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多种论文,社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香港文化的性质,大多数论者从广义的角度考察香港所具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及与西方现代社会相类似的社会制度,把香港文化的性质定义为现代文化或后现代文化。笔者认为,由于香港经历了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香港的文化具有相应的特殊性,仅仅以广义的文化概念套用到香港来为其文化定性,是不够准确的。
香港文化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西方现代文化的渗透两个过程在香港社会当中是同时进行、而且是持续的,这样,香港的文化就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多种文化并存,不同的文化对社会生活的不同层次和侧面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不同时刻和场所,也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影响,至今仍然未有一种文化足以主导整个社会生活。
香港多种文化并存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中西文化并存。在大众传媒中,中西文化各据一方,中文的电视、电影、报纸、杂志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宣扬中国人的观念,显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英文的传媒则讲述西方人的故事,宣扬西方人的观念,显现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忠实读者或观众。在宗教信仰方面,大屿山有亚洲最大的铜佛,黄大仙观香火鼎盛,基督教和天主教同样拥有大量信徒。在生活习惯方面,许多港人白天穿西装,讲英文,吃西餐,循西方的规范与洋人打交道;下班后回家吃粤菜,读用广东话(文字)写的漫画或专门报道花边新闻的杂志,又或与近邻亲友搓几圈麻将。香港人每天的生活内容都包含了源自中西的不同习俗。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方面,港人推崇孝道、勤劳与自我牺牲,例如前段时间很受欢迎的电视剧《再见艳阳天》,全剧都突出地颂扬这种传统美德。与此同时,竞争的、功利的理性观念也为港人所认同,那些暴发的富翁常常成为人们的偶像。港人津津乐道于香港的法治,《包青天》创出最高的收视率。生活方式方面,在铜锣湾、中环区,白天上班的人群步履匆匆,晚上则一片灯红酒绿,显现出典型的现代城市生活特色,而在新界区,传统的民间节日和庆典仍然非常隆重,有些传统习俗甚至保留得比内地还要完整。
3.殖民文化与本土文化并存。香港社会当中具有殖民色彩的文化表现在多方面,例如社会重英文而轻中文,日常用语当中特意夹杂英文单词,以显示其“有文化”。
但与此同时,港人亦怀有比较深厚的民族感情,为华东水灾而慷慨解囊,为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的成就而欢呼;家长仍然乐于教导少年儿童学习毛笔字、国画、民族音乐、戏曲等,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把某些中国传统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4.商业文化和非商业文化并存。香港是商业性浓厚的社会,文化的商业性也相当突出。港人对消费潮流的追逐比其他地方更具热情,这种时髦的追逐甚至被扩展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对商业价值的追逐导致金子与泥沙俱下,在信息传递较为充分及迅速的同时,渲染色情、暴力的产品亦大行其道。
非商业文化也有较大的发展,音乐、戏曲、舞蹈、书法、美术等中国的、或西方的艺术形式在香港都有众多的热衷者,并开始出现一些创新的尝试。
由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香港文化是一种过渡型的文化,其表层文化含有许多现代社会文化的内容,其深层文化仍然具有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香港文化也是一种混合型的文化。与其他过渡型的文化相比较,它的独特性在于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文化同时影响着香港社会,而又没有哪一种文化明显占主导地位。
香港文化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性质是: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文化垄断,但中西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主导着不同的层面,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分隔。由于两种文化经过了百多年的共同渗透及相互影响,在学术上我们难以清楚地把各自所主导的领域划分出来,但当我们真正步入港人的生活,对中西文化分隔的体验仍是相当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