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_成天笑

(扬州友好医院ICU 225000)

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4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心态。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9%(55/57)、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75%(1/5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21%(48/57)、护理风险发生率为8.77%(5/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0.114、12.08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较低,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提升ICU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态势,也能优化护理质量,规避各类护理风险。

关键词:优质护理;ICU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前言: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主要收治各类重症患者,以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因ICU患者的治疗、护理带有一定的特殊性,设法提升工作水平极为必要。分析认为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满意度相对不高,其护理质量也存在优化空间。我院就优质护理对上述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所获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中,选取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22-76岁,平均(56.1±9.6)岁。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3-75岁,平均(56.2±9.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体征信息、血液检查信息等,作为护理工作开展的依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跟踪、综合干预三个方面。

①心理护理。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要求以简练、专业的语言,传递核心护理信息。如患者因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入院,往往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告知患者“慢性疾病通过药物可以控制”、“您的血压值已经比较平稳”等。给予患者家属对应服务,告知其患者基础信息和积极内容,如“现代医疗技术持续进步,很多疾病已经可以控制”等。

②病情跟踪。在常规信息记录的基础上,做病情跟踪的加强和完善,添加合并症评估、线性评估两方面内容。部分ICU患者可能合并有多种疾病,且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发病可能,要求给予记录和跟踪,如冠心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问题,要求常规记录患者体征信息和血压、血糖指标,一旦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应考虑低血糖症的可能,予以及时干预。线性评估是指根据患者入院后历次信息记录的结果,了解患者病情和机体态势,如血压是否持续升高或下降、血氧饱和度是否存在持续下降等。

③综合干预。ICU患者多存在运动、饮食等方面的障碍,也因此面临较多的并发症威胁,包括营养不良、深静脉血栓、压疮、ICU综合征等,要求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并发症预防。如患者因糖尿病发病入院,进入ICU后依然存在意识障碍,要求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以及葡萄糖输注,维持代谢。每隔1-2h进行一次卧位变化,避免压疮。护理期间应密切了解患者意识情况,患者意识恢复后应加强交流、心理护理,应对ICU综合征。患者运动能力未恢复期间,每d早晚均应进行肢体各主要关节的屈伸和翻转,避免出现深静脉血栓。综合干预额外重视知识宣讲,尤其是因慢性病入院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应告知其各类自我护理尝试,如冠心病患者需随身随带硝酸甘油、高血压患者避免寒冷刺激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心态。护理满意度以1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超过5分为满意。护理风险包括投诉、非计划性拔管、导管脱落等。患者心态包括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两个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见表1:

3.讨论

ICU患者的病情多较为危重,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此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多不超过85%,且护理风险发生率偏高,可达到5%-10%左右[1]。另有学者研究指出,高质量护理能够保证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也较低,心理态势理想[2]。我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9%、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21%护理风险发生率为8.77%,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18.2±5.5)、(19.2±5.2),较对照组的(32.8±5.4)和(31.7±5.1)也更具优势。常规护理的不足在于,过于重视基础性措施的价值,未能充分结合患者个体特点,也没有关注患者心理层面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是对常规护理的延伸和优化,重视基础性措施,也重视护理的全面性、延续性,从多个角度谋求护理优化。

思路上看,我院强调了对基础性护理措施的优化,并结合患者个体需求、群体特点,给予更具实际价值的优质护理。心理护理直接改善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性兴趣,这对于提升医患、护患关系,改善患者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患者心理的改善,也有助于改善治疗工作效果。病情跟踪则强调提升原有工作的质量,加强了对患者合并症以及病情动态变化的捕捉效果,有助于提升护理全面性。综合干预则重视并发症预防以及预后,给予针对性措施使患者免受并发症困扰,给予专业知识改善患者预后和家属的认知水平,一方面提升了护理的实际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改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同程度。从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态势更为理想,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够提升ICU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态势,也能优化护理质量,规避各类护理风险,可推广于后续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邱琳.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205-2206.

[2]宋伟华,陈玉珍.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0):197-198.

论文作者:成天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_成天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