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之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经济论文,科学技术论文,关系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在国防上的广泛应用,导致军事技术日益先进,越来越成为军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研究军事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的转移,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民经济是军事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
军事科学技术又叫国防科学技术,是指直接为军事或国防服务的科学和技术。军事科学技术是以生产力发展作为它发展的前提或基础的,没有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取得军事科学技术进步是不可能的。国民经济作为军事科技不断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军事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由科研劳动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科研劳动具有继承性。科研劳动一方面要利用前人所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作为后人继续研究的工具,另一方面将前人探索过但未完成的事业继续下去。这种科研劳动的继承性,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其次,科研劳动具有协作性。现代科学技术标志着科技由个人手工业方式经过集体经营进到国家规模的大生产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越来越复杂,以致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不能由个人单枪匹马地完成。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动员了全国上万个企业,120多所高校,有400万人参加,46万科技人员为之服务。再次,科研劳动具有综合性。当代科学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边缘学科不断出现,仅自然科学领域就有2000多个学科,并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如把数学引入经济学科等。但是,解决具体的任务,又必须将分得很细的专业加以综合,才能研究复杂的问题。研制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这项工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现。在研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科学技术十分广泛,有各门基础理论、技术科学,更大量的是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几乎涉及各个科学领域。例如,现在陆军的主战坦克,是由于对金属材料和冷冻技术以及它的动力装置进行一系列研制的结果。电子对抗不仅涉及到电磁学、电子学理论的发展,而且涉及到激光、微波等各方面的技术成就。原子弹、导弹制造成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成果。
总之,科研劳动所具有的继承性、协作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说明了军事科学技术是在一般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增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科学技术在军事和国防建设中运用的表现,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军事科技发展的前提或基础,离开了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现代化,就没有军事科学技术现代化。
第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军事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不可缺少的财力和物力。武器、军事技术装备的研制,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这些财力、物力只有依靠物质生产部门来提供,军事科学技术系统本身是无法提供的。军事科研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取得,所需要的物资以及原料由国家物资部门供给。恩格斯说过:“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的确,主要是浪费大量金钱的工厂。”[①]没有雄厚的国民经济实力作基础,武器装备的研制是不可能的。
当前,大多数军事装备主要是在世界上少数发达国家——美国、英国、西德、前苏联生产的,这几个国家占了世界军事研究费用的90%以上和军火出口总额的80%以上。发达国家在防务上的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军事研究和试制费用也在增长,它甚至比整个军费开支的增长还要快。法国、英国和美国1976年以来其军事研究费用急剧增加,占了军费开支总额的10%以上。在美国和英国,全部政府投资费用有一半用于国防研究项目,在法国,这个比重大于三分之一[②]。这些不断增长的军事研究费用是以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为基础的,在国家预算中占有重要份额,是对国民收入的扣除。如果从某一项尖端军事技术的研制所耗费的财力物力来看,更要有雄厚的国民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否则,任何尖端军事技术的研制成功是不可能的。例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计划”,耗费财力近20亿美元,超过有史以来在一切科学研究和发展上所曾花费的代价。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一项投资高达300亿美元。
第三,军事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取决于国民经济所能提供的财力、物力。军事技术成果研制出来后,必须推广应用,装备到部队中去,转化为军事战斗力,发挥它的军事功能,这个转化的过程也取决于国民经济所能提供的财力物力。由于对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战斗性能要求的提高,现代运载火箭由成千上万个零件构成,整个导弹系统的零部件更多。从50年代算起,飞机和舰艇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已提高几百倍。新式武器和技术装备的造价都很高,如组建一支具有现代水平的航空母舰,小型的需60亿美元,中型的需180亿美元,重型的需360亿美元,这昂贵的投资,对经济力弱小的国家来说,就很难办到。
总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是以国民经济为基础的。科技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供研究所用的实验设备和手段是否先进,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取决于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状况。这些都是受经济制约的,没有经济的发展作为物质基础,军事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的科学技术,从而为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军事科学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军事科学技术是广义的科学技术的一个部分,它实质上和一般科学技术一样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科技发展的历史证明,许多科学技术的成果,都是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才出现,并优先用于军事而后才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都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为着国家安全或为着战争的需要,军事领域总是最多地把新的科学技术吸引来,同时又最多地向一般科学技术提出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在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
首先,军事科学技术在研制武器装备中,要求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供应优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这就能促进国民经济其它部门采用新技术、发展新产品、创立新工艺,建立新兴的工业部门。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研制和使用飞机、潜水艇等新式武器装备,仅利用当时已有的工业技术已经不够,还需要发明新的技术。为了探测飞机,发明了超外差变频技术;为了探测潜艇,又发明了声纳技术。
其次,为研制生产武器装备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反过来又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例如,1849年法国工程师杜毕伊·德·洛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推进器战列舰“拿破仑”号,它装有功率为600马力的发动机、100门火炮,显示出它极大的功率。由于“拿破仑”号的成功,其它国家相继制造这种螺旋推进器战列舰,推动军舰制造业的发展。随后,这种军舰制造技术又应于民用造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民用船只制造技术水平。现代国防尖端技术,既依懒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技术革命的进程,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种航天事业带动了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据美国国防部估计,“阿波罗计划”每投资1美元,可获得14美元利润的经济效益。整个空间计划上每花10亿美元,可以使美国生产力提高0.1%。美国由于航天技术及其它军事技术的推广,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首先,削弱了非军事科技的研究。为了战争的需要,国家往往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军事科学技术的研制发展,这就削弱了非军事科技的研究。例如美国用于军事、空间的费用和原子方面的部分费用占联帮拨款的80%以上,占科学研究与发展总开支的60%以上。在美国,每100美元的军事采购费中有54美元用于军事科学研究,而其它生产部门每100美元的生产投资中仅有7.5美元用于科学研究。其次,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用于军备的费用过多,必然导致民用科研经费的减少。这样,社会经济的发展得不到最新技术的支持而放慢步伐,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在军事科研方面的开支为整个科研经费的四分之一,从事新武器和防卫系统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相当于全世界从事科技工作人数的六分之一。据美国1968年的一次调查研究,与国防有关的劳动力普遍比民用劳动力更加熟练。当时在国防部门就业的劳动力占就业总劳动力的6.1%,其中机械师占全国总数的19%,电子工程师占全国的22%,物理学家占33%,飞机技师占54%,航空工程师占59%。[③]军备竞赛吞噬了原可用来生产财富的大量物力和人力资源,而军事科学技术产生的“附带效益”是微不足道的。战后,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原因,就是军费支出水平比较低,军事科研投资较少。再次,造成了技术转移的困难。军事科技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保密,科学家在隔离的状况下工作等,导致许多先进的军用技术成果长期被封锁不能及时转向民用,这也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军事科学技术向民用的转移
把军事科技转向民用,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力量。而科技的发展,则需要人们去挖掘、推广、应用。当今的科学技术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也加重了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国民经济中去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军事科技向民用转移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投入了军事科技领域,其结果一是削弱了民用科技研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二是军事科技部门出现“技术过剩”的现象。如到60年代中期,美国核武器总库存有3万枚核弹头,大大超过了实战的需要,也带来安全储存、资金积压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寻求充分利用的出路。从50年代起,一些国家就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的重大科技发明逐步运用到民用工业上。美国是较早地将军用技术转向民用的国家。1962年美国宇航局成立了“技术利用局”,陆续把宇航技术转为民用;70年代以来,又开始将军用卫星技术向民用转移。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美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40年代,雷达技术、导航技术广泛用于军事;50年代,将电子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产生了自动化、电子计算机;60年代转移到家庭日用,出现了电视机、电声;到了70年代移至商业事务用,产生销售终端机,电子计算器;到了80年代,广泛应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了医疗、电信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由军用向民用转移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本来就具有军民两用的性质。历史上,从青铜器到现代复合材料,从火药的发明到原子能人工释放,从远古烽火台到现代卫星通讯,军事科技从材料、能源、信息三个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起点对社会经济产生强烈的影响。现代技术的纷繁领域中,军用与民用的传统界限已趋消失。如除草剂既可用于农业生产,也可作生物武器;计算机可用于现代生产管理,亦可用于处理军事情报;机器人不但以“钢领工人”的身份涌入现代产业大军行列,而且也开始走上战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总是要冲破人为的羁绊,在一切能够发挥其作用的领域里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企图把先进的而又适用的技术控制在某个领域是不可能的。因此,军用科学技术与民用科学技术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军事科技研究部门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较强的技术力量,武器装备和研制及其生产随国际形势和军事战略的变化而变化,出现了军事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国民经济能够利用军事科技的优势为国民经济服务。拿美国来说,美国军事科研部门集中了大量科学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当军事科研生产任务不足,或国家需要时,它们就承担某些非军事项目的科研生产任务。美国军事航空企业及核武器的科研和生产部门,在完成国防任务的前提下,自60年代中期便开始承担民用科研及其生产任务。靠军火订货起家的加利福尼亚州的航空空间企业,四年内接受民用科研、设计委托任务达90余项,其中包括三废治理、资源合理利用、内河航运等大型项目的研究设计。美国核武器研究部门承担了民用核能、能量储存、地热和太阳能利用及环境保护等项目的研究。
军事科学技术由军用向民用转移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现代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军费开支日益增大。美国1985年国防预算中的研究和发展经费为340.15亿美元,比80年代初翻了一番,占美国防部拨款项目总额的11.1%。前苏联在70年代,军事研究和发展方面投入了2000多亿美元的巨资。这种沉重负担一方面给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严重地阻碍了军事科技自身的发展。为了克服这一经济障碍,军事科技必须向民用转移,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性能先进的技术装备。军事科技部门知识密集,科技力量雄厚;技术密集,门类比较齐全;设备比较配套,检测手段较为完善。因此,应该发挥军事科技的优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提高军事科技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军事科技有不少优势,但也有不少弱点,通过军事科技向民用转移,不仅为国民经济服务;同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军事科学技术向民用转移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移。科学技术既可用于军事,也可用于经济建设。用于军事侦察卫星的遥感技术,可用于民用资源勘探卫星;用作太空武器的激光技术,可用于生产中的焊接、切割、加工,还可用于医学、通讯和全息照象等。军工科研单位在不影响军品研制和不影响保密的前提下,可及时向民用企业通报自己的科技成果。二是科技能力转移。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实行“军民兼容”,按工艺相近,产品结构相似的原则,组建专业化公司和技术、经济联合体。拖拉机厂既可生产拖拉机,也可生产坦克;造船厂既可生产民用船只,也可生产舰艇;飞机制造厂既可生产民用客机,也可生产军用飞机。三是管理方法转移。由于军工产品的特殊性质,使其在设计、研制、试验、生产等方面,具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军事科技单位可为民用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为民用企业建立起一整套的严格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实践说明,科学技术一旦从军事科研、军工生产的狭小圈子里跳出来,向广阔的民用工业转移,就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如复合材料具有其它材料无可比拟的综合性优点,二次大战后先用于军事科技领域,现已应用于民航、汽车等。一部汽车,如用复合材料制造构件,重量可减轻一半,在不改变汽车性能的情况下,可节约很多成本。军事科学技术向民用转移,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军用卫星技术的应用,使通信、气象、广播、地球资源卫星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通信业务上每年盈利3亿美元;美国使用气象卫星后,每年可避免自然灾害损失达50亿美元。弹头爆炸成型技术用于工业机械和车辆部件加工,军用船体材料用于大型民用船只和桥梁等,都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军事科技经过长期的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有一批水平较高而又年富力强的科学技术人才;二是有一批比较先进、齐全的仪器、仪表和各种设备;三是有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成果。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军事科技工业具备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已成为我国发展新技术、提高整个社会科技水平的重要基地。但是,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我国军事科技工业基本上是自成体系,单一军品生产结构,军用技术没有及时地推广、普及到民用部门,既不利于军,也不利于民,影响了经济建设。如我国从1954年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起,30年来生产了各种军用飞机,但时至今天才刚刚生产出民用飞机;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试验成功原子弹的国家,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起,20年来,未建成民用核电站,现今才起步;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但在民用卫星发展上,才进入实用阶段。我国军事科学技术向民用的转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受到重视。军事科技工业在国民经济的调整中,认真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开始了军事科技成果的转移。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还不健全,军事科技还存在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弱点,使得军事科技向民用转移的步子迈得不很快。建国40多年来,军事科技积累了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但大多数还处在保密和待开发状态。如何将我国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并朝着深度广度发展,以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2页。
②③参见[瑞典]奥·帕尔梅等著:《军费开支的经济与社会影响》,《世界经济译丛》1983年第8期。
标签:国民经济论文; 军事论文; 军事科技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经济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武器论文; 经济学论文; 美国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