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系统创新模式研究&以天石力集团为例_天士力集团论文

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研究——以天士力集团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开放式论文,模式论文,集团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置身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密集的技术创新活动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最初,企业大多采取“封闭式创新”模式,即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然而,进入20世纪末期,外部创新环境的变迁促使企业的创新模式产生了新变化。一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加剧了技术创新的时间和成本压力,仅靠单独一家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难以在竞争中取胜。二是技术复杂度提高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求专业化分工,大部分企业只能掌握某个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化知识。此外,知识流动更加广泛与频繁增强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外部性,日益广泛的技术溢出使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收益性大打折扣。三是产业链的“短板”环节造成整个产业链创新的“木桶效应”,只有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保障技术创新的最终效果。在新的创新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外部创新源,采取各种方式与外部主体开展交流与合作,其主要目的是获取创新资源、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等。这种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并提出了与“封闭式创新”相对立的“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概念,强调了创新的来源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外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是开放性的(Chesbrough,2003)。环境的改变打破了“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良性循环逻辑,使新技术商品化的范围从原来的同一个企业内拓展到新建企业中,使资金的来源也从原来同一个企业的内部研发投入拓展到外部风险投资资本,从而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新逻辑(范保群,2007)。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如宝洁公司、英特尔公司等在20世纪末纷纷大幅提高外部创新源的比例。并且,这一趋势正从高技术领域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逐渐成为取代原有范式的主流创新模式(Chesbrough & Crowther,2006)。借助这一模式,企业可以实现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的整合,以及技术与市场的整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针对当时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一些学者探讨了企业技术、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等内部创新要素的集成,指出各种要素相互匹配能够产生协同作用,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成效。他们的研究是“集成创新”(Integrative Innovation)思想的雏形。1998年,哈佛大学教授Marco Iansiti提出了“技术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的理念。他认为,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集成,它对于技术研发的效果提升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Iansiti,1998)。这一观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讨论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方面,集成创新概念强调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以解决技术资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问题(Staudenmayer & Cusumano,1998;Tang,1998;慕玲,路风,2003);另一方面,在创新管理领域中,更高层次的集成是指技术创新与组织、制度等由分化走向融合,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技术、知识、组织、战略和文化等(江辉,陈劲,2000;许庆瑞等,2002;陈劲,2002;余浩,陈劲,2004)。基于集成创新的第二种理解,本文提出“系统创新”(Svstematic Innovation)的概念,即通过技术、组织、管理、机制和市场等各种创新要素的相互融合,能够提升整个创新系统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开放式创新和系统创新是当前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实现模式。然而,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却较为匮乏。目前有关开放式创新支撑体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外部因素,如:技术系统、区域经济模式、制度环境和国际技术环境等(陈莞,谢富纪,2007)。为了企业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讨论两种模式的相互结合与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开放式创新与系统创新是彼此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开放式创新拓展了企业创新要素的来源,通过内外部各种要素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技术创新成效;而系统创新增强了各种创新要素的联系,依托系统性创新体系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多种要素的协同效应。兼具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技术创新模式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1)开放式创新是系统创新的重要保障。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不仅包括技术研发体系,还包括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撑体系。一是构建高效的技术研发体系,需要在组织结构中设立多个分工明确的技术研发部门,同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人才等资源,往往超过了单个企业所能承担的范畴。二是建立庞大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需要与技术研发体系相适应的灵活的组织结构、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市场营销。这些都需要企业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

(2)系统创新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平台。企业与外部创新源的开放合作需要一个与内部进行对接的平台,而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①企业内部拥有独立的研发部门、规范的研发组织及专门的研发人员是对外开放合作的资本。②企业内设立完整的研发组织并开展持续的研发活动,能够提升组织的知识学习能力与吸收能力,从而增强开放式创新的价值。总之企业技术创新的开放性必须以内部的系统创新为基础,通过外部创新源与内部创新体系的对接与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开放式创新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一种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模式——“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其内涵是指: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视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大系统,企业可以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的创新资源,或者与外部主体共同参与创新过程,与此同时,需要实现系统内技术、组织、管理、机制和市场等要素的融合,才能有效提升技术创新活动效果,并显著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本文采用了探索型案例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及对企业创新效果和创新能力产生的作用。案例研究的对象选取了我国现代中药产业中技术创新较为成功的天士力集团。天士力集团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成功实践了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大大加快了技术创新步伐,并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剖析天士力集团创新模式的运作方式及效果,对其他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模式作用机制:外生要素到内生能力的转化

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能够使企业内外部创新要素实现有机融合,从而使整个创新过程更加顺畅、高效。模式的作用机制实质是外生要素通过创新系统平台转化为内生能力的过程。企业对外生要素的吸收与转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过程参与型”,包括产学研合作研发活动以及用户组织参与的研发活动;第二类是“资源输入型”,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输入;第三类是“双向反馈型”,包括用户需求信息的输入以及创新产出的市场化。外部主体利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内外交互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研发体系、组织结构、管理方法、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等要素发挥协调作用,以提升内外交互的效率与效果。由此,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集合内外部要素,形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大系统。表1对三种转化机制进行了比较。

1.过程参与型转化机制

(1)产学研合作研发活动。在当前创新环境下,产学研结合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产学研合作主要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阶段,按照合作双方关系的紧密程度,参与方式通常包括股权合作与契约合作两大类。除资源共享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外部主体掌握了技术创新所必需的科学知识,并向企业输入的关键创新要素是科学基础知识。尤其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Science-bascd)”的行业技术范式下,高校和研究机构是最主要的创新知识源,企业很难脱离他们独立开展技术研发活动(Marsili,2001)。例如,制药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有关药效和药理的基础研究大都集中于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中,企业几乎不可能独立承担新药研发工作。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吸收这些关键知识,企业内部创新系统必须从组织、管理和机制各方面予以支撑。①产学研合作需要企业在内部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并配备专门的研发人才,只有企业内部建立了系统的研发组织,才能更充分地进行合作,并吸收合作方掌握的知识。相反,如兼并收购、共建研发机构等合作方式还会促使企业建立起新的研发体系。②项目制合作方式是产学研合作的常见方式,成功的合作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和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③由于外部主体参与了研发过程,这就引发了创新产出环节中的收益分配与知识产权共享问题。实践表明,许多产学研合作最终走向失败,正是由于收益分配环节的矛盾所引发的。因此,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保障其享受最终创新成果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前提。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学习与吸收能力、技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活动管理能力均会得到相应提升。

(2)用户组织参与的研发活动。用户组织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环节,参与方式为紧密的信息交流或契约合作。用户组织将产品应用知识输入企业,并引导企业的产品开发活动。在行业技术范式的分类中,有一种范式表现出明显的“用户知识导向”,即用户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知识来源(Marsili,2001)。用户所掌握的行业知识对企业的创新活动非常重要,这些知识决定了产品的主要功能特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机床行业便是这种技术范式下的代表性行业。机床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机床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实质是一种技术装备,其功能特性取决于用户组织对制造产品的工具需求,机床产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下游产业的需求拉动。因此,处于这类行业中的企业必须建立与用户组织之间的长效信息沟通机制,从而深入了解用户组织所掌握的行业知识,必要时还要与用户组织派出的代表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工作,才能确保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由于企业在新产品功能设计等方面依赖于用户组织,因此,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来协调合作开发行为。企业通过与用户组织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产品应用领域的知识,从而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

2.资源输入型转化机制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外部获取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各种创新资源,获取方式主要为市场交易和风险投资等。一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管理人才已被公认为最关键的创新投入要素。然而,由于技术复杂程度提高、知识型人才流动加快等原因,一家企业很难囊括新技术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全部专业人才,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邀请外部创新人才的加盟。因此,开放、灵活的组织结构、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同时要注意实现内、外部创新人才的目标统一与协调配合。二是所有的技术并不是都需要企业亲自研发,对于一些通用性较强且较为成熟的共性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得。这要求企业掌握所在行业的技术分类和发展现状,并实施良好的技术采购管理,使外购技术与企业内技术创新活动实现良好匹配。三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一些高技术行业中的企业甚至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就制药行业而言,根据国际医药巨头的经验,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花费10亿美元左右。如果仅依靠一家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是不可能实现。因此,采取多种融资手段从市场上成功筹集资金,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外部创新资源的输入使企业具备更强大的创新投入能力,为研发活动和创新产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双向反馈型转化机制

终端用户与企业之间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①终端用户是企业创新成果的使用者,企业最终创新成果必须接受用户的检验,创新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整个创新活动成败的根本标准。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否则企业很可能对创新活动投入大量资源却做了无用功。②除了实验室中的产品试验外,用户参与新产品试验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以制药行业为例,创新药物在医院进行一定时期的临床试验是行业规范的硬性要求。通过参与新产品试验环节,用户可以向企业及时反馈产品应用情况,并提出产品改进建议。由此,企业必须打造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反馈通道,并采取灵活多样的信息反馈机制。③对于一些非专用性的创新产品,企业需要主动将其推销给用户,从而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并从中获取创新收益。目前绝大部分产品市场均为竞争性市场,企业需要树立清晰的营销战略、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并提供完备、快捷的售前和售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实现新产品的商业化,进而保证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总之,企业利用终端用户的需求信息反馈,可以及时对创新成果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从而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同时,目标明确的市场营销和及时周到的客户服务也加强了企业的商业化能力。

以上分析表明,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能够将外生要素转化为内生能力,企业内部的创新系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实际上,学习与吸收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和市场化能力等内生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可以使创新系统对外生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要素吸收与转化的良性循环。

四、天士力集团的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实践

天士力集团(以下简称“天士力”)成立于1994年5月。成立15年来,天士力始终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企业从主导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的研发和产业化入手,带动形成了一条联结药物研发、药材种植、中药提取、制剂生产和市场营销各环节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并实现了中药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新药研发技术链,实现了从“工艺突破”到“产品研发”的跨越发展,从改剂型的“二次创新”向新组分的“原始创新”模式迈进。天士力在打造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的同时,从组织、管理、机制和市场全方位构建创新支撑体系,同时与外界积极、主动地开展联系与合作,保持了整个创新系统的开放性。

1.天士力的自主创新战略选择:市场环境与技术特征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选择取决于外部客观环境和自身主观意志的共同作用。与大多数中国企业始于技术引进和模仿的路径不同,天士力从成立之日起便踏上了自主创新之路。天士力的自主创新战略选择,不仅体现了振兴民族医药的主观意志,更是面临客观环境的必然选择,既是由严峻的中药市场竞争环境所决定,也是行业技术特征的必然要求。

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中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陷入低水平竞争的怪圈,而国外对中药认可程度不高,中药药品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反之,“洋中药”正大举入侵瓜分国内市场份额。面对内忧外患的市场竞争态势,天士力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技术特征来看,中药行业的“流程工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核心工艺创新为突破口;中药技术的“科学基础”特征决定了产学研结合“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中药产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决定了产业链创新是企业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必然选择;中药行业正处于“技术范式跃迁”时期,这为企业创造了从“二次创新”向突破传统配方、开发新配方“原始创新”的提升机会。

基于对自主创新环境的深入剖析,天士力确立了“以核心工艺突破实现技术领先”的自主创新战略,并采取了“开放式系统创新”的战略实现模式。其战略内涵和实现路径为:以“行业技术领先者”为战略目标,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核心工艺创新”为突破口,紧密协调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能力提升,并延伸至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同时注重组织、管理、机制和市场各要素与技术的协同推进,形成坚实的创新保障体系,确保创新的可持续性。

2.天士力的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兼具开放性与系统性

(1)以“开放式创新”模式构建完整的技术链。新药研发过程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迫切需要来自外部主体的配合。天士力根据中药新药研发的特点,采取“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哈佛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全欧中医药学会、中日友好医院等广泛开展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委托开发等方式,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新药研发技术链,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到试验评价等各项技术,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新药开发体系。

天士力新药研发技术链的构建方法:一是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持续提升优势技术。天士力根据自身条件,积极研究建立缺少的或薄弱的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和相关技术,同时不断提升已有的优势技术,如中药提取分离、制剂和质量控制等,在新药研发的装备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二是合作研发前沿技术,联合组建研发平台。针对前沿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与基础科学联系紧密等特点,天士力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建立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实现人才、设备和信息等要素的共享,企业能直接利用技术平台进行新药研发,如组分配伍、药效及机理研究等,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攻破前沿技术的成功率;三是委托开发辅助技术,消化吸收成熟技术。天士力通过委托、外包等形式充分利用其他现有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和相关技术,如安全评价、药物发现等,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真正地转移到企业,为企业所用;四是紧密跟踪技术发展,调整完善技术平台。天士力时刻关注中药新药研发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中药研发需求不断调整各个技术平台和相关技术,完善创新中药新药研发技术链,开发出“粉针剂”等中药新特制剂。

(2)以“系统创新”模式打造强大的创新体系。制药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在长期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有必要构建系统、强大的创新体系,“系统创新”模式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天士力的自主创新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四层次的技术研发体系为核心,从组织、管理、机制和市场四方面构成强大的支撑体系,从而确保自主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见图1)。

天士力的技术研发体系由四股力量构成: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产业化技术平台和子公司技术研究部。各个主体独立承担相应的创新任务,并且相互配合,产生协同作用,覆盖了“基础研究—新药开发—产业化研究—工艺改进”的各个环节。由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构成的研发平台与产业化平台的密切结合,可促使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效益。而子公司技术研究部与两大平台的紧密沟通,有助于基础研究有的放矢,提高研发效率和效果。依托高效的技术研发体系,2002年12月,天士力技术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天士力的自主创新过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创新过程,在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的同时,灵活开放的组织结构为创新活动提供了组织基础,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能力保障了项目运行质量,先进管理方法的运用提升了创新效率;公平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营造最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定位清晰、方式多样的市场营销策略,保障了创新活动的可收益性。

图1 天士力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支撑体系

在组织支撑方面,天士力自主创新的成功归功于灵活开放的组织结构设置。①天士力集团控股多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子公司,分别负责固体制剂研究、粉针剂研究、中间提取物研究等不同的技术创新领域,另外还有专门负责药材种植和产品营销的子公司,全面覆盖了中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而言,处于下游的子公司能够优先获取上游子公司的研发信息并与之交易,如负责固体制剂研究的公司可将中间产物出售给负责中间提取物研究的公司。这种集团化运作方式加强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了技术创新步伐。②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天士力以开放式思维建设了“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以天士力研究院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与国内外十几家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或开展专题项目研究,实现了对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合理布局。天士力灵活开放的组织结构拓展了企业人才利用范围,固定研发人才有200多名,但可调动的研发人才队伍,可达500多人。

在管理支撑方面,天士力是将现代管理融入传统中药行业的典范。①天士力一直倡导并推行项目化管理,目前已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2006年获得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国际项目管理大奖银奖”,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②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天士力运用各种先进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福布斯》杂志曾给出这样的评价:“天士力在小小的滴丸中滴进了丰田汽车、戴尔电脑和IBM的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优化了生产流程,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也使其具备了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的谈判资本。

在机制支撑方面,天士力通过深刻的机制创新,一方面,在内部积极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精干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在外部广泛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构筑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①天士力允许员工自由组合成团队,向公司提出创新项目申请,通过评审后,由公司给予资金支持。项目无论成功与否,员工均可再次提出申请。这种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是天士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保障。②采取全新的用人机制,公司只负责制定统一的科研计划、资金支持和薪资分配,不论国籍,不论工作地点,也不论工作方式,都本着“以成果为纽带”的精神,给予合作者充分自主权。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实施公司发展、人才培养与本人意愿相结合的培训管理,组织形式多样的内训和外训活动。建立“专业导师管理制度”,由高层管理者担任管理导师,对核心员工进行培养,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人才储备。④提出“知识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科技人员和高管人员持股计划,并且预留后入职的关键性人才的股份,保证机会均等。⑤以市场为导向,以天士力为技术投资、需求及应用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攻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标准为目标,发起建立产权明晰、职责分明、互利共赢的“创新药物产学研联合体”,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实施项目化管理,不同项目、不同技术根据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⑥面对目前国内中药企业专利保护意识淡薄、发明专利申请成功率低、常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的困境,天士力坚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构筑了由“核心专利、外围专利、防御专利、竞争专利”构成的复合型、网状专利保护体系。

在市场支撑方面,天士力制定了清晰的营销战略,并通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一条创新的服务营销之路。①天士力确立了“基础市场在国内、目标市场在国际”的营销战略。在国内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医疗市场、OTC市场、城乡市场三个运作板块,采取“立足城市,辐射乡村,区域管理,重点突破”的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直销两个业务板块、两个组织体系,确立了以直销为龙头、带动分销,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拓展的国际市场营销模式。1997年12月,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正式通过美国FDA的新药临床研究审评(即IND审评),并直接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向进军国际市场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②2001年以来,天士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健康之星天士力行”活动,邀请消费者观摩现代中药的科研、提取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与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搭建了一个企业与消费者真诚沟通的平台,消除了消费者对现代中药的误解和疑虑。③天士力成立了“健康服务呼叫中心”,支持电话呼叫、无纸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接入方式,具有快捷准确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功能,不仅是公司与消费者共享信息的平台,还提高了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时效性。

(3)实现“开放性”与“系统性”的相互结合。天士力的自主创新模式具有开放性与系统性的双重特征,很好地实现了开放式创新和系统创新的结合:没有外部创新主体的参与,就无法建立覆盖整条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没有开放、灵活的组织结构,就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没有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持续的沟通与交流,就难以顺利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反过来,没有系统的创新体系搭建的平台,就不能更好地吸收外部知识和资源投入;没有公平、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就无法留住企业内、外的优秀创新人才;没有科学、有效的收益分配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就无法确保企业在对外开放中获取应得的创新收益。坚持二者的协调统一,是天士力自主创新模式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

3.天士力创新模式的运行效果:企业发展与能力提升

天士力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截至2008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83.7亿元,累计利税44亿元,实现年销售额66亿元,在全国制药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二位。其主导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和养血清脑颗粒,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和3%。其中,复方丹参滴丸的年销售额连续7年突破亿元大关,缔造了我国中药产品市场上的一个奇迹。

天士力的迅速崛起源于坚持不懈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完成了自主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升。纵观天士力的自主创新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单一产品的剂型创新阶段、单一产品的产业化阶段、系列产品的剂型创新阶段、主导产品的产业链创新阶段和新产品的配伍创新阶段。目前,天士力正处于从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的过渡时期。天士力从一个产品的剂型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生产,并拓展到系列产品的创新与生产,再到建立主导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最后向真正的原始创新药发起冲击。天士力从简单的设备制造和改进能力,向提取和制剂等关键工艺能力跃迁,再向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等高层次能力跃迁,最后在能力积累的基础上向组分制备和配伍能力发起冲击。每一个阶段的跨越都基于前一阶段创新能力的积累。

天士力的快速发展与能力提升,与其成功实施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密不可分。在良好的合作机制保障下,天士力通过长期、紧密的产学研结合,获取了行业技术领域内关键的科学基础知识,提升了技术研究能力;依托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人才,在长期的项目制合作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创新活动管理能力;开放、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力;对世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群的深入调查,目标清晰的市场营销战略,方式多样的消费者沟通反馈渠道,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理念和及时周到的服务,提高了企业新药开发能力和商业化能力。而所有这些能力的形成与积累,又增强了企业对外生要素的吸引力,同时加速了外生要素到内生能力的下一轮转化过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五、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兼具开放性和系统性的双重特征,在拓展企业创新要素来源的同时,通过创新系统实现内外部要素的有机结合,能够发挥多种要素的协同效应,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成效和技术创新能力。鉴于我国企业目前所处的特殊环境及实力状况,要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仅靠封闭式的原始创新模式并不现实,必须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内构建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外借助开放的合作创新活动,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关键技术领域内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研发水平。天士力集团15年来的创新实践深刻印证了这一结论。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极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制度条件,促使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在开展此项研究过程中引发以下几点思考:

(1)产业链创新的一体化实现模式不具有可复制性。天士力主导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的创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天士力采取了产业链创新的一体化实现模式,即在企业集团内部实现了从药物研发、药材种植、中药提取、制剂生产到市场营销的产业链创新。但是,从现实来讲,这种方式尚不具有广泛的可复制性,即使天士力本身也很难将其复制到其他药品的创新过程中。以药材种植环节为例,科学化、污染少的GAP药材种植基地是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天士力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秘诀。但是,这不仅需要人才、资金和设备投入,还需要考察气候和土壤条件,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当地农民挨家挨户进行协商,并派出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天士力虽然成功建立了复方丹参滴丸三种主要成分的GAP药材种植基地,但要对所有药材实现这一目标并不现实。可以设想,通过药企之间的合作实现药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每家药企专门负责几种特定药材的标准化种植,相互之间通过协议或市场化方式达成资源共享。总之,产业链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需要多个创新主体的通力合作。

(2)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相互匹配。开放式系统创新是一种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但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必须与技术创新战略相匹配,采取不同战略的企业,运用这一模式的程度和方式应有所不同。对于采取“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而言,其战略目标是掌握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率先研发前沿技术并进行商业化。因此,通过开放式创新模式获取外部创新源至关重要,适合采用长期紧密型(如共建研发机构或长期项目合作等)的方式。同时,这类企业创新模式的系统性也非常重要,其要素主要包括技术、组织、管理、机制和市场;对于采取“技术赶超战略”的企业而言,其战略目标是盯住行业内标杆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最终实现赶上并超越标杆企业的技术水平。开放式创新对这类企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第一类企业,根据该项技术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定位,可以采用长期紧密型和长期松散型(如定期的人才和信息交流等)相结合的方式。保持创新模式的系统性对这类企业也很重要,但是,由于无需像技术领先者一样开拓新市场,市场要素被相对弱化,系统要素主要包括技术、组织、管理和机制;对于采取“技术追随战略”的企业,其战略目标是应用行业内已经成熟的技术,在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进行技术改进,以期获得更好的创新成效和更高的创新效率。与前两类企业相比,这类企业投入技术研发的力度较小,因此只需要采取短期松散型(如短期项目合作与市场交易等)的方式即可。吸引和留住几个核心技术人才是这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其要素主要体现在人才机制方面。

(3)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及创新政策导向的思考。一方面,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有助于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的运行。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要素的集聚、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企业的开放式系统创新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效果往往较国家层面的支撑更为快速和显著。另一方面,创新政策应倾向于中小企业并促进合作创新的持续性。一是从我国现状来看,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取得突出成效的一般都是大企业,他们都拥有至少一项盈利水平高且稳定的业务作为研发投入的坚强后盾,而这正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所欠缺的,需要利用政策手段为他们创造适宜创新的条件。二是合作创新的可持续性会影响创新效果和能力形成,一般来讲,长期、持续的合作创新比短期、离散的合作创新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具有可持续性的合作可以增进彼此的信任,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创造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并在企业内实现能力的积累与接续。但是,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大部分企业的合作创新活动尚不具有连续性,多为临时性的项目合作形式,造成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半途而废,企业难以完成创新能力的接续。政府部门应大力倡导产学研在某一技术领域中的长期、深入的合作行为,重点是研究一套可行、高效、灵活的合作机制,尤其是处理好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问题,开放式创新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此外,还需要对国家教育和科研体制实施相应的改革,给予合作创新主体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用各方的合作积极性。

最后需要指出,本文通过一项单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其普遍适用性有待进一步加以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环境—战略—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出发,选择典型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是揭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问题的最佳研究方式,其实践意义高于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今后,应侧重跨案例研究方法在创新管理领域的应用,以便考察行业和区域背景、企业基本特征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标签:;  ;  ;  ;  ;  ;  ;  ;  ;  ;  

开放系统创新模式研究&以天石力集团为例_天士力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