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体系研究论文_吴鹏

探究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体系研究论文_吴鹏

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伴随的是施工安全问题的凸显,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施工中的各项安全问题,采取积极科学的措施,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提高质量安全标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制度的规范和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1引言

建筑工程具有露天高空作业,劳动力密集,生产和生活条件艰苦,人员流动性大等共同特点。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建筑产品规格和要求的不断提升,对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对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施工材料、施工器械、施工环境、施工管理以及人自身因素等五个方面为指标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2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通过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难发现,由于工程质量的不合格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据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安全教育没有落实

建筑施工属于非常繁杂的行业,上至决策者下至直接进行施工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横跨了多个领域以及多个阶层,然而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会忽略对直接进行施工工作人员的教育,相反却重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安全教育无法得到落实的现象。忽略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就会使得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正确的安全意识,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2.2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工地证书挂靠现象屡见不鲜,实际的安全监督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必然使得安全监督职能的履行不到位。多数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经验型安全生产模式,通过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来完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种模式较为落后,没有对科学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监督管理方法过于陈旧,实施过程容易出现忽松忽紧,根本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2.3施工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尽管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但由于施工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施工人员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或者安全防范措施不符合标准要求,容易存在侥幸心理,得过且过。,建筑施工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下,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开支,往往不愿意将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安全施工方面,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满足建筑施工需求,这也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4培训活动重视力度不够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会针对施工安全问题开展相关的培训,但大多数情况都只是为了响应上级的要求,形式上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工作,并没有深入地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活动,更无从谈起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造成培训工作和安全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实际的意义,建筑施工现场违章操作现象频发。

3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以上所述问题包含了人、材、机、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几乎涵盖了建筑施工的全方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系统化、规范化地剖析和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3.1安全评价体系具体的构建方法

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对评估对象的准确描述,主要采用树状层次结构。树状层次结构其构成简单明了,层次性强,能够简化评估对象的分析过程,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依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来实施建立,并融入层次思想进行问题的分析。

3.2安全评价体系指标的构成

安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定需要分析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包括施工材料因素、施工器械因素、施工环境因素、施工管理因素及人自身的因素。

施工材料的选择对施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首先要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材料的选购上需要严格按照材料的规格和验收标准来选择供应商,专门负责验收检验的人员也要根据相关的标准验收相关的材料是否齐全,对于出现的实体质量问题、资料缺失问题,不应该责任推脱,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满足工程安全生产要求。

施工器械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所用到的机械,其中包括大型机械、起重机和脚手架等,由于这些器械都有着操作规范说明,如果不按照规章制度使用,必然会对施工人员及建筑施工现场带来极大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后再进行操作。施工器械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于老化及超过使用年限的施工器械不管是否还可以继续操作使用,一定要替换下来。

施工环境是施工现场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包括建筑工地的气候条件、照明情况及综合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等。良好的施工环境是确保施工正常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只有对每一个环节做好提前的准备、完善及控制工作,才能尽可能规避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营造更为宽松安全的施工氛围。

施工管理涉及面更为具体复杂,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监督部门要确保规章制度在整个建筑施工中的严格落实。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实安全巡查制度,尽可能做到事前管理。

人员自身因素主要是指施工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操作现象的发生,增强责任感。对管理人员实行实时状态的监控,并引入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使得整个项目质量管理小组可以在安全评价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不是形同虚设。通过目标内容的分解,对施工项目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权责划分,建立谁操作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到人机制,将有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显著提升,建筑的复杂程度非同日而语,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虽然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保证施工的效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依然频繁出现安全事故,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进一步构建安全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尽可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长征.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3):96.

[2]夏于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初步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3,(19):89-90.

[3]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论文作者:吴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探究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体系研究论文_吴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