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廖淑君
【摘 要】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 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 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 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住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 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 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 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 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 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 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 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 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 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 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 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 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 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 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 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 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 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 “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 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2.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 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 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把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作用总结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 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我乘势上课。2.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 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 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 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 欢的课文。在这之前,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我 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 向我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 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 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我写教案。无比 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 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 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 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 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虽然取得丰硕的成绩,但我觉得有如下的三点值得认真思考: 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 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 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 体。
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 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 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 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 学习的机会。
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 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 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 认为只有多读 ,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 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论文作者:廖淑君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方式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