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 广安 638000)
【摘 要】政治信仰及其体系的建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根本因素之一。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不断的交融与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突,影响中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对于中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中学生若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就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剖析了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法,为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政治信仰迷茫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教育
【正文】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确立程度如何,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深远影响。但现状不容乐观,当代中学并不十分重视对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当代中学生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自我学习和认知。所以对于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的研究是迫切和重要的
一、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学逐渐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育力度,所以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教育内容与实际有所背离、教育方法略显老套陈旧、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自身觉悟不到位。分析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对于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内容与实际有所偏离
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应该和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中学在培养和树立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不仅要讲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更应该讲清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中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间的内在关系。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教育远远未能达到,有的施教者是轻描淡写的提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的施教者则是循规蹈矩的讲解空洞的大道理。同时,由于目前高中教育的现状,很多中学重分数、轻信仰,学校和老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高考和分数上,相对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或者敷衍了事的备课匆匆结束教育内容,这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没办法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难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理论,很难透彻的掌握教育内容,很容易失去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方法略显老套陈旧
当今中学一贯采用榜样宣传、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传统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中,一些榜样的树立太过高大,在中学生中缺乏吸引力,甚至引起反感,在现代更关注个人利益、尊重生命、人文关怀的社会里,那些“有病不治”、“有家不回”的行为让当代中学生很难理解,所以说老套的榜样宣传脱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让中学生产生枯燥感、出现精神疲劳,但难以真正从内心认同榜样。主题班会和道德讲堂的教育方法也是最常见的教育方法,操作简单、普遍适用是其中最大的特色,但是大部分中学的主题班会和道德讲堂都会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很难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影响大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对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部分中学生通过网站、新闻、书刊杂志等传播媒体了解到我国的现状和政事,浅显的认为极小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在信仰形成的过程中,腐败现象容易导致对党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其次,近年来封建迷信活动有抬头的趋势,星座、属相、命理、占卜、看相、风水等占据了一定的市场,这些打着现代符号披着传统色彩的落后文化或多或少的侵蚀了中学生的头脑和思想,成为干扰中学生信仰形成的消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充斥社会,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线,出现了很多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的事件。这些不顾道德和人性的拜金主义思想对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中学身自身觉悟不够高
在当今,部分中学生信仰知识缺乏,对于什么是信仰、信仰与信念、信仰与理想等的区别并不清楚,有的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否认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的存在。当代中学生由于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自身觉悟不够高,没办法正确的区分信仰、信念和理想,总把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夸大成为信仰,这些错误的认知直接影响着真正意义上信仰的形成。有的中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理论的存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并且很难把马克思主义和信仰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认知也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
二、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与实际所有背离、教育方法略显老套陈旧、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自身觉悟不到位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中学的校领导、施教者、学生家长和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在对中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目标定位太过功利和单一、对教育内容把握不够全面、对教育方法运用不够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目前高考制度下,绝大部分的中学会把精力花在保证升学率、一本率、重点率上,对于短期难以见到实际效果的信仰教育,大部分领导认为可有可无,甚至不希望因为信仰教育浪费时间和教学资源,就是这种消极的、不正确的心态导致大部分中学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阻碍了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
(二)教育理念的实施滞后
教育理念对于教育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对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和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三观的形成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但是在这个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并没有达到所设想的目标,设想和实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直接影响了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三)社会环境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积极的、有益的成绩有利于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但是,在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例如上述所出现的腐败现象、封建迷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等对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四)家庭成员信仰多元化
家庭成员的信仰对中学生自身的信仰的形成影响很大,中学生的信仰行为选择很容易受到家庭信仰状况的影响。例如,来自少数民族的中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受到了家庭成员的影响。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家庭成员的庸俗信仰影响较大。例如,家庭成员对社会矛盾产生牢骚、不满、抵触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使他们产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错误认知,甚至产生与正面教育相对立的反感抵触情绪。
三、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面
要做好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现状,其次要透彻分析现状背后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办法明确教育的内容。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广泛的、有效的、联系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乏味的、甚至是令人反感的。
(一)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空洞乏味的教育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难以解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没能从根本上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和选择,不能及时回应时代的要求,必定会使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感到空洞乏味、无说服力,不予认同。所以教育内容一定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得到社会积极的回应,这使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兴趣和热情,进而从根本上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教育方法的创新改革
目前中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仅限于班会、课堂学习,没有深入到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应该用实践活动、专家讲座、推荐阅读书目等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效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榜样示范方式,应该让榜样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近越好,来自生活中的榜样被学生所热爱和接收,这样才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如果沿用主题班会和道德讲堂的方式,应该要求策划者、主持者和施教者耐心准备,不要敷衍了事流于形式,浪费机会。
(三)整顿杜绝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首先,部分中学生认为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动摇了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严惩党内腐败是增强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心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对消极腐败的危险保持高度警惕,对反腐败形势有着清醒的认知。在十八大召开后,更是将反腐倡廉的建设推到了高潮,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纠正再实践,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反腐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腐败的成效日益显现。30多年来,党员数量大幅增长,但1982年到1986年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为65万多人,1992年至1997年为66万多人,2007年至2012年仍为66万多人,受处分人数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在办案力度不减的前提下,高级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一二十年前每年二三十件,逐步减少到现在每年十件左右。同时,贪腐案件只占违纪违法案件总数的不足1/5。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卓有成效。
其次,社会中封建迷信的落后文化对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想要引导中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要净化社会风气,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尤其要反对那些披着现代科技外衣的现代迷信活动。
最后,现代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这些不顾道德人性的不良思想对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正确的信仰,抵制不良思潮,从而为中学生进行人生正当追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帮助中学生提高其自身觉悟
首先学校领导层、施教者以及学生家长应该树立榜样,处理好身边的具体事情,从细节和点滴影响学生。其次,要耐心的解答学生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中学生自身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主动的阅读相关的书目,尽快尽早的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善用马克思主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成长、发展、生活。
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涉及到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有赖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中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增强中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效性,促进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西南大学.
2.杨昳婧.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
3.魏庆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华侨大学.
4.周胤.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 社科纵横.
5.李俊文.当代中学生信仰教育研究.教育艺术.
6.孙夕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渤海大学.
7.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8.戴立言.坚定不移地建设廉洁政治.人民日报.2013-06-03
论文作者:魏铮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中学生论文; 当代论文; 学生论文; 消极论文; 内容论文; 现状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