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再利用观念的意识加强,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迅猛,学习国外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分析和解决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大力发展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使其蓬勃发展。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发展历史,改造
一、旧工业建筑改造发展现状
1、发展背景
工业革命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不断扩张,蔓延至城市周边的工业生产地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建筑发展趋于饱和,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渐渐占据国家较大经济产值。大量工业建筑被废弃和闲置,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障碍。
国外旧工业建筑改造从20世界60年代就开始了,“建筑再循环利用”的思想意识加快了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进程。改造后的工业建筑实现了功能的多元化,也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及经济的需求。在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的同时,也同样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艺术追求,提高了人们的精神追求,继而掀起了一股旧建筑改造的潮流。我国在这种思潮的带动和影响下,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给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发展有很多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2、理论的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建筑界才开始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进行理论的研究。英国伯明翰大学麦克·瑞克斯发表了一片名为《工业考古学》的文章,提出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在引起民众强烈反响的同时,政府也开始着
手制定保护旧工业建筑的法律法规。
3、实践的发展现状
国内工业建筑发展较晚,工业建筑的发展也更加曲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内工业建筑尤其是东北和上海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理发展工业生产,早就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
国内废弃、闲置的旧工业建筑的数量大,一方面如果不加以改造重新挖掘其价值,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阻力,造成的浪费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我国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大概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比西方国家晚了将近30年。我国经历了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极大的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工业建筑正在向后工业时代过渡,许多原有的工业建筑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由此产生了许多闲置或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如何将这些废弃资源重新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国内目前面临的问题。
二、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1、特有的空间形式
工业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有其自身的建筑空间形式和结构特点。工业建筑的种类分为三类:单层、多层和特异型。单层厂房大多采用桁架、拱架和排架结构,内部空间开敞高大,空间的跨度大,这种特有的空间形式更能满足展览馆、美术馆等建筑功能的需要。多层厂房更适用于改造成为办公楼、住宅、餐厅或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功能形式。特异性的工业建筑包括烟囱、水塔和粮仓等,这些建筑的造型奇特,设计师发挥创作的空间更大,结合周边地段的环境更能体现出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区块或城市地标。根据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特点,将建筑内部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艺术效果。
2、节约成本
旧工业建筑的承载力都比一般民用建筑的承载力大许多,完全能满足改造后的使用要求,工业建筑地下的给排水管、电讯管线等都可以进行再利用,且改造建设的周期短、成本低、投资少。据80年代西方国家的调查统计显示,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比新建同样规模、同样标准的建筑可节约1/4~1/2的费用。在旧工业建筑用地上改造,不用经过民用建筑复杂的拆迁流程和补偿条款,限制条件小,后期能很快进行施工和投入使用,提高了效率。更省去了建筑结构基础施工和主要框架结构的施工,极大的缩减了建筑周期,避免了资金的浪费。
3、区位资源
旧工业建筑大多建设在靠近城市发展中心和河流附近,城市中心区大量的人口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场、住宅、展览馆和博物馆等大型服务场所,利用河流有力的景观朝向更能结合地块创造出新颖的建筑形式。
4、国外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作用
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伦斯·哈普林已经提出“建筑再循环理论”,对建筑功能进行的重新调整和整合,使其发挥新的功能和作用。到了70年代,欧美国家对建筑改造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大量的对旧有建筑改造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不断涌现,也为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现实意义
我国在建国初期由于工业建筑数量多,布局的较散乱,难以形成规模,许多
工业建筑污染严重,离城市中心区近,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是拆除的成本很高,建设成本大,如何解决旧有建筑和城市发展的矛盾,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为其提供了有利的解决方案。“建筑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已经说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也推动了我国旧工业建筑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1、经济和环保价值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不仅可以利用原有建筑,避免了大拆大建带来的损失、减少建筑垃圾,节省成本。一些就有的工业建筑改造还可以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城市的旅游产业。旧工业建筑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材料,大大缩减了建筑建造的时间,建成快,且运营成本低。
2、社会和人文价值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可以利用原有空间形式,根据使用功能创造出更加新颖的建筑风格,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一些旧有工业建筑经过改造后,成为了改区域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展览馆等,给所在地段、城区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具有更加深远的社会价值。
旧工业建筑见证了一座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甚至承载了人们集体的记忆,将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旧有工业建筑保留下来,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一些旧有的工业建筑鉴证了一些特殊时期的历史发展。保留旧有工业建筑,将其作为展览馆,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四、面临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完善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颁布的规定或准则,哪些旧工业建筑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下来,哪些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余地更大、更灵活已些。
2、技术条件不成熟
由于各个废旧、闲置工业建筑建造的年代和当时建造技术的不同,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检测旧工业建筑适不适合改造,力学、物理和声光学等是否满足改造后建筑功能的要求,对需要加固和改造的地方进行经济合理的施工设计。
3、建造年代参差不齐
旧工业建筑的建造年代不同,各个建筑年代对应的规范也不同,新的建筑规范、防火规范和抗震规范等都较原来的规范普遍有所提高,对旧工业建筑的前期调研时,将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旧建筑重新计算,确保改造的安全性。
4、建筑保护工作不到位
受到开发商、建筑师个人和民众意识形态和思想认识水平的不同,旧工业建筑改造呈现出来的效果参差不齐。导致出现一些改造后的建筑与地块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工业建筑不能很好的保留,面目全非。加上政策个管理的不完善,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没能很好的保留下来。
结 论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发旧有工业建筑的条件和基础,虽然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但是整体的形势还是客观的。在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旧有工业建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论文作者:王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工业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功能论文; 城市论文; 年代论文; 价值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