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水土流失是生態环境中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滥砍滥伐、围湖造田等,导致土地荒漠化,进而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
1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1.1降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
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增加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生态双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并且对预防自然灾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改善小气候,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提高气候质量。同时,气候条件改善之后,植被覆盖率也相应提高,从而起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2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及价值
水土资源是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水土保持措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凡是贫困地区多是大山、丘陵、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地区、水土保持和农田灌溉基础设施较差、靠天吃饭,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另一方面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工程又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一项有利措施,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农田水利的原理与实践: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农田水利与农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人类生存在地球的5个圈内,即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它们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影响的:水蒸腾进入大气,水可以进入土壤、岩石,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而空气又存在于水中、土壤中、岩石的裂隙中,所有生物的生存又离不开空气;土壤沙化在气流的作用下又混在大气中形成沙尘,土壤中的各种矿物溶于水中,土壤覆盖在岩石表面,岩石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又形成土壤,因此世界上的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无时不在相互地作用着、转化着、影响着。人类在千百年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掌握了很多的自然规律,要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掌握,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克服自然的缺点,改造自然,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就是克服自然缺点,保护水土流失的一项根本措施。人类生活的5个圈子都与水土保持有关系,因此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有着千丝万缕的的联系,下面着重阐述水土流失的成因,对环境影响的成因,进而研究治理水土流失的办法,从而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环境和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脱离不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国家在立法的层面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做好水土保持的办法和措施
3.1完善水土保持相关立法,加强执行力度
我国水土保持相关立法经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以水土保持法为核心,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已经解决了水土保持无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我国水土保持相关立法缺乏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行。在相关立法中加入生态建设的概念,为生态建设提供强硬的法律后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大生态文化建设宣传力度
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团队的执行落实能力,强化生态建设观念,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广工作。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地区,人们对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很可能无意触犯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执法人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扩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相关法条的普及,加快水土保持,加强生态建设概念的宣传和推广。
3.3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创新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加强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要加强相关数据的监理和监测工作,做好水土保持评估环节,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使经济建设与水土保持做到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水土保持工程中去,探索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的建立。
3.4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构建生态建设体系
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工作,对于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要将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去,在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建设的要求,促进生态恢复,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加以推广实施,在现有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倡导绿色、循环、环保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3.5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保部门要做好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的监测,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在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制度,做到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时监测,归纳各类数据和资料,提高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生态建设系统效果。全面分析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升生态建设的工作效率,针对生态系统承载力制定相关的水土保持制度,缓解生态压力,全面建设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率。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同,相关部门要按照水土保持的实际原因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建设技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分析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农业发展模式等等,确定生态系统的修复潜力,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技术,提高生态系统建设效率。
3.6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生态自我修复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力量。生态系统的恢复要依据一定的自然基础条件,不同的地区要选择不同的方法,通过各种人工措施,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因地制宜,正确对待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在环境良好的地区可以达到自我修复,环境恶劣的地区可以加强人工介入,在人工辅助的情况下,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活动是居民的重要生活来源。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改变农民长期以来粗放经营的习惯,使其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实现对于农业的综合治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当前经济收益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如封山育林时要保证农民可以在山脚下海拔较低的地区种植经济作物,合理调节农业的产业结构。
4结论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覆盖面广的系统工作,可以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进行效益评估。为实现科学管理和满足国家决策需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峰.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78+86.
[2]林建虎.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农业,2018(12):74.
[3]钱畅.浅析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55.
[4]马进福.浅析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26-27.
论文作者:罗歆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工作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土壤论文; 措施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