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_余益斌,章大炜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_余益斌,章大炜

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20

摘要: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目前部分地区的仿真结构设计依然没有进行更新和完善。首先,是抗震结构设计没有深入分析国家行业的走势和日常数据,如果将一般建筑的要求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将会带来工程上的缺陷。其次,抗震结构设计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抗震结构设计,给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带来很多漏洞,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应用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完善原有的结构设计准则,采取可靠性更强的抗震结构使建筑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策略

1抗震理念设计的理论概述

1.1抗震理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

工作人员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对其结构设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结构设计往往蕴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建筑的施工人员需要对地震结构以及材料的性能具有充分的了解,使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总之,在设计建筑物结构的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传统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弥补和改正。

1.2抗震理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结构的整体性。保持结构具有的整体性是抗震设计之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原则,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结构的整体性符合人们的实际期待,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物抗震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2)结构的刚度。由于受到地震所带来的影响,结构的刚度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往往不是单向传导,而是通过双向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因此,对结构的刚度进行有效的确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本结构应该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一方面要对结构形变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避免地震对高层建筑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提升的有效设计策略

2.1重视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强化非结构位置构件抗震设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我国各地区地质土质情况各不相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地质土质柔软、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工程结构不稳定问题频繁出现,因此,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设计工作中,工程设计师一定要全面根据施工现场地质土质情况展开设计,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结构设计全面符合施工场地位置抗震能力的实际需求。实际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利用选取强度较高、刚度较强的工程主体架构设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工程结构弯曲变形的发生几率,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这就要求工程结构设计师要仔细对抗震结构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根据施工现场土质地质情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从根本上确保抗震结构探究的全面性和非结构位置构件设计的有效性。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结构位置构件设计,设计师务必要针对容易发生风险隐患的短柱进行有效的设计处理,全面遵循整体性原则,着重强化短柱位置的抗震性能,从而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2.2重视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加强结构机敏减震支撑设计

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主要在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增设多重抗震防线,以全面削弱地震能量对建筑工程整体的冲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建筑工程多重防线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师和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把延展性较强的构件收入到抗震防线设计工作当中,并把其当做第一道抗震防线,再把另外的工程构件当做第二、三道防线,这样的抗震设计方式可以在第一道抗震防线损坏后,借助其他防线削弱后期冲击力,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此同时,工程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在结构防震设计工作中将位移作为基本点,定量研究可以降低地震能量冲击力的方式,从而强化工程结构的抗震水平。设计工作中可以利用对具体部分设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反复核算工程构件的整体承重能力,有效调控强震感作用下工程下层的位移延展能力,以全面实现工程遭受地震灾害时的结构扭曲。另外,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的强弱主要和工程物业企业及周围环境因素有着很大关联性,不符合标准的抗震性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周围的受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机敏减震支撑设计集合现代科技于一体,主要通过活塞运动理念对工程结构进行设计。实际地震灾害发生时,有效的结构机敏减震设计能够让结构内部内外刚通过滑动来削弱震动作用力;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效能减震来降低地震能量,通过效能设备和阻尼设备来对震动能量进行消耗,从而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2.3分析建筑选址要求,提升建筑平立面布置规范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对项目施工区域周边环境地质情况以及地形条件等进行分析,选取最佳的施工区域。常见的构造地震主要是由岩层断裂之后出现不同程度错位,对地质构造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对此类地震灾害损失进行控制,可以将建筑物项目建设在地表错动位置。要避免建在土层松软以及地下水含量较高的区域,此类地区地震发生之后会产生诸多不同的地质灾害,造成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可选取土质硬度与密度相适应的区域,如果土质硬度不合理,当地震发生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波,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坍塌。在各项施工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筑场地可以选在土层密实度较高以及地势开阔区域,此类区域施工难度较低,也能削减地震发生之后的灾害。建筑物平面与立面布置对其整体抗震性能都会产生较大影响,通过科学化的建筑平立面设计能有效强化建筑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平立面合理布置,能避免导致承载力、侧向刚度以及建筑质量发生较大变化。结构对称能够降低地震扭转效能,建筑结构平面布设需要做好刚心与质心重合。

2.4协调结构体系承载力、延性、刚度的关系

针对竖向荷载力,提升其刚度值与承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是不能对地震作用进行确定。当前要对结构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进行分析,各类抗震构件需要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在大震作用下还能对建筑变形以及坍塌事故进行控制。所以目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建筑物刚度、延性、承载力能够相互协调。如当构件发生剪切破坏力之后会导致其承载力不断降低,耗能与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当构件受到弯曲破坏还具有良好的承载力。所以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通过抗震构造措施使得构件能满足强剪弱弯基本要求。此类各类建筑构架在延性设置时不能过高设计,可提升关键重要部位的延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地质特点和施工环境、经济、技术等因素,保证抗震结构的设计满足抗震性能的要求,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抗震的实际使用效果。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辅助,保证数据和计算的可靠性,同时要选择延性和强度较好的材料。

参考文献:

[1]苏奕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07):70.

[2]夏文龙.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略谈[J].智能城市,2018,4(13):25-26.

[3]李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居业,2018(06):50+52.

[4]陈明.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2):102.

[5]杜玉昆.关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相关研究[J].江西建材,2014(14):9+8.

论文作者:余益斌,章大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_余益斌,章大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