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的框架、内容与模式_社会管理论文

社区党建的框架、内容与模式_社会管理论文

社区党建的构架、内容和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架论文,方式论文,社区党建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党建平台的“迁移”——从企业到社区

(一)传统国企党组织活动方式在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条件下已难以适应了

以前国企党组织的负责人是由上级党委派人的,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是由企业党组织任命和选拔的。党对国有企业实行政治和业务双重领导,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以“党的领导者”身份出现。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非公经济占很大的份额,党直接指派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法》、《公司法》不合,因此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只能处于“隐性”状态。过去在国有企业里,党建工作,受“条”里党委的领导,是直接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的。在非公企业里,党的活动只能安排在业余,也无“条”的党委,党组织相对于整个非公企业的经营工作体系而言被边缘化了。但是中央文件又要求新经济党组织要在企业“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非公经济组织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党组织的负责人并不在企业领导层中,不了解企业的人事和决策情况,无法主动宣传党的主张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而党组织对职工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上海市徐汇区2003年作了一次问卷调查,76.9%的职工认为“党组织对企业没有突出的作用”;有64.8%的党员认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明显。”还有一些党员和职工认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实际地位甚至不如工会。党组织发挥作用缺乏工作平台。

由于新经济组织的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企业主有权支配企业的人财物,包括党组织的负责人在内的党员担心可能被“炒鱿鱼”,党的工作处于较被动的状态。如日资企业的日精电机有限公司党支部于1999年12月建立,是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新经济组织中首家建立的党组织,党支部书记在维护职工利益问题上与日方发生分歧,不得已的情况下,合约未到期辞职离开了企业。德资企业捷高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自2000年3月建立以来,一直没敢在企业中公开,德国老板不知道,职工群众也不甚了解,党组织形同虚设。私营企业对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的接纳程度偏低,从对法人代表(或业主)的抽样调查看,不赞同在企业建党组织的占25%;不太赞成的占25%;赞同的占18%。如果没有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依托企业建立的党组织难以开展工作。新经济组织和它的职工的流变性较大,企业歇业、倒闭或职工流失是常有的事,也造成党组织不稳定。有的党支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往往会因为党员人数不足或企业关闭而垮掉,虹梅街道新经济组织中7个党支部在短短的1个月中就有2个党支部因党员流动、人数不足而不得不先后撤销,党组织建立的“成活率”只有70%。还有我们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员的教育等仍较多地套用国有企业的做法,操作上,无论时间地点经费等难以得到保障。

(二)把党建平台移到社区是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过去抓住了企业就是抓住了党的阶级基础的大多数,员工的流动性是微乎其微的,有“单位人”之称。现在不同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了,由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了,作为生产要素的工人阶级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了,如何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呢,需要探索党建的新路径。员工到了社区就是居民,人们的居住地是相对固定的,比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低得多。因此,党建的重点要放到社区是一条思路。再加上作为执政党还要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党必须始终寻找支持自己的社会大多数。把党建平台建在社区,党组织走近了其他阶级和阶层,密切了同工商界、知识界和改革中出现的诸如自由职业者、中介机构从业人员、非政府组织成员等的关系。党建放在社区,原有的阶级基础仍可以得到巩固,又可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更有利于党巩固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紧迫要求,根据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努力扩大党的选民基础,是党的根本目标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者队伍人数迅速增加,成为社会的稳定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必须关注他们的利益。作为执政党要同社会的其他方方面面发生联系,其中当然包括富裕起来的阶层,这是社区党建的一个战略考虑。执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是选民,因此必须努力扩大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企业里主要有劳动者和企业主两个阶层,他们只是群众基础中的一部分。执政需要凝聚众多的各个层面的精英群体,而社区平台可以集聚各方面的人才。

经济建设是执政党主要任务之一,党务活动无疑要服务于经济活动,不能干扰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党建平台从企业移向社区是适应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并没有弱化增强阶级基础的初衷,又减少了对企业经济工作的影响,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分属于各个阶层的人参与党的事务,有利于党同各阶层的对话,共同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社会分层越来越细,利益选择各有异同,各阶层在各自的领域里有独特的需求。在企业内由于业主与工人处于不同的地位,会有分配上和经济利益上的龃龉甚至冲突,需要党进行对各种阶层利益的选择进行协调和管理,而在社区这块各阶层共同生活的地域里,却有着对环境、服务等更多的和相互依赖依存的共同利益,执政党可以找到不同阶层的共同点,在社区,党更容易维护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进而巩固执政地位。

二、社区党建的架构——从“条线”到“网格”

(一)社区党建基本单元的选择

我们党长期以来对计划经济下国企的党建比较熟悉,驾轻就熟,社区党建怎么搞呢?还有个探索过程。上海市徐汇区探索了网格化的社区党建架构,即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连接其他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形成整合社区资源的综合平台,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运作。

选择合适的网格基本单元是建立网格化社区党建的基础,所谓合适的网格基本单元是既要考虑地域因素,又要考虑管理对象、职能主体、资源分布等综合因素。如选择以3~5个相邻居民区为范围、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备的、能够向居民提供基本服务的空间的,党的活动的开展比较正常的街坊为基本单元。这样就较好实现了域内资源整合,以此作为开展网格化社区党建管理的单元划分,既符合群众意愿,又与管理相适应,活动的开展也与资源的配置相适应,有较好的社区认同基础。地处繁华的徐家汇商业中心的徐家汇街道则以商业街、商务楼、商圈作为网格化党建管理的单元,有利于实现“两新”组织党建的全覆盖。

(二)打破科层结构,吸引社会精英

网格化社区党建构架的好处在哪里呢?首先是打破科层制结构。不占行政编制,社区党委下属的几个专业委员会不是自上而下单向任命的,而是双向自发形成并经上级批准的。因此认同度比较高,是建立在自身权威基础之上的,也创新了社区党组织的活动方式。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基础。创新党在社区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培育、形成街坊党的活动平台,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社区党委是经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会批准设立的,不是专职的,不拿工资,也不设立组织、宣传等委员,改变传统的组织构架,在下面设一些专业活动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不一定是党员,可能是一些专家或热心党的工作的人士。从封闭的形态转变为开放形态,从神秘变成透明,从而实现了单位党组织向社区党组织的转变。党组织的开放必定要求活动也是开放的,活动开放吸引了群众中的一些热心人,一些专家,吸引更多的人围聚到党的事业的周围,增加党的吸引力。党的组织结构开放,党内生活向社会公开。我们是执政党并非革命党,执政党要公开亮出自己的旗帜,执政党的主张要得到社会民众认可,要由社会民众来检验。开放党的组织更容易吸收党外精英,取消种种限制,欢迎他们参加党的事务,鼓励青年人、专家、社会精英在党内担任一定的职务,积极发展与各种群众性、互助性、合作性组织的关系。用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用社会民主促进党内民主。融党组织活动与社区活动为一体,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

三、社区党建平台的工作内容

(一)理清各类党组织的归属

上海市徐汇区将原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私营、股份合作制和多元投资企业后的新经济的党组织成建制转入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组织设置,明确归属关系。对规模较大、企业稳定、党员人数较多、有合适的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新经济组织,按照《党章》规定,依托企业建立独立的基层党组织,但归属社区党委领导;对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党员流动性较大的新经济组织,可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依托经济园区、办公楼宇、商业街或市场等建立联合党组织也归属社区党委领导;对于能够确认党员身份,但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的党员,通过建立社区党委下属的临时党支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社区党委注重与社区内的业主或投资方之间的人际沟通,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加强对企业党员的教育,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沪台合资企业太平洋有限公司党总支,建立于1993年,当初台资老板由于对党组织不理解,招工时采取不录用党员的做法。两年后,台资老板发现壮大了的公司中,一些为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绝大多数是党员,事实教育了他,也改变了他。从此以后太平洋有限公司招聘员工多了一条,即共产党员优先。党以服务者的面貌出现,对各阶层的民众更有亲和力,更能实现执政党的形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并且不断变化的需求,执政党及时将政治色彩浓厚的国家干预转化为以服务面貌出现的柔性管理的人伦色彩鲜明的社区责任,让公民在民主、平等和规范等方面发挥公民管理和协调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二)培育市民社会

社区党委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及社区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细化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提出指导性意见,保证党的各项任务在社区内顺利完成。这些工作原先是全由街道党工委承担的,现在党工委将这部分工作交给了社区党委承担。除此之外,社区党委还要承接一部分原由街道办事处下放的事务,如指导、支持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充分行使职权,增强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社区党委分担了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事务,使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可以成为一个精简高效的机构,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作了准备。有人会提出异议,是否多了一个层次?增加了执政成本?不是的,社区党委是不入编制的,不用财政开支的。他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社区党委因其成员来自各个不同阶层,可以有效地把社区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裂纹通过充分酝酿协商后粘合起来。社区党委还拓展了党组织的活动空间:几个相邻小区的党组织,在街坊活动中经常协调沟通,活动方案共同谋划,活动内容共同商议,活动组织分头落实。一个市民社会的雏型已经凸现,表现在:

一是社区党组织活动的水平提高了。不同小区的党组织负责人常在一起商量工作,相互交流,有利于各个党组织工作思路相互沟通启发,活动方式相互补充完善,工作水平相互促进提高。

二是社区内的活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居民区内,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资源各有差异,有的小区活动场地较好,有的小区活动人才集中,有的小区内单位较多。在形成街坊活动平台后,相邻居民小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设施资源、人才资源和社区单位的组织资源互助互补,资源利用得到提高,效果达到最佳。

三是共产党员在社区各类群体中的影响提升。近年来,随着参与社区活动的共产党员增多,有的党员成为深受小区居民群众欢迎的“社区活动家”,达到党员带动党员、党员影响党员、党员激励党员的效果。社区党代表、党员的职责是讨论、协调涉及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相关重要事项。康健社区通过党委委员定期联系代表,代表经常联系党员,党员广泛联系群众,深入开展坚持了五年之久“千人访万家”活动。

社区党委还可以统筹调动社区内的党建资源、行政资源、设施资源、工作资源,建立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强化管理协调,在加强社区管理、维护社会治安、搞好社区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三)复归政党的核心功能,聚拢人才,集中民智,扩大群众基础

重视社区党建的目的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强化社会各阶层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意识,让社区成为劳动者与建设者携手合作的舞台在复归执政党的核心功能方面已经表现出六方面优势:

第一,专注协调各阶层的利益。社区党组织通过工商联合会、行业协会等多渠道地同企业主进行广泛交流、沟通;定期召开企业主、党支部、工会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提供政策、信息上的指导和帮助,逐步建立起由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牵头,企业主、政府、工会三方参与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发挥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功能。

第二,强化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疏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使决策更能反映普通群众的意愿。

第三,建立起民情反馈机制。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反映民意更全面。通过联办街坊活动,把居住不同小区,处于不同层次居民的意愿,经过综合汇总,共同分析,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出来,使之更具代表性。确保党组织正确地应对和决策。

第四,社区内拥有各种类型的人才,街坊活动能使党组织更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集中民智,用于居民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五,街坊活动平台的形成,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单个居民小区中为数不多的“社区活动家”的压力,多个小区联合联动,活动安排适宜、适时、适度,让众多的“社区活动家”共同奉献才智,也体现了党组织对民力的珍惜。

第六,通过街坊活动,增强了其中一些骨干志愿者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热心参与活动到主动关心并设计和组织活动,从一般的参与上升到在党组织引导下的组织行为。党委逐渐从前台转向后台,把着力点放在发掘和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能热心为居民服务、乐意奉献的文化活动骨干,通过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教育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实现各类群众团体的民主管理、自治运作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化。政治上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社会职业和政治观点之间、利益和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日益疏远。党面临一个整合社会阶级和阶层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及时提出了包括了私营业主、个体户、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七类人属于建设者的重大政治概念。这部分人中的优秀分子要吸收到党内来。建立社区党委就是适应这种需要,将党的主张落实到基层。党不仅要拿出新的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去吸引这些新的阶级和阶层。要吸引他们,首先要了解这些阶级、阶层的政治需求和政治认同,建立社区党委就是为了这一需要而搭建的一个活动平台。

四、社区党建的沟通技术和活动方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沟通效率

新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高效的沟通方式。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媒体的作用显著增强,信息革命、科技革命打破了信息垄断,这是党不能不注意到的,也给政党带来了新的课题。这也是新世纪掌握先进生产力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多的人群特别是青年人是伴随信息革命成长起来的,掌握现代通讯技术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徐汇区各社区党委创建小区共享的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党员领导人与其他热心小区工作的居民的网上见面会,让党委成员直接回答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利用网络宣传党的主张和回答居民提出的问题。

通讯和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为高效和节省的党务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过去那种层层叠叠的组织沟通和传达方式费时费钱效率低又缺乏吸引力,基层党组织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已经过时,不再适应党内民主和沟通、参与的需要。必须改变行为方式,依托信息化平台高效运用各类资源,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对社会上出现问题的迅速反应。

社区党的活动还连接政府行政管理网络,在网上建立网页,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随时从网上了解党的政策主张、领导人言论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安排。通过网络与人民联系,还可以通过网上向党组织提出要求,通过移动通讯终端向所有党员发布有关消息。发达的媒体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参与政治的途径更加直接。网络技术不仅打破了特定社会阶层对政治信息的垄断,打破了对信息扩散的限制,在许多方面取代了过去由政党来体现的某些功能。

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社区党建就是为了对付这种危机,要进行包括沟通方式在内的全方位的改革。

(二)服务为宗旨,活动为抓手

社区党组织活动载体要更新,服务是主旋律。党的活动以群众需要为宗旨,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将党在街坊的活动功能主要定位在“服务”上,即“以居民的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实生活中,居民的需要有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每个小区都有一些常设性的服务项目。而大型便民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纳凉晚会等由街坊承担。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街坊的建立打破了小区的局限,活动项目多了,活动范围广了,结交的朋友也更多了。

在组织活动中,更多依托社区党员服务分中心,发挥工青妇和其他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开展党的群众工作。拓宽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社区服务项目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形式,由单一的无偿服务向低偿、无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服务转变,尝试利用网站等信息化手段向居民提供全面、便捷、快速的服务;探索在职党员参与活动的途径与形式,有利于展示他们个性,发挥他们的先进性,形成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良性循环,完善街坊服务体系。

五、社区党建管理要实现“四个转变”

第一,党的活动的组织形态由过去封闭的转变为开放式的组织形态。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吸收群众共同参与的、突出功能特征的党的活动组织;动员党员参与到各类群众自治组织、自发性组织中去,使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方式更富有渗透性,更具有凝聚力。

第二,党在社区的活动方式由过去单纯内循环活动转变为丰富的内外循环结合的活动。在党的活动中凝聚群众,吸引社区能人、新人、名人,逐渐形成以党员为核心的社区精英群体,成为社区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确保党对社会管理的核心作用和社会控制力。

第三,对党员的社区活动参与管理由刚性转变为柔性。有利于党员自身发展与满足群众需要相结合,让党员对群众需求有更多知情权,具有按自己旨趣、自身专长参与活动组织的自主选择权,在充分保障党员权利中更有效发挥党员凝聚群众的作用。

第四,党的活动的开展由过去主要依托行政体系运作转变为运用社会化活动方式运作。开展党的活动的模式,可以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设计,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保持连续性,具有创新性,突出操作性。如何让党的活动在居民中更有吸引力,这是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如何把社区建设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相结合,在居民区层面上创新和建构社区居民参与的自治系统,完善和创新居委会、业委会等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探索和丰富议事会、评议会等社区自治的“四大民主”新形式;在培育各类社区活动群体的基础上形成广泛的社区参与和互动。

标签:;  ;  ;  ;  

社区党建的框架、内容与模式_社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