搜寻资料信息,或玩游戏,或人际交往,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网络氛围,形成了繁荣的网络文化。网络内容丰富,良莠不齐,吸引并腐蚀着网民。青年学子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在网络内容的诱惑下,从好奇到体验,再到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成瘾。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祖国的未来,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远离网瘾是大学和社会的责任,本文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分析掌握了大学生网瘾的表现和原因,为高校做好预防大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_百度百科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801/t20180131_70188.htm.
[2] 网络成瘾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word=%E7%BD%91%E7%BB%9C%E6%88%90%E7%98%BE&tn=48021271_9_hao_pg.
[3]俞婷.浅析高职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西部皮革,2017(3):137.
[4]马阿米娜.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7(12):12.
[5]常雅娟.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六位一体”戒除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2017(4):17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术资助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多元化资助背景下高校四种合力育人范型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4ZZ029)
论文作者:李良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网络论文; 大学生论文; 青年论文; 互联网论文; 时间论文; 孩子论文; 网瘾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