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探讨论文_徐美萍

云南省建水县红宁医院妇科 654300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5例行电子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发现慢性宫颈炎61例,浸润癌8例,宫颈上皮肉瘤变(CIN)86例;病理检查发现70例慢性宫颈炎,78例CIN,7例浸润癌,电子阴道镜诊断CIN及宫颈癌符合率分别为90.70%和87.50%。阴道镜图像显示,慢性宫颈炎为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等。结论:电子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病变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准确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宫颈癌。

关键词: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价值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宫颈癌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文旨在探讨宫颈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电子阴道镜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电子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血丝白带、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坠痛等,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3.12±10.8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37±0.43)y,孕产0-5次,平均(2.31±1.23)次。

1.2方法

全部患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仪器采用JY-2650电子阴道镜,叮嘱患者检查前48h禁止性生活,禁止阴道冲洗、上药、检查等,与月经结束后3-7d做检查,取膀胱截石位,置入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操作人员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宫颈,用无菌棉球擦拭干净宫颈分泌物,观察宫颈颜色、外形、血管、糜烂等基本情况,做出初步诊断,擦涂5%醋酸于宫颈表面,1-3min后观察宫颈表面色泽,是否出现镶嵌、醋酸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或其他异型血管等现象,并做好图像记录。然后于宫颈可疑部位涂擦5%复方碘溶液,进行着色观察,记录表面形态变化及病变界限情况,保存图像;于可疑区域选取1-4块,0.5cm2的组织,做定位活检,用10%的甲醛溶液保存并送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2]

阴道镜图像诊断标准:正常转化区:柱状上皮,腺体开口,纳氏囊肿;异常图像:白斑、醋酸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异形腺开口、异形血管。CIN病理学诊断标准:颜色从稍暗白色、半透明白色到污浊灰白,病变边界由锐利、模糊到卷曲,血管由镶嵌、细小一点状至厚的醋白上皮到粗镶嵌或粗大点血管,评分分别为0、1、2分,慢性宫颈炎为0分,CINⅠ、CINⅡ、CINⅢ分为为1-2分、3-4分、5-6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由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单位由[n(%)]表示,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单位,χ2表示组间对比,P<0.05是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比较

阴道镜检查发现61例慢性宫颈炎,8例浸润癌,39例CINⅠ,33例CINⅡ,14例CINⅢ;病理检查发现慢性宫颈炎70例,CINⅠ37例,CINⅡ31例,CINⅢ10例,浸润癌7例,电子阴道镜诊断CIN及宫颈癌符合率分别为90.70%和87.50%。

2.2阴道镜图像表现与病理类型

图像表明,不同程度的醋酸白色上皮是最易发生的病变,常见的3种CIN图像分别是镶嵌、醋酸白色上皮和点状血管,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可出现镶嵌加白色腺体二联征、异型血管加白色上皮加镶嵌三联征及宫颈表面结构呈脑回状、云雾状等多种特异图像,浸润癌图像特征表现为二联征,详情见表1。

3.讨论

CIN是与宫颈浸润癌紧密关联的一组癌前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宫颈充血、肥大、息肉、糜烂等慢性宫颈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宫颈癌[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电子阴道镜已被应用于诊断早期宫颈病变,为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提供了依据,有效降低宫颈癌治愈率和发病率[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比病理检查结果与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阴道镜诊断CIN及宫颈癌符合率分别为90.70%和87.50%,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阴道镜图像表明,不同程度的醋酸白色上皮是最易出现的病变,说明宫颈病变主要以点状血管和醋酸白色上皮为主,常见的3种CIN图像分别是镶嵌、醋酸白色上皮和点状血管,且随着病情的加深,可出现白色腺体加镶嵌二联征、异型血管加白色上皮加镶嵌三联征和宫颈表面结构呈脑回状、云雾状等多种特异图像,浸润癌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二联征。电子阴道镜是将光学阴道镜与计算机技术科学结合的新技术,具有以下优势:①通过光学仪器放大宫颈表面组织,可清晰观察到病变情况,判断病灶严重程度;②阴道镜操作简单方便,且诊断费用较低,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概率低,同时可多次重复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③检查过程中可通过放大镜头倍数,使其分辨率增加,还可通过其他设备进行拍摄,更清晰观察宫颈表面的病变情况;④通过醋酸白和碘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常图像位置的活检阳性率,有效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综上所述,电子阴道镜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宫颈病变的手段,可对宫颈癌病变及形态做基础研究,可重复检查、创伤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殷美玲.电子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4):2093-2094.

[2]郝春荣,王丽军,闫丽红等.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53-53.

[3]张颖红.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究[J].当代医学,2015,(24):58-58,59.

[4]申萍.电子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0):48-49.

论文作者:徐美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电子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探讨论文_徐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