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儒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学论文,中国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儒学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便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
要想让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首先应当做到文化自觉。针对“文化自觉”,我们以为,首要的是对以儒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有一个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挖掘出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反省我们自身文化所存在的缺陷,并把优秀文化贡献给人类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分析儒家文化的真精神和缺陷。儒学从孔子创立以来,有两千多年处于独尊的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王朝的兴衰、政权的更替以及内忧外患的干扰,而没有分裂和消亡,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其根本原因是背后有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在维系和支撑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民族精神又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因而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儒家所提倡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博施爱人、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威武不屈、舍身成仁的献身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等,对于塑造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包容和谐、爱好和平、团结友爱、刻苦耐劳、自强奋进、敦实守信的伟大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至今仍显现着其超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可以说,儒家文化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智慧,没有儒家文化就没有我们的民族精神。当然,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要赋予它鲜明的现代性。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儒家文化毕竟是农业文明社会的产物,其封建性的糟粕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从异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探求儒家文化的优长。从异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反观自身,从而总结出自己文化的基本特征,已成为中外广大学术界所普遍采用的方法。特别是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从中国近代就已经开始。有的从思想文化角度比较,有的从哲学角度比较;有的从总体上进行比较,还有的从某一个具体的侧面进行比较。比如就哲学上的比较来说,学界不少学者主张首先要对中西哲学进行总体把握,揭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不同点。他们认为,概括地说,西方哲学是追求知识系统,而中国哲学是追求精神境界。具体地说,西方哲学是存在论,中国哲学是生成论;西方哲学是本体论,中国哲学是道论;西方哲学对人是二分法,中国哲学对人是三分法;西方哲学讲理性,中国哲学讲心性等等。
其三,用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近代以来,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我们总是被外来的许多人为的框框所束缚,这主要表现在用西方的思想文化模式去硬套我们的理论。经过用西方的模式加以裁剪和改铸的中国思想文化很容易面貌全非,不能准确地把握我们自己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比如,长期用西方哲学上唯心和唯物两分法来硬套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鉴于现在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等大多用的是西方解释学的情况,有的学者提出应该创建中国解释学。
二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咄咄逼人,我们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至于受制于人。有的学者预测,在当今全球化过程中,“新的轴心时代”会到来。“从种种迹象也许可以说,人类文化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也许二十一世纪将有四种大的文化系统来主导,即欧美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中东北非文化(伊斯兰文化)”。
东亚经济崛起的事实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学者们预测的正确性。因为近些年来世界上所流行的“儒教国家”、“东亚模式”、“亚洲价值观”等热门话语,已经说明儒家文化已被拥推到现代世界的前沿。二战后,在短短的40年间,东亚各国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其经济发生了奇迹般的巨变。东亚奇迹的出现,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兴趣,纷纷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角度去探究引发奇迹出现的奥秘。人们发现,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崛起的背后,都具有一个儒家文化的历史背景,即同属所谓的“儒家文化圈”,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以儒家传统理念为特征的“亚洲价值观”。于是人们把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东亚现代化称之为“东亚模式”。这样一来,东亚诸国就被称之为“儒教国家”,中国也由冷战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改换成了“儒教中国”的标签。这种“儒教阵营”的出现,与中国儒家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亚洲价值观”的被认可,是对西方现代化和西方价值观的一个回应和挑战。它说明,随着东亚经济的强盛,长期臣服于西方霸权的“东方”也在积极而紧迫地寻找伸张自己文化的方式,“亚洲的声音”已不可忽视,“东亚文化”作为21世纪世界文化主导之一的时代必将到来。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我们要做到文化上的自信,还必须反对和消除殖民文化心理和狭隘的自我中心观念两种倾向。
三
文化是有继承性的,但是光有继承而无创新,文化也就失去了活力。特别是处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在政治上已经站立起来了,经济上也即将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一席,但在文化上能否立起来,关键在于文化上的创新。至于文化上如何进行创新,我们认为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
第一,要坚持民族主体性意识。即是说,文化创新必须保持民族特色。
第二,坚持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我们反对和抵制文化霸权,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并不等于文化上自我封闭,恰恰相反,要做到文化创新,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和科学知识。
第三,坚持现实性原则。就是说,儒家文化要创新,必须面向现实、面向现代,与现实问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