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森”号事件及其影响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论文

“拉森”号事件及其影响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论文

“拉森”号事件及其影响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曾 勇 万雪飞

[摘 要] “拉森”号事件是美国对华南海举措的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中美南海正面博弈局面的形成,此后中美关系不断恶化。该事件起因于美国反对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经过5个多月美国国内政治博弈才最终付诸实施。该事件初步完成了美国对华强硬南海政策的内部整合,威胁并逐步动摇了中美关系大体稳定的基础。该事件之后,美国在支持第三方同中国在南海对抗上更倾向于采取武力威慑举措;而对华武力威慑举措往往难以奏效,美国国内强硬派便寻求重新设定中美关系以扭转局面;由于中美南海正面博弈和美国大选时间上耦合,美国国内关于中美关系需要重新设定的呼声增强。这些趋势已经为中美关系发展进程大体证实。

[关键词] “拉森”号事件; 南海航行自由计划; 岛礁建设; 中美关系; 对华政策

2017年12月18日美国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国被界定为头号修正主义国家,是美国头号竞争对手[注]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http://nssarchive.us/wp-content/uploads/2017/12/2017.pdf,中美关系由此进入竞争时代。随后美国公布《国防战略报告》,通过《台湾旅行法》,启动对华贸易战,由美国挑起的中美竞争愈演愈烈。中美关系是怎样从奥巴马时期的稳健关系逐步发展到现在这个状态的?不少学者认为,201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战略大辩论就已经深刻影响了美国此后的对华政策[注] Robert Manning,“America’s ‘China Consensus’ Implodes”,The National Interest , May 21,2015,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americas-china-consensus-implodes-12938,而随后推进的第一次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即“拉森”号事件)则扭转了美国整体对华稳健的态势,使得中美关系逐步步入竞争的方向[注] 倪峰:《美国的南海政策与当前的中美关系》,《太平洋学报》2016年第7期。 。此后南海仲裁案的宣判则进一步强化了中美关系竞争性的一面,“南海仲裁案”宣判不到一年半,中美关系被美国政府单方面设定为竞争性质。

追根溯源,“拉森”号事件被认为是美国对华政策趋强的标志性事件[注] “拉森”号事件之前,国内发表探讨如何应对美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论文的唯一一位学者是金永明。他的论述主要侧重于法律方面,政治应对的研究也是强调中国方面。参见金永明《美国军舰进入南沙岛礁领海的可能影响及应对策略》,《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4期。其他关于“拉森”号事件及美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为张景全、潘玉:《美国航行自由计划与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国际观察》2016年第2期;齐皓:《美国“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的国内争论以政策逻辑》,《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11期;Benjamin K. Wagner,“Lessons from Lassen: Plotting a Proper Course for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ournal of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Law , Vol.9, Issue 1, 2016;Ji You,“The Sino-US ‘Cat-and-Mouse’ Game Concern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and Flight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39. NOS.5-6, 2016;等等。,在推动中美关系步入竞争轨道上起到了原动力的作用。该事件过程怎样?其折射了美国哪些利益考量?折中性质的“拉森”号方案是怎样出台的?又是怎样具体影响当时美国整体对华政策态势并进而几乎决定了中美竞争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美国的视角研究上述问题,力图在回顾“拉森”号事件过程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觉得有一些伤感呢?因为这些养了十几天的驴子吗?也许是的,从此它们将天各一方,跳梁奔忙,再也不会聚到一个草垛边吃草了。是流着泪的婉儿姑娘?她在她的梦里,一定已经到过万花谷无数次了,却不知不觉与之擦肩而过。那几个工匠也是,他们手艺那么好,其实可以去修凌云梯、云锦台,一行和尚与司徒一一需要这样的熟手。这两个秀才像由泡菜坛子里拎出来的,他们真应该让孙老神仙好好调教一番,没事让他们凑在一起说相声也很好啊,谷里什么都好,就是被琴棋书画这些勾当弄得一个个文绉绉的。

一 “拉森”号事件的具体经过

“拉森”号事件是美国策划已久且广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事件,开启了美国实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序幕。“拉森”号驱逐舰赴南海肩负的使命正是2015年5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所声称的“针对中国南海填海造陆的航行自由计划”[注] A. Entous, G. Lubold & J. E. Barnes, “US Military Proposes Challenge to China Sea Claims”, Wall Street Journal , May 12, 2015.。自卡特声称要对南海开展该计划以来,中美之间就该计划展开了激烈的外交博弈。为推进各自的目标,美国国防部、国会和国务院竞相施加影响。

2) 为了衡量算法的优劣性,分别计算比较Digits数据集、Plant数据集、Posture数据集上K-Means聚类、Spectral聚类、AP聚类和IOCAP聚类的平均ACC指标、Purity指标和NMI指标.实验中,每个算法执行25次,并取3个指标的平均值.

中国已经声明,在恰当时候会考虑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由于认定中国九段线所指含混,在中国海军实力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美国认为:中国的南海防空识别区不仅会限制航行自由,而且会逐步向“南海内湖”的方向发展,最终彻底改变地区秩序和美国霸权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海洋秩序;岛礁建设是向该方向发展的决定性步骤,直接威胁美国霸权的基础,是其难以容忍的底线。因此,美国必须在占据国际法制高点的基础上提前准备和展开航行自由新举措,使得中国的行为符合现行地区秩序和海洋秩序,以此确保美国利益[注] “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 pp.59-60. 。

现有文献已证明,现金的储存并不仅仅贬值这么简单,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持有过多现金不仅会增加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与此同时还会造成企业预防性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冲突,那么企业持有这些现金就失去了原先利用它盈利的价值。研究表明,企业持有越多的超额现金,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现金价值。因此,企业应进行恰当的现金持有决策,促进企业朝着利益与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实现最大化利益和价值。

1.事件的开端

5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声称,要在中国在南海进行填海造陆[注] 在南沙进行的中国岛礁建设,中国一般称之为岛礁建设,美国则称之为填海造陆。本文尊重各自表述,不做统一称谓。 的12海里区域内开展航行自由计划;美国认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在南沙岛礁建造的人工岛不拥有12海里领海的权利[注] A. Entous, G. Lubold & J. E. Barnes, “US Military Proposes Challenge to China Sea Claims”,Wall Street Journal , May 12, 2015.。对于美国以航行自由介入南海问题,中国表示明确反对。随后一周内,美国国会和国务院先后就此问题发声[注] “Safeguarding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Hearing before 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May 13, 2015, https://www.foreign.senate.gov/hearings/safeguarding-american-interests-in-the-east-and-southchina-seas 。到访中国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就中国扩岛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注] 《针对南中国海填海工程,中美仍各执一词互不退让》,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0517-480993 。美国为配合自身的外交行动,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开展空中侦察,其反潜机还搭载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意图对中国同时施加舆论压力和军事压力[注] 《不顾中方八次警告,美扬言继续巡逻南中国海》,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0523-483222 。在南海问题上一直主张对中国强硬的美参议员麦凯恩此时不仅领衔宣读了第183号决议,极力支持对南海实施航行自由[注] US Senate Resolution 183 ,114th Congress ,2015-2016 , https://www.congress.gov/ bill/114th-congress/senate-resolution/183/text,还致信国防部长卡特,要求其对中国采取相应惩罚措施[注] Bonnie Glaser and Jacqueline Vitello, “US-China Relations: The Run-up to Xi Jinping’s State Visit”,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 Vol.17, No.2, 2015, p.37.。针对美国这些举措,中国一方面在外交上据理反驳[注] 《2015年5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http://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266659.shtml ,另一方面通过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表明原则立场[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http://www.mod.gov.cn/auth/2015-05/26/content_4586723.htm 。

美国认为自己推进的航行自由一直遵循权威、审慎、合法、和平以及秘密的原则[注] See Benjamin K. Wagner,“Lessons from Lassen: Plotting a Proper Course for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ournal of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Law , Vol.9, Issue 1, 2016, p.142.。此次关于在中国南海开展航行自由计划则一反昔日相关原则,显然是深思熟虑后的重大举措。针对美国国防部、国务院、国会以及媒体随后不断增大的压力,中国强调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与美国准备在南海开展航行自由计划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已经在国家战略层面对极有可能出现的恶劣情况做出了针对性极强的准备。这表明:无论美国在南海开不开展航行自由行动,中国在南沙岛礁建设问题上都不会有任何让步。“拉森”号事件以美国政策试探和中国的果断反对拉开序幕。

2.事件的发展

鉴于中国的强硬立场,美国军方选择在太平洋司令交接仪式上对南海填海造陆严厉发声[注] 《美防长卡特:中国必须立即停止南中国海填海造地》,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0529-485414 ,回应了菲律宾要求其加强对盟国安全的承诺[注] 《对美军在南中国海抵近侦察,中国军方强硬回应》,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ino-us/story20150527-484587 。为消解外界对南沙岛礁建设的误解,中国就其民事性质以及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功能发表了解释专访;同时中国声称,虽然中国有权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但近期不会有此打算[注] 《外交部边海司司长欧阳玉靖就中国南沙岛礁建设接受媒体采访》,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5/27/c_127844699.htm. 。中国还表示,美方在岛礁建设上的双重标准,就是想搞乱南海[注] 《2015年5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http://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267816.shtml 。随后中美军方在香格里拉会议上就该问题压低了相互指责的声调[注] 《南中国海矛盾必须理性解决》,http://www.zaobao.com.sg/forum/editorial/story20150601-486659 ;而6月8日的七国峰会首脑宣言则又充斥了对中国南沙造岛活动的反对声音[注] 《“强烈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岛,G7谴责中俄图借实力“改变现状”》,http://www. 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0609-489494 。继中美军方一致同意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结束《海空相遇安全规则》谈判[注] Bonnie Glaser and Jacqueline Vitello, “US-China Relations: The Run-up to Xi Jinping’s State Visit”,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 Vol.17, No.2, 2015, pp.35,38.,中国宣布南沙区域吹填工程近期完工,表达了和平解决争端的真诚意愿[注] 《2015年6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中国南沙岛礁建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http://www. fmprc.gov.cn/web/wjdt_674879/fyrbt_674889/t1273364.shtml 。

中国的严正反对没有使美国放弃其目标,美国反而强化了对华的反制,事件的发展阶段由此而来。为实现自身目标,美国在双边、地区和多边舞台对中国持续施加压力,并一再强调其在南海长期以来享有的执行任务的权利。在既定战略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中国与美国继续就填海造陆问题展开斗争。双方对于航行自由问题没有过多的纠结,而是将斗争的关注点聚焦于引起航行自由行动的岛礁建设问题。中国主动谈及停止岛礁建设工程多少出乎美国意料。有分析指出,该信息的发布主要是着眼于为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9月习近平访美营造良好氛围[注] 《中国外交部宣布,南沙群岛陆域吹填工程已完成》,http://www.zaobao.com.sg/sea/politic/story20150617-492597 。考虑到岛礁建设已经进行了18个月以上,主体工程基本处于扫尾阶段的事实,可以认为该信息实际上是就事论事,但提前公布此信息的确有缓和局势的考虑;认为中国是因为担心各方压力而做出这项决定则是臆测成分过多[注] Robert Sutter, Chin-hao Huang, “Facing US-led Resista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Comparative Connections ,Vol.17, No.2, 2015, p.66.。尽管如此,该信息对于南海局势趋稳发展却是实在的利好。

3.事件的高潮

在准确了解国会与其都是南海航行自由计划支持者的情况下,太平洋司令部直接与国会携手,在国内广造必须对华强硬的舆论。在奥巴马被认为可能不会实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又放出马上就要开展该计划的消息[注] 2016年12月19日笔者对丹佛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主任赵穗生教授访谈时,赵教授指出,美国国防部是推动该计划最坚决的部门,奥巴马总统在该计划上还有犹疑;Mira Rapp-Hooper,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Business as Usual”,Oct.12, 2015,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commentary/freedom-of-navigation-in-the-south-china-sea-is-business-as-usual 。尽管不能完全肯定是国防部的态度最终影响了奥巴马的决定,但从美国国防部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博弈来看,国防部显然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通过与中国军方的互动,美国国防部给外界造成中国不会因美国压力终止南沙岛建建设的印象。该舆论背景使得本为政策试探的南海航行自由计划成为必须迅速付诸实施的举措。

美国并不相信中国会在近期停止南沙的岛礁建设,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和国会接连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6月26日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将中国在南海进行的填海造陆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为相提并论[注] Antony J. Blinken,“Remarks at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http://www.state.gov/s/d/2015/244421.htm ;7月18日美国新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乘坐反潜机参与在南海争议水域的例行侦察任务[注] 《美新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例行侦察”南中国海七小时》,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0721-505182 ;7月23日美国国会举行题为“南海中的美国安全角色”的听证会[注] “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 pp.1-6. 。在第48届东盟外长及系列会议上,美国国务卿直接对中国外长施压[注] 《针对填海事件措辞有分歧,亚细安联合公报延迟通过》,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0807-511741/page/0/1 。这部分促成指责南海填海工作的东盟联合公报的出台[注] 《第48届东盟外长会议闭幕并发表联合公报》,2015年8月7日,https://zh.vietnamplus.vn/%E7%AC%AC48-%E5%B1%8A%E4%B8%9C%E7%9B%9F%E5%A4%96%E9%95%BF%E4%BC%9A%E8%AE%AE%E9%97%AD%E5%B9%95%E5%B9%B6%E5%8F%91%E8%A1%A8%E8%81%94%E5%90%88%E5%85%AC%E6%8A%A5/38185.vnp 。针对美国的举措,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应。中国表示,希望美方恪守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中立的承诺;中国将继续以合情合法的方式维护在南沙的正当权益,同时与东盟国家一道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维护好各国根据国际法享有的国际航行和飞越自由[注] 王毅:《中国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能力维护在南沙的合法权益》,2015年6月27日,http://www.fmprc.gov.cn/ce/cedk/chn/zgwj/t1276591.htm 。根据《亚太安全战略》所宣称的南沙岛礁建设规模[注] “The Asia-Pacific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Achieving U.S. National Security Objective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USC US-China Institute, Aug.21, 2015,https://china.usc.edu/sites/default/files/article/attachments/NDAA%20A-P_Maritime_SecuritY_Strategy-08142015-1300-FINALFORMAT.pdf, pp.1-2,16. ,美国国会接连就该问题力促奥巴马总统尽快对南沙相关海域开展航行自由行动[注]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United States Senate, Sept.17, 2015, pp.2-3, 26-28;US House Representatives, Letter to President Obama and Secretary of Defense Carter, Sept.17, 2015,http://forbes.house.gov/uploadedfiles/09.17.15_letter_to_obama_and_kerry.pdf 。9月25日访美的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联合记者会。中美元首各自表达了南沙岛礁建设的基本立场,没有就该问题达成任何妥协[注]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esident Xi of the PRC in Joint Press Conference”, The White House , Sept. 25, 2015,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the-press-office/2015/09/25/remarks-president-obama-and-president-xi-peoples-republic-china-joint

学案教学能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体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乐趣,学会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并尝试建构知识结构体系。

最后,奥巴马总统是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动议者,也是“拉森”号方案的拍板者。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外交权力;作为美国军队的总司令,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军事权力。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属于总统权限范围之内。南海航行自由计划最初是由当时的总统卡特推出的,此后每一次行动都必须得到总统批准才可以得到实施[注] 该传统在特朗普总统时期被改变。2017年4月特朗普总统在航行自由行动上大幅放权,同意国防部向白宫提交的年度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不再一事一议。该重大变化反映了美国对华强硬派主宰对华政策的现实,其根由是强硬派认为奥巴马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上对中国太过软弱。参见Kristina Wong,“Exclusive: Trump’s Pentagon Plans to Challenge Chinese Claims in South China Sea”,Breitbart, July 20, 2017, http: //www.breitbart.com/national-security/2017/07/20/trump-pentagon-south-china-sea-plan/ 。卡特的讲话固然有国防部自身的考虑在内,但是如果没有总统的授意,这种对美中关系有着极端不利影响的举措是不可能以试探性口吻讲出的。奥巴马之所以祭出这个大旗,主要原因是:包括冻结计划在内的美国建议不仅一直没有结果,中国的岛礁建设还在不断强化,出于美国实力地位以及地区威信的考虑,美国必须采取更加强硬一些的举措[注] 2015年3月19日4名美国参议院议员的联名信以及此后的听证会均强调该观点,参见“Senators McCain, Reed, Corker, and Menendez Send Letter on Chinese Maritime Strategy”, March 19, 2015,http://www.armed-services.senate.gov/pressreleases/senators-mccain-reed-corker-and-menendez-send-letter-on-chinese-maritime-strategy> 。然而,南沙的岛礁建设并非只有中国一家,中国也没有明言为其人工岛要求过分的海洋权益,支持其岛礁建设的是雄厚的中国民意[注] Patrick Cronin, “China’s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Testimony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China and the U.S. Rebalance to Asia”, May 13, 2015,p.2;James Holmes,“Is China Getting Ready to Wage a‘People’s War’in the South China Sea?”,National Interest , Aug.11,2016.。另外,与中美需要共同面对的大量全球性、地区性共同利益相比,南海问题的分量有限。这使得奥巴马决定该计划时有不到万不得已不启动的打算。因此,即使以此试探,美国也还是同时大力推进外交举措以期实现目标。但是随后外交的受挫和国会的坚决态度限制了奥巴马最终决策的政策选项,而国防部独特的组织资源则不仅可以满足实施该计划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具体方案实施满足美中关系大局不至于受到过大不利影响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拉森”号方案就成为奥巴马的最佳选择。

尽管中国的岛礁建设规模大、速度快,但并没有如美国所言影响南海航行自由。即使如此,美国依然要实施实际上是针对中国的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美国为什么会选择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又为什么会在大张旗鼓地宣布后,推迟5个多月才正式实施?在明知即使实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也不会阻退中国岛礁建设的情况下,美国为什么还是要坚持继续实施该计划?这里面包含着美国极为复杂的战略利益权衡,涉及美国接下来的南海政策走向以及由此引申的中美关系再定位的大局问题。

4.事件的尾声

水资源是典型的公共资源,个人通常对水资源只有使用权。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政府通常对私人的用水行为进行控制以分配水资源,控制的方法大致包括规制、征用和市场机制。相对于规制和征用而言,用市场机制来分配水资源会使得用水人能够以比市场价格更高的价格转让水资源。从政治可行性的角度来看,采用自愿性的水权交易方法或许是最佳选择,因为政府通过规制用水人的用水行为来再分配水资源通常会引发争议较大的征收问题,这会导致水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8]

在中美首脑会晤都没有获得进展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放出消息:确信奥巴马已经决定开展南海航行自由计划,时间待定[注] D. De Luce & P. McLeary, “In South China Sea, a Tougher US Stance”, Foreign Policy , Oct. 2, 2015.。对此,中国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注] 《2015年10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http://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304598.shtml 。继美国正式向其亚洲盟国通报其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后,中国外交部、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和习近平主席先后重申中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原则立场,既表示岛礁建设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又指出中国绝不在涉及领土主权问题上轻言武力,力避擦枪走火[注] 《习近平:南海诸岛是老祖宗留下的领土不容侵犯》, 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2015-10/19/content_36837044.htm;《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出席香山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 huaxia.com/thjq/jsxw/dl/2015/10/4587968.html 。

10月26日美国国防部声称“拉森”号驱逐舰正接近渚碧礁和美济礁[注] A. Shalal & D. Brunnstrom, “US Navy Destroyer Nears Islands Built by China in South China Sea”, Reuters , Oct. 26,2015.。“拉森”号在相关海域执行的是无害通过,舰上的相关军事设施在12海里区域内航行时都处于静默状态[注] 《称仅为宣示航行自由,美军舰南中国海低调路过避免挑衅中国》,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1108-546562. 。27日中国外交部、国防部相继发表措辞极为强硬的声明[注] 《2015年10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http://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309512.shtml 。对此美国国防部表示,南海巡航不针对任何国家,未来几周还会有巡航活动,活动区域也可能在菲律宾和越南控制的南沙岛礁附近[注] 《派军舰在南中国海监视警告 中国强烈抗议美舰驶入人工岛12海里》,http://www.zaobao. com.sg/special/newsletter/story20151028-542476 。中国军方随即一方面和美军方强硬交涉[注] 《吴胜利与美海军作战部长视频通话》,http://navy.81.cn/content/2015-10/30/content_6747038.htm ,另一方面强化在南海的军力部署并开展一系列军演[注] 《解放军舰艇急赴南海实弹演习》,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51102/983999.shtml 。为给“拉森”号巡航降温,11月2-4日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访问中国,他说:美国上星期的南海巡航不是进行军事威胁,而是旨在保护航行自由,因为中国在南海模糊的主权声索使国际秩序面临挑战[注] 《美海军上将:将继续在南海巡航》,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51104/c04china/zh-hant/ 。

事件的尾声阶段紧承习奥会。尽管两国最高首脑就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建设问题进行了坦诚的务实会谈,但两国国家利益决定任何一方都不会在压力下妥协。因此,作为对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的回应,美国政府5个多月来一直鼓噪的南海航行自由计划最终付诸实施。随着“拉森”号进入相关海域,中国迅速作出针锋相对的反应。军事层面,中国2艘军舰对“拉森”号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外交层面,中国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鉴于该事件的影响具备严重挑战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的性质,中国紧接着一边着手军事安排,一边与美国军方就该事件直接对话,强调事件的严重性。哈里斯的来访既有缓解双方关系的意味,也有意表明:南海的制海权究竟还是属于美国的。

二 “拉森”号事件与美国南海政策的战略利益评估

该阶段始于美国副国务卿对中国必要的南海岛礁建设极端不负责任的批评,置中国的和解姿态于不顾。为缓和南海局势,中国一方面继续在各种场合重申有关南海的原则立场,反驳美国,指责其挑动南海局势紧张,居心险恶[注] 见《王毅谈南海问题及岛礁建设:不允许任何国家搞乱南海》,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804/c1002-27406831.html;《王毅:谁恶意炒作,谁承担责任》,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803/c1002-27404554.html;《指“貌似公正但缺乏操作性”, 王毅拒“冻结南中国海挑衅活动”倡议》,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20150804-510465;《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http://cpc.people.com.cn/n/2015/0922/c64094-27620258.html ;另一方面,中国和美国积极协调关系,力图控制局势发展。然而,美国国防部、国会一股强大的力量始终推动美国南海政策趋于利用南海航行自由行动挑战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注] Sheldon Simon, “U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Courting Partners”,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 Vol.17, No.2, 2015, pp.55-56.。即使是最高级别的中美首脑会晤,也难以缓解双方在岛礁建设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中国不断释放的善意并没有被美国国防部、国会接受,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坦率讲话也没有得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认同。而此时,一次即使是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都认可的、并无其他特别含义的中国舰队的无害通过事件(麦凯恩等并不认同哈里斯的观点)都可能成为决定美国对南海采取航行自由计划的重要原因[注] 9月2日5艘中国军舰在阿拉斯加海岸以外的白令海水域进入美国领海,美国防部声称,中国军舰行为为无害通过,参见“Chinese Naval Ships Spotted off Alaska Coast during Obama Visit to State”,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sep/02/chinese-naval-ships-bering-sea-alaska-coast;详细分析可见“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p.2-3,29-30. 。在南海局势恶化趋势无法逆转的情况下,为把控中美关系大局,习奥会就此问题进行了最后的努力——即使出现南海航行自由事件,中美也会尽力控制。

首先,在“南海冻结计划”被中国实际拒绝的情况下,其他着眼于支持菲越等的具体举措已经逐步落实,但具体效果有限;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与其他举措相比具有政策效果更快等特点。中国的岛礁建设开始于2013年9月[注] Ian Storey, “China’s Terraforming in the Spratlys: A Game Chang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EAS Perspective , No.29, 2015, p.3.,是在菲律宾提交南海仲裁近1年后才开始的,是几个声索国中最后一个开始进行较大规模岛礁建设的[注] 中国的南海举措从时间上来看一般均在菲越之后,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被动的防御性行为,参见Klaus Heinrich Raditio, “China’s Shifting Behavio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Defensive Realist Perspec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 Vol.22, 2015, p.309; Michael D. Swaine and M. Taylor Fravel, “China’s Assertive Behavior, Part Two: The Maritime Periphery”,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 2011, pp.1-29.。在菲律宾的不断抗议下,2014年7月美国提出“三不”建议[注] 7月12日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福克斯提出美国南海“三不”建议:各方不再夺取岛礁与设立前哨站;不改变南海的地形地貌;不采取针对他国的单边行动。在此基础上,8月美国在东盟地区论坛提出冻结计划,主要内容为声索方自愿冻结可能激化南海争端的行为。见《美官员建议中国“南海三不”,日相警告:动武必遭反击》,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exclusive/2014-07/2596317.html 。随后美国开始加强全方位的针对性举措。一方面,美国军方不断强调南海航行自由,与菲越等频繁开展军事演习强化其军事存在;另一方面,美国加大对菲越等的外交支持力度。美国不仅一再强化其对“南海仲裁案”菲律宾立场的支持,还在防务领域加大对菲越等的支持力度,具体包括军事援助、提供海防舰船、军事训练以及组建情报信息中心等等。同时美国还强化与日本、澳大利亚的联盟关系,为其南海政策造势[注] David Shear, “Safeguarding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 ”, Testimony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 May 13,2015. 。然而中国维权立场依然毫不动摇,美国因此开始考虑其他更具体的针对性措施,以强化其一贯立场、巩固菲越等对其安全承诺的信任与支持。这些措施包括打造东盟版的“南海行为准则”、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和鼓励台湾澄清南海U形线等等。

与其他的举措相比,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具有明显的优点。其一,不需要同其他国家协调,行动效率高。东盟版的“南海行为准则”之所以迟迟不能达成,主要是因为:菲越等声索国之间矛盾重重,东盟内部非声索国立场也不统一[注] 史文的观点,见“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 pp.40,53-54. ;菲越等声索国在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上长期徘徊,近期出现更加重视经济利益的趋势[注] 米拉·拉普-胡珀的观点,见“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 p.28. 。台湾在南海U形线问题上长期与大陆维持同一立场具有深刻的原因,短期内转变的可能性极低。主要原因为:当前的台湾南海U形线立场是岛内政党政治妥协后的一致认识[注] Kristen Nordhaug,“Explaining Taiwan’s Polic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1988-99”, The Pacific Review , Vol.14, No.4, 2001.,改变难度极大;台湾的南海U型线立场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与两岸政治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时任中国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马英九先生是一名国际法学家,坚定支持当时台湾南海U型线立场[注] Lynn Kuok,“Tides of Change: Taiwan’s Evolving Posi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hy Other Actors Should Take Notice”,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6/06/taiwan-south-china-sea-kuok-paper.pdf 。而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完全由美国自己决定,不需要和其他国家协商。其二,美国开展海洋航行自由计划由来已久,经验丰富。自1979年开展航行自由计划以来,美国已经有过数百次执行政策强度迥异的任务的经验,完全具备在各种条件下完成性质不同的任务的能力。其三,该计划能够迅速产生有利于美国、不利于中国的各种效应。在美国看来,航行自由计划本质上是和平举措[注] Benjamin K. Wagner,“Lessons from Lassen: Plotting a Proper Course for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ournal of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Law ,2016, Vol.9 Issue 1, p.14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reedom of Navigation Program: Fact Sheet”, March 2015, http://policy.defense.gov/Portals/11/Documents/gsa/cwmd/DoD%20FON%20Program%20--%20Fact%20Sheet%20(March%202015).pdf,但其军事挑衅色彩在其他方尤其是被挑战方看来是相当浓烈的。当下的中国被普遍认为是崛起国,当然不会在敏感区域内任由美国军舰招摇式地航行。如能达到轰动性效应,就容易给外界造成“美国的确非常重视南海地区稳定”的印象,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菲越等国对美国的支持与依赖。

其次,包括南海在内的航行自由是二战以来美国世界霸权的基石,不仅得到美国国内的广泛支持,而且也得到南海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航行自由是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传统,是典型的海权观念,主张海洋是全人类的公共财富。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掌握世界海权,实际控制了全球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对于美国而言,只有掌控了包括南海在内的海上通道,美国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霸权利益。霸权国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海洋利益,另一方面也必须提供必要的海上公共物品。对于南海而言,美国提供的公共物品就是确保航行自由。70余年的航行自由以及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各类规则确立了包括南海地区在内的海洋秩序,并被广泛认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诸国不断发展的基础[注] 《南中国海也是新加坡的核心利益》,2016年11月2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9955?full=y; Peter Dutton, “A Maritime or Continental Order for Southeast Asi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 Vol.69, No.3, 2016,pp.5-13.。作为地区海洋秩序的护持者,美国不仅获得了东盟等国的安全支持,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美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强化其护持海权的技术手段,也使得其南海海权更加牢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美国为应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一般简称《公约》)冲击而发展的航行自由计划。

《公约》是二战结束以来对海洋权益进行的一次最为权威和代表性的分配。由于海洋强国、沿海国和内陆国之间存在尖锐的利益冲突,加之美苏争霸的冷战环境,《公约》的谈判和最终定稿整整经历了20多年。因此,即使是已经定稿的《公约》,也存在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美国认为,《公约》是深思熟虑的利益平衡的结果,必然会为有些国家过分的海洋权益提供支持——而这与海洋自由传统不容,也必然不符合美国利益。为此,美国要通过自身行动维护海洋自由和美国利益。于是,美国航行自由计划在《公约》签署三年前推出。该计划主要针对无害通过、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和领海基线三个领域。美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领海的无害通过包括军舰和军机等军事技术平台;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自由;领海基线的界定方法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只要被美国认为是过分的海洋权益要求的,不管该国是大国还是小国,敌国抑或盟邦,在外交声明之后美国就会随时对相关国家宣示航行自由行动。

为证明该计划是合乎《公约》的,美国不仅强化有利于自身的解读,还力图从执行该计划的具体案例中寻找有利于己的事实论据。根据美国的研究,在前述两个领域中(无害通过和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自由),国内法与事实执行层面与美国主张相左的国家寥寥无几[注] 必须指出的是,很多国家海洋政策与中国性质一致,但在事实执行层面上无法达到国内法要求,其根本原因是海洋力量和整体实力欠缺。这些国家为巴西、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等。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不存在竞争性很强的一面,合作性是主流。就双边关系而言,这些国家维护与美国大体上的良好关系显然收益更大。参见Ronald O’Rourke , Maritime Territorial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Disputes Involving China: Issues for Congres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December 10,2012;美国立场的观点见Lynn Kuok, “The U.S. FON Progr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Lawful and Necessary Response to China’s Strategic Ambiguity”,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6/07/The-US-FON-Program-in-the-South-China-Sea.pdf, pp.2-14. 。事实上,正是美国的这些活动使得美国的航行自由计划在世界上具备了相当充足的合法性。就南海地区而言,支持美国立场的是大多数;如果考虑到争夺中国岛礁的因素,支持美国的国家则更多。

对我国的地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得知我国地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和规范非常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技术和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各级土建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完善、全面的规范体系。

再次,中国的岛礁建设尽管当前主要是着眼于民用,但其潜在的战略价值的确具备改变地区秩序和海洋秩序的因素,美国认为航行自由新举措有助于规制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注] 本部分论证逻辑综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国防部负责亚太事务助理国防部长谢尔(Shear)、葛来仪、史文、克罗宁和米拉·拉普-胡珀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论文和答辩词。具体见两次国会听证会,分别为:“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United States Senate, September 17, 2015. 。美国认为,中国的岛礁建设在极短的时间具备了可以起降B52战略轰炸机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个战略性的姿态[注]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United States Senate, September17, 2015. 。尽管中国一再声明,中国的岛礁建设是主权范围内的行为,并不针对他国,主要目的是改善民生基础设施。事实上,中国的确没有增强这些岛礁的军事设施,而只是维持在最低水平。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实力而非意向才是国家安全最为关注的。现有的岛礁建设情况在美国海军看来,当然是战争时的活靶子。但是在和平时期,这些已经连成一片的岛礁的确足以为南海防空识别区提供必要的建设基础,从而把中国的战略安全边疆拓展上千公里。而且,中国的岛礁建设恰好位于隔断菲越所占岛礁和大陆联系的关键地理位置,在和平时期对后者有强大的威慑力[注] Bonnie S. Glaser,“Security Dimensions of China’s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 Testimony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Commission,May 13, 2015. ,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不利于中国的形势,使美国的盟国和友邦处于不利形势。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缺少语言环境,所以学生难以接触到纯正的发音。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个不足。通过一些纯正的语音材料或视频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地道的英语,既能纠正自己的发音,又能锻炼听力。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听力。并且我们在展示学生的作业以及问题的答案时,可以利用投影和白板直接进行修改和展示,这样就免去教师逐题的对答案,既直观又高效。

美中在安全领域战略竞争态势主要体现在介入与反介入能力的此消彼长,重点在网络战和太空战能力上。在美国人看来,就岛礁建设而言,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A2/AD)能够从中获益匪浅[注] Tetsuo Kotani, “Why China Wants South China Sea”, The Diplomat , July 18, 2011, http://thediplomat.com/2011/07/why-china-wants-the-south-china-sea/;Peter Dutton, “A Maritime or Continental Order for Southeast Asi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 Vol.69, No.3, 2016,pp.5-13; Mira Rapp-Hooper, “Flashpoints, Escalation, and A2/AD”,CNAS, May 2016, https://s3.amazonaws.com/files.cnas.org/documents/CNAS_Flashpoints-Escalatioin-and-A2-AD_FINAL.pdf。在中国战略安全边疆拓展上千公里的情况下,能部署重型军事装备的南沙岛礁还能为中国有限的核威慑提供更安全的出入和游弋的通道[注] Ji You,“The Sino-US ‘Cat-and-Mouse’ Game Concern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and Flight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39 NOS.5-6, 2016,pp.651-656. 。为防止他国对岛礁建设的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已经在该区域多次警告来自美国和菲律宾的空中侦察。由此可见,中国的岛礁建设必定是战略性的,而非其所称的基于民用和提供公共服务。

直到2015年10月27日“拉森”号赴南海首次执行任务,美国的南海新举措才最终揭开面纱。因此,“拉森”号事件并非只指2015年10月27日发生的事件,而是应该溯源至2015年5月12日卡特关于航行自由计划的公开讲话。从这个角度来看,“拉森”号事件整整经历了5个半月的时间,即从2015年5月12日声称准备执行航行自由计划到当年10月27日拉森号赴南海巡航。

第四,美中的南海战略博弈不在一时一事之长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采用以最小威慑为特点的成本强加策略(cost imposition strategies)不仅能服务自身利益需要,还能满足菲越等利益需要,最大程度地维护南海力量平衡,实现美国继续掌控南海的目的。美国在南海的核心利益就是航行自由。南海航行自由对于美国而言有三重意义:其一,作为美国海军自由进出印度洋的通道;其二,南海地区内小国政治经济独立的保证(实质是美国可以自由介入这些国家的内政);其三,包括南海地区国家在内的经济活动的支撑性条件[注] Peter Dutton, “A Maritime or Continental Order for Southeast Asi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 Vol.69, No.3, 2016,p.7.。美国的南海利益与菲越等的南海利益有重叠之处。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岛礁建设不仅威胁到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而且已经侵犯到菲越在南海的相关利益。中国的岛礁建设,再加上经济诱惑,使得菲越等国实际正处于逐步被中国主导的过程中。美国认为,中国南海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拓展中国的战略安全边疆;为实现该目的,中国采取机会主义的策略,运用压迫性政策,采取介于武力与和平手段之间的亚武力方式,即通过海警等行政力量。中国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则是“切香肠”战术。为诱迫菲越等国让步,中国还不时运用经济手段[注] “Secturity Dimensions of China’s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 Hearing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China and the U.S. Rebalance to Asia”, May 13, 2015,pp.3-8. 。这实际上是以围棋思维的方式来实现目的,即通过极富耐心的战略布局逐步获得全局优势。对此,美国应该采取以最小威慑为特点的成本强加策略加以应对。

成本强加策略的实质就是针对非传统威胁而运用的基于威慑目的的系列非武力举措[注] “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p.51.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强化的非武力举措迫使对方在难以承受对抗成本的情况下接受美国的政策。美国认为,美中关系的实质不是所谓新型大国关系,而是竞争性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战略攸关方:美中之间基于经济、军事、国际体系的紧密联系,不可能爆发战争;但是美中之间必然会有一些摩擦,美中要适应这种摩擦,双方而非一方均有责任将这种摩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南海问题而言,中国要做好和美国一起控制局势的准备;而美国则必须采取切实行动改变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趋势[注] “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 pp.14-15. 。美国在南海实施的具体举措就是以不断增强的力量碰撞使得中国回到既定的南海秩序中去[注] “Security Dimensions of China’s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 Hearing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China and the U.S. Rebalance to Asia”, May 13, 2015,pp.4-9,11. 。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就是美国当时转变南海局势发展的最小威慑举措,是加大中国不当成本的主要行动[注] “拉森”号方案是最小威慑举措中威慑性最小的,因此被选中。葛来仪、克罗宁和艾瑞克森提出的政策建议均有该计划。另外,这些思想也为国防部、国务院、国会所接受,具体见两次国会听证会,分别为:“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United States Senate, Sept.17, 2015. 。

最后,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实施还有美国单方面重新定位美中大国关系的考虑。2009年美中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是当时美中的实力对比及其近中期趋势,2015年以来关于美中大国关系的再定位则是基于当下双方实力对比及其近中期趋势。与6年前的相对自信和乐观相比,对美中关系持悲观看法的学者似乎更多,其影响力也更大[注] Robert A. Manning , “America’s ‘China Consensus’ Implodes”,The National Interest , May 21,2015,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americas-china-consensus-implodes-12938。他们认为:大大缩小与美国实力差距的中国在可见的将来极有可能全面赶超美国实力,并对美国诸多核心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美国一直以来采取的对华政策实质上是帮助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不断崛起源于现行国际体系,但中国以工具主义的态度对待国际体系;中国没有迫切解决与其周边国家争端的意愿,而是希望在迅猛赶超美国过程之中,通过逐步取代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来实现其复兴。他们进而认为:要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主导地位,美国有必要发展出一套有效制约中国实力增长的系统性政策[注] Robert D. Blackwill, Ashley J. Tellis, “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 https://www. cfr.org/sites/default/files/pdf/2015/04/China_CSR72.pdf 。尽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并非挑战美国,对未来的美中关系充满乐观,也必须通过建设性的现实主义来解决双方的矛盾与分歧[注] 陆克文:《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以建设性的现实主义,来实现中美共同使命》,2015年4月,http://asiasociety.org/sites/default/files/USChina21_Chinese_1509.pdf 。

在他们看来,对于美国政府而言,的确必须审慎考虑当下美中关系的新现实与发展趋势。就南海问题而言,中国的岛礁建设显然是对美国南海核心利益的挑战——这是2009年时美中关系所没有的新情况。它的确反映了该地区美中实力此消彼长的现实和趋势。在其他举措用尽的情况下,美国采纳更为强硬的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以显示其对华政策可能全面趋强的一面,具有一定的政策试探的意味。如果中国的反应正如持悲观看法学者所论证的那样[注] 布莱克维尔和泰利斯对中国的地区、全球性政策的解读充满敌意的逻辑。这套逻辑可用于中国对美国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的具体反制措施的解读上,参见Robert D. Blackwill , Ashley J. Tellis:“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https://www.cfr.org/sites/default/files/pdf/2015/04/China_CSR72.pdf ,则美国极有可能全面调整现行的对华政策;如果正如乐观者所言,美国至少近中期没有对华全面趋强的必要[注] 陆克文:《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以建设性的现实主义,来实现中美共同使命》,2015年4月,http://asiasociety.org/sites/default/files/USChina21_Chinese_1509.pdf 。中国对“拉森”号事件的反应不如2001年的撞机事件,尽管该事件的性质比撞机事件对中国利益的损害更严重。这意味着,美国现行“接触+规制”的对华政策大体可以继续,而其南海政策在朝向规制方向发展具备进一步强硬的空间[注] 达巍:《美国对华战略逻辑的演进与特朗普冲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5期。 。

总而言之,首次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拉森”号事件满足了美国的政策需要。它表明美国现行对华政策大体可行;与此同时意味着在美中关系大体稳定的背景下,美国可以采取更为强硬的对华南海政策。事实上,南海航行自由计划是美国南海政策调整的决定性步骤;而“拉森”号方案作为威慑性最弱的举措,在不失反对南沙岛礁建设的同时又为美中关系留有余地,而且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又支持了菲越,还注重国际法依据。考虑到美中南海博弈的长期性,美国也的确在考虑其他一些举措。美国意识到,正如中国无法让菲越等国放弃已经到手的南海权益一样,美国也无法让中国退回到岛礁建设前[注] “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p.15. 。因此,美国已经运用战略眼光看待同中国的南海博弈。美国将不仅会以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直接挑战中国的南海政策,还极有可能在特定条件下采取更具挑衅性的举措破坏向好的南海局势。

三 美国国内政治博弈进程中的“拉森”号方案

“拉森”号事件中的美国国内政治博弈进程基本决定了此后美国南海政策的走向。对于南海航行自由行动新举措,美国国会、国防部和国务院都力图在能够影响最终决策的时间里使其按自己设想的方向前进。何时以何种方式执行航行自由计划的最终决定权在于奥巴马总统。奥巴马必须考虑国内政治博弈进程,但他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在岛礁建设上的坚定立场。既不得不实施该计划,又必须使之在美中关系大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当时奥巴马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一旦做出执行该计划的决策,其所产生的后续影响必然会反过来强化美国南海政策中对华强硬的一面;至于由此而来的越来越强硬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动是否会给美中大局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当时奥巴马不希望看到的,却又是此后美国可能不得不面临的严峻局面[注] 本部分分析框架主要借鉴左希迎:《威胁评估与美国大战略的转变》,《当代亚太》2018年第4期;格雷厄姆·艾莉森、菲利普泽·利科著,王伟光、王云萍译《决策的本质——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的真相》,商务印书馆,2015年。 。

首先,美国国防部以及太平洋司令部是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最坚定支持者。卡特讲话之后,其太平洋司令部就积极行动起来,力图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在南沙岛礁的空中侦察亲身体验争取舆论支持。在事件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的坚决反对,美国国防部强化了自身的立场,选择在太平洋司令交接仪式上强硬发声。鉴于一时难以影响南沙岛礁建设,美国国防部在香格里拉会议上暂时软化立场,希望通过美中军方高层交流方式摸清中方的真实态度。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随后访美时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规则》谈判的表态,意味着至少近期中国并不希望与美国发生海空冲突[注] See Bonnie Glaser and Jacqueline Vitello, “US-China Relations: The Run-up to Xi Jinping’s State Visit”,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 Vol.17, No.2, 2015, pp.35,38.。这一方面使得美国国防部对华施压空间加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南海航行自由计划获得总统认可。如果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不会引起美中严重冲突,美国国务院在外交所获有限的情况下没有理由反对,因为届时国务院用不着面对美中大局严重受损的局面。因此在美国国务院对中国频频施加压力的同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亲自到南沙海域开展空中侦察。该举措对于改变与国务院竞争中的不利趋势产生了微妙影响。随后公布的《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则意味着国务院此前所获得的外交成果[注] 美国国务院的目标不仅仅是阻止南沙岛礁建设目标,还希望限制其规模。就中国宣布即将停止岛礁建设来看,美国国务院实现了其目标。但8月20日发布的《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指出,中国的南沙岛礁建设规模极大,有2900多英亩,这意味着美国国务院并没有实现其目标。参见“The Asia-Pacific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Achieving U.S. National Security Objective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USC US-China Institute, August 21, 2015, https://china.usc.edu/sites/default/files/article/attachments/NDAA%20A-P_Maritime_SecuritY_Strategy-08142015-1300-FINALFORMAT.pdf, p.16. 徒具虚名。这些举措为下一阶段与国会的联手打下了基础。

80后女诗人,作品先后发表于《青年文学》《大鹏湾》《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等报刊杂志。2006年至今坚持在网上写了数百首诗歌,并引起关注。诗歌《每天吃一点毒药》曾获2006-2007年网络文学节诗歌三等奖。

其次,美国国会对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最终实施起着近乎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相较国防部,美国国会支持的南海航行自由计划更加强硬。美国国会一直有股敌视中国南海政策的力量。自奥巴马任总统以来,美国国会不少议员明确表示反对中国南海政策,美国国会还多次开展有关南海问题的听证会。南海问题再度升温以来,美国国会多次发声反对中国的南海立场和相关举措。南海“981”钻井平台冲突期间,美国国会通过第412号决议案,直接要求中国撤离钻井平台[注] 曾勇:《南海“981”钻井平台冲突折射的越南南海政策》,《当代亚太》2016年第1期。 。2015年2月26日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又传出反对中国岛礁建设的声音;3月19日麦凯恩等4名参议员联名致信国防部长卡特和国务卿克里,要求美国采取强力措施应对中国的岛礁建设[注] “Senators McCain, Reed, Corker, and Menendez Send Letter on Chinese Maritime Strategy”, 19 March 2015,http://www.armed-services.senate.gov/pressreleases/senators-mccain-reed-corker-and-menendez-send-letter-on-chinese-maritime-strategy> 。卡特讲话的第二天,美国国会就举办有关该问题的听证会。随后,对南海问题一直密切关注的参议员麦凯恩接连就南沙岛礁建设强硬表态,不仅要求国防部立即采取针对中国的惩罚性措施,还建议对南海采取连续性自由航行。在中国对该计划的坚决反对下,美国国会和媒体的密切联系使舆论对国会更为有利,同时也赢得了与国防部的联盟。7月23日题为“南海中的美国安全角色”的国会听证会为国会和国防部在该问题上的联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国会在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上的基本立场是:美国的南海政策不是与中国发生冲突,而是致力于维护基于法律和航行自由的南海现秩序[注] “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pp.1-6. 。这表明,尽管支持该计划,美国国会也不希望美中发生冲突、影响双方关系。中国的不妥协立场在美国国会看来必须执行更为严厉的航行自由计划。在事件的高潮阶段,9月17日美国国会一方面举办听证会向外界发出强硬声音,另一方面还以29名参议员联名信的方式对奥巴马总统施压。习奥会在南海问题上的无果而终使得局势朝向美国国会希望的趋势发展。

在确信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不大可能会引发美中冲突的情况下[注] 2014年中美已经签署《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海空相遇行为准则》;2015年6月8-14日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美期间,双方同意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结束《海空相遇安全规则》谈判,参见Bonnie Glaser and Jacqueline Vitello, “US-China Relations: The Run-up to Xi Jinping’s State Visit”,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 Vol.17, No.2, 2015, pp.35, 38.,美国国会力图促使奥巴马采用更为严厉的方案对中国施压。为此,在“拉森”号执行任务过程中及此后,参议员麦凯恩等一直希望得到具体情况。对于不中意的“拉森”号方案,国会穷追不舍[注] 在“拉森”号进入南海海域当天,担心“拉森”号方案对华不够强硬的国会议员麦凯恩和沙利文就质询国防部长卡特,要求后者提供更多的关于“拉森”号方案的细节,参见Helene Cooper, Jane Perlez, “White House Moves to Reassure Allies With South China Sea Patrol, but Quietly”,http://www.nytimes.com/2015/10/28/world/asia/south-china-sea-uss-lassen-spratly-islands.html?_r=2。“拉森”号方案诸多细节透露后,美国国会对于“综合航行自由计划和无害通过的”该方案非常不满意,参见Ankit Panda,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 USS Lassen’s FONOP in the South China Sea”,http://thediplomat.com/2016/01/everything-you-wanted-to-know-about-the-uss-lassens-fonop-in-the-south-china-sea/ 。纵观整个事件过程,美国国会虽然不是航行自由计划的实施部门(具体实施是国防部,外交由国务院负责),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发展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该计划的战略属性使然,另一方面则与国会的博弈手段与博弈策略有关。国会以舆论为主要博弈手段[注] “拉森”号事件期间,美国国会利用其与智库专家的紧密联系,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国家利益》和《外交事务》这些美国主流媒体长时期发表跟踪性的连篇累牍的专业性报导,始终把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维持在热点关注范围之内。 ,通过与国防部的联盟策略,在政策博弈过程中一直积极主动,最大程度地塑造了奥巴马总统决策的国内舆论环境。

再次,就整个事件过程来看,美国国务院自始至终没有就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直接表态。在竞相影响奥巴马总统决策的过程中,美国国务院始终强调外交施压,而且一度获得主导性优势。就组织行为决策模型来看,国防部的组织性质决定其更倾向于采用南海航行自由方式;以政府政治模型来看,国会中在该问题上有重大影响的麦凯恩参议员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国务院的组织属性决定其博弈的主要手段是外交。就当前披露的材料而言,国务卿克里作为国务院的最高领导人,并没有超越自身职位限制发表公开主张支持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言论[注] 格雷厄姆·艾莉森、菲利普泽·利科著,王伟光、王云萍译《决策的本质——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的真相》,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36页。 。卡特讲话几天后,克里就到访中国。但在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他只是强调南沙岛礁建设对局势紧张的消极影响,并未就航行自由计划表态。在中国宣布即将停止南沙岛礁建设的情况下,美国国务院并没有停止施压。在和中国外交部的互动过程中,美国国务院还注意到争取菲律宾和东盟的支持。但是,国务院的外交施压方式难以产生实质性成效。面对国防部披露的南沙岛礁建设情况,国务院的外交成果连形式上的意义都不存在。而除了外交施压,国务院并无其他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工具。

在美国国务院看来,即使实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中国的岛礁建设也不会停止;相反,美国还必须面对美中关系受到消极影响的后果[注] 如果该计划实施,中美武力对峙不是没有可能,中国国内的强硬派可能更有理由推出更强硬的举措,参见Yanmei Xie,“Raising the Stak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http://blog.crisisgroup.org/asia/2015/05/16/raising-the-stakes-in-the-south-china-sea/ 。美国并非不能承担因此而引起的政策成本,国务院不希望的是:在乌克兰问题和叙利亚问题难以获得主导权的情况下,美国又在南海面临困局[注] David Arase,“The Future of US Strategic Rebalancing Toward Asia”, ISEAS Perspective , No.60, 2015.;已经捉襟见肘的国务院到时无法满足全力处理南海事务所需的各种资源。事实上,国务院不可能像国防部和国会那样对该问题长期持续高度关注,更何况后二者还相互支持。国防部可以动用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级的高级将领频繁施压,国会重量级参议员麦凯恩也多次亲自对国防部乃至奥巴马总统表达其强硬立场。而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乃至驻中国的美国大使不仅政治影响力不及前者,也不可能像前者那样行事。在关键问题上无所作为不是美国外交的特点,但是,国务院竭尽所能也没有办法获得成效。由于美中军方的积极互动,执行南海航行自由计划造成美中关系大局严重受损的可能性又几乎被否认,加之国防部完全可以通过具体方案使之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就意味着,国务院不得不将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动议的主动权交给国防部。

伊秉绶:阴胜国[29]从清初隶书家审美观念的对比中探讨伊秉绶的审美思想,认为伊秉绥的书学思想有3个要点:①取法雄强宽博、静穆方正风格的汉碑;②用笔的中实简省与结体的方正更易;③追求静穆而不失古拙的气息。总之,伊秉绥在审美观念的指引下,凭借自足的勇气和气魄,锐意进取,将隶书革新到底,成功的塑造了崇尚古朴和趋拙避巧的艺术形象,对后来碑派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区含石墨斜长角闪岩和含石墨大理岩与各类围岩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含石墨矿岩石的电阻率最低,因此开展自然电场法测量可以形成低的电位差,为本区寻找石墨矿开展自然电场电位、激电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

计划书是对于项目的第一次也是最为关键的考验,初步风险投资意向通常是由项目计划书决定的。对于项目计划书,Dormi创始人建议,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缺乏撰写出符合风险投资家要求水平的项目计划书,可以通过雇佣顾问帮助拟定策划方案。雇佣顾问帮助拟定策划方案并不意味着将计划书撰写过程外包。初创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应积极参与方案制定过程并发挥主导作用。撰写项目计划书也是一次重新凝视项目的机会,创业者可以在此过程中调整自己对于项目的规划,制定更符合实际的预期。

四 “拉森”号事件对美国对华政策趋势的决定性影响

在这次时间极其之长的事件中,美国内部主张实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对华强硬派最终主导了决策走向,不希望该计划影响美中大局的对华温和派只是在具体方案选择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拉森”号事件的折中性特点难以抚慰美国内的强硬派,又让在南沙开展合法岛礁建设的中国异常愤怒。这造成了有利于美国推进更具危险性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的国内外环境,直接恶化了后来美中在南海的关系,并为美中大局蒙上了阴影。奥巴马的最终决策的确避免了当时美中关系大幅下滑的危险,但其决策过程所造成的对华南海政策趋强的走势无疑是决定性的,而且也给以后的美中关系增添了不稳定因素。这些判断基本为此后的美国南海政策所证实,而且的确使美中关系逐渐处于逆向发展过程之中。

首先,“拉森”号事件改变了奥巴马政府对华南海政策的国内政治博弈格局,对华强硬派开始发挥愈益增强的主导性影响。自2010年7月国务卿希拉里发表题为“美国在南海有重要利益”的讲话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主要由国务院把持,对华施压方式主要是外交方式。2011年东亚峰会和APEC峰会,美国利用多边外交方式对中国南海原则立场施加空前压力。2012年黄岩岛事件期间,菲律宾数度希望通过扩大解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维护自身在黄岩岛的非法利益,美国依然运用外交方式对中国施加影响。其间虽然有一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进入苏比克湾,也至多是配合外交方式推动该问题的缓解或者解决[注] 详见曾勇《从黄岩岛模式看中国南海政策走向》,《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5期。 。对于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仲裁案”,美国也以外交方式表明积极支持。美国国内并非没有对华强硬派,但直到那时,对南海政策起主导性作用的还是奥巴马总统支持的国务院。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设计中,南海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领域,但应对不断升温的南海争议,奥巴马给出的方案不是武力威慑,而是通过多边外交和大国合作方式(包括中美等大国在内)加以应对。美国国务院作为实施该战略的主导部门,其主要凭借手段是外交,这决定其政策执行强度不可能如对华强硬派所想。

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在南沙开展岛礁建设和2014年“981”钻井平台冲突是美国务院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就后者而言,美国国内的对华强硬派认为,该事件实际上是黄岩岛模式的再现,这表明美国外交方式应对类似问题力有不逮。而前者,在菲律宾的一再渲染下,已经成为美国必须有所行动且一定要获得突出成绩的议题。在美国看来,如此大规模的岛礁建设的确深刻改变了南海的实力格局,而且严重威胁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权利。美国不仅必须捍卫自身权利,也得为其所谓地区安全承诺而对中国采取强硬回应。美国国务院的确以空前严厉的外交动作对中国实施强大压力,但中国不为所动。当时,美国内部和东南亚一带都认为美国必须采取更强硬举措,否则中国会进一步实施其“切香肠”战术。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务院已经难以主导对华南海举措。尽管强硬派竭力支持的航行自由计划不一定能限制中国,但该计划表明美国有意愿采取更强硬的举措来维护自身及其盟国、伙伴的利益。美国国务院被迫支持最低限度的航行自由方案——“拉森”号方案,这实际上意味着,是强硬派而不是温和派开始主宰对华南海举措。由于造成航行自由的南沙岛礁建设事态一直存在,已经初步实现目标的强硬派会不断以该事态恶化为由推进更具有进攻性的举措。届时,已经接受自身外交方式失败的美国国务院除了支持以外,别无良方。从这个角度而言,“拉森”号事件实际上基本改变了美国国内对华南海举措的政治博弈格局,以国防部、国会为代表的强硬派代替温和的国务院,成为主导美国对华南海举措的力量。

其次,“拉森”号事件标志着美国对华南海举措主要由外交方式让位于武力威慑性质的航行自由计划,中美南海正面博弈局面形成,双方在南海合作的空间严重收缩,竞争属性不断强化。“拉森”号事件之前,美国的对华南海举措受制于重返亚太、亚太优先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主要介入方式是双边、多边外交方式。美国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其介入方式往往是间接地居间协调。为实现其掌控南海的目标,美国不仅在外交上对菲越等国予以积极支持,还在军事上大力援助,通过支持东盟提出的COC对冲中国积极的南海维权。2014年12月美国务院正式发布《海洋界限:中国的南海主张》的报告。在该报告中,美国首度正式否定中国九段线历史性权利依据,要求中国以遵循《公约》为基本依据和平解决争端。该报告的出台意味着,在冻结提议被中国拒绝的情况下,美国已经正式将《公约》作为主要政策工具挑战中国的南海政策[注] “Limits in the Seas—No.143 China’s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Office of Ocean and Polar Affairs,Bureau of Ocean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Scientific Affairs,U.S. Department of State,December 5, 2014. 。尽管如此,美国对华南海举措依然是间接的,主要是外交方式的。在美国看来,南海问题依然可以通过法律的、外交的方式缓解,美中合作并非没有可能。

随着大众对新闻报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图像资料已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新闻摄影图像也可帮助大众准确了解新闻事件及新闻发生全过程,有效传达出文字不可传达出的信息[3]。不仅如此,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新闻摄影更加便捷,不少新闻事件通过新闻摄影就可表述清楚,需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摄影的过程中注重还原新闻事件,让新闻图片传递出更多的信息。同时,新闻摄影的灵活性及真实性需摄影人员具备较高的技巧及艺术表现手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抓拍更多具有艺术感的新闻瞬间。

“拉森”号事件的出现表明,美国认为,通过居间协调的间接方式难以实现对南海局势的管控,与中国在南海的合作只会帮助中国一步步实现其目标;在非武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选择介于武力与非武力的威慑方式——航行自由。以假想中国会提出过分海洋权益诉求的理由对中国实施荷枪实弹的威慑,这意味着美中双方在南海开展战略性合作的基础已经荡然无存,美中在南海的关系将主要是竞争性质的,美中在南海的正面博弈局面已经形成。由于美国在南海并不具备像中国那样多的亚武力资源,如海上民兵、行政执法船舶和渔船,因而不得不更多依赖赤裸裸的武力威慑方式向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发出强烈的信息[注] Geoff Dyer and Demetri Sevastopulo, “US Strategists Face Dilemma Over Beijing Claim in South China Sea”,Financial Times , July 9, 2014;Zachary Keck, “Is Air-Sea Battle Useless?”, The National Interest , May 16, 2014.。这对于中国而言将不仅仅是难堪的,还实实在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因此,中国必将回报以近乎同等的武力方式。这样一来,比“拉森”号事件性质更激进的事态将会不断出现,武力威慑与反武力威慑的性质会愈加浓烈,中美南海正面博弈的武力冲突风险将急剧提升。

第三,以南海秩序乃至全球海洋秩序维护者自居的美国在第三方与中国存有南海争议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通过赤裸裸的武力威慑方式反对中国、支持第三方。这种做法将不断掏蚀中美关系大局的基础。美国实施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的借口是中国在南海有潜在的过分利益诉求,其法律依据是自己编撰的《海洋界限:中国的南海主张》。美国认定:中国在南海的系列维权举措实质上是要根据自身利益诉求改写二战结束以来基于规则与法律的海洋秩序。作为70多年来现代海洋秩序的护持者,美国认为,必须阻碍并制止中国的纯粹自私自利行为。虽然美国一直没有加入《公约》,但美国认为自己一直是其模范执行者,而且还承担了监督他国执行《公约》的责任[注] Lynn Kuok, “The U.S. FON Progr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Lawful and Necessary Response to China’s Strategic Ambiguity”,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6/07/The-US-FON-Program-in-the-South-China-Sea.pdf 。在美国看来,中国与菲律宾等国的南海争议实际上是中国单方面违反《公约》所致。至于中国对菲律宾提交“南海仲裁案”采取的不接受、不参与态度,美国一直明确表示反对。

与以前对菲律宾等国的支持方式不一样,“拉森”号事件后的美国更加愿意通过显示武力的方式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会这样做的原因有三:其一,向中国及菲律宾这些国家表明美国的坚决态度,特别是准确无误地告诉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如果菲律宾等国家继续以《公约》为依据与中国对抗,美国将会对其提供更强大的支持,这种支持甚至包括武力。其二,美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具有重大的共同利益,“拉森”号事件反映的不只是美国的南海利益,也是菲律宾等国的利益。美国推进航行自由计划甚至更激进的举措必将获得东南亚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有利于强化美国在南海的实力地位,巩固其在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其三,在维护自身利益与所谓地区安全利益上采取步调一致的更趋激进的举措符合“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有利于让中国明确美国的战略意图,既防止中国误判又给中国划定所谓南海红线,让中国的南海维权举措难以更进一步。

美国的这种倾向必然会被菲律宾等国准确把握[注] Sheldon Simon, “U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ASEAN Centrality”,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 Vol.18, No.1, 2016.,在采取更极端的对华南海举措上更加有恃无恐。而美国出于上述考虑必将以更激进的举措支持菲律宾等第三国。这样下去的直接后果就是:美中大国稳健关系的基础将被不断掏蚀,美中关系恶化乃至跌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加大。

CS微溶于水[18-19],实验中常需在酸性溶液中才能溶解,如醋酸、盐酸溶液,本实验制备得到的TPGS-CS共聚物的水溶性较好,不用加入任何的有机或无机酸,只需将共聚物投入纯化水中,稍加搅拌即可溶解,TPGS接枝于CS后,溶解性增加。

第四,不断升级的对华南海武力威慑举措必将屡屡受挫,这将促使美国对华强硬派寻求通过重新设定中美关系性质的方式来维护美国利益。这种做法势必严重毒化中美关系大局的良好氛围。“拉森”号事件已经表明,中国不会在美国的武力威慑下屈服,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其在南海的利益。而美国对华强硬派则对于“拉森”号方案一直心存疑虑,在确信“拉森”号执行的是最低限度的航行自由后,以麦凯恩为首的强硬派加大了对奥巴马政府施加压力的强度。美国决策层必将寻求更激进的举措表明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决性。美国内部各政治力量知道中国在南海的原则立场,也明白当前条件下只能以航行自由方式对中国的岛礁建设做出反应,因而更希望该方式多多少少产生一些成效。为此,美国开始热炒“南海岛礁建设区域的军事化问题”以及“中国将在黄岩岛开展岛礁建设活动”等议题。

中国一直声称,“南海岛礁建设区域不存在军事化问题”。对此,与强硬派联系紧密的智库学者不断发表意见,就军事化区域范围包不包括西沙海域以及标准对中国发难[注] Ben Dolven et al,“Chinese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and Policy Options”,CRS Report R44072. 。“亚太海洋透明倡议”还不时发布关于南海岛礁建设区域的卫星图片,推动该问题不断升温。另外,在美济礁等岛礁建设基本完工的情况下,美国开始猜测中国岛礁建设的下一个目标。由于黄岩岛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地理条件,他们认为,中国极有可能在黄岩岛开展大规模岛礁建设[注] “U.S. Policy Op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East Asia, the Pacific, and International Cyber Security, July 13, 2016. 。配合这些热炒的议题,美国不断采取各种威慑性举措。强硬派不认为这些举措产生了多少效果。他们认为,中国只不过出于策略考虑,暂缓在南海岛礁建设区域部署战略性力量,暂时搁置黄岩岛建设。如果不改变美中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设定,不跳出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只通过航行自由方式难以实现美国目标。2015年7月艾力信(Erickson)首次明确表达了该战略思考[注] “America’s Security R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July 23, 2015, pp.12-15. ,而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当年3月布莱克维尔(Blackwill)和泰利斯(Tellis)合著的研究报告《重塑针对中国的美国大战略》[注] Robert D. Blackwill, Ashley J. Tellis, “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https://www. cfr.org/sites/default/files/pdf/2015/04/China_CSR72.pdf 。2015年来强硬派不断发出呼吁,力图通过重新定位美中关系以赢回包括南海问题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问题的主动权。这种做法在奥巴马政府任期即将届满的情况下的确颇有影响,极大地毒害了当时尚属稳定的中美关系。

最后,中美南海正面博弈局面的到来使得美中关系需要重新设定的呼声越来越大。2015年美国总统大选初选拉开帷幕,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一般而言,中国议题以及中美关系往往不是美国大选的核心议题,但这次大选中却由于以下因素被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一,此次选举在美国战略界就美中关系开展大辩论稍后进行,必须对此做出反应。强硬派以南海、网络安全议题为根据,认定中国是美国国家发展和国际领导地位的威胁。在已经将中国列为美国经济、就业主要负面影响因素之一的情况下,对中国的这一指控往往迫使参选人予以肯定回应。其二,希拉里、卢比奥等几位候选人都拥有较为丰富的外交经验,愿意就最为重要的中美关系发表看法。其三,掀起“特朗普旋风”和“桑德斯现象”的特朗普、桑德斯以大量中下层白人代表身份自居,反对给白人中产阶层和蓝领阶层带来巨大不利影响的全球化,要求重塑美国的内外环境,其中之一就是要重新设定让美国吃亏的美中关系[注] 周琪、付随鑫:《深度解析美国大选中的“特朗普现象”和“桑德斯现象”》,《国家战略研究》2016年第1辑。 。

为期近2年的美国大选恰好与中美南海正面博弈不断激化局势耦合。对美国不利的信息正好成为各候选人展示其外交才能的机会,因而他们通过对华积极示强以获取选民支持。这种做法放大了美国战略界强硬派的呼声,扩大了其影响力,因而使美国重新设定美中关系的可能性急剧增大。

结 语

时至当下,“拉森”号事件已被视为美国南海政策重大调整的标志性事件,但关于该事件在中美关系走向竞争态势中产生何种性质作用的研究始终缺乏。这固然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综合性以及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当时国内对于双方关系的一种乐观态度。中美关系不仅仅是大国关系,还是霸权稳定论意义中的霸权国与崛起国的关系。中国和美国温和派都希望双方能构建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能够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并不断做出努力。但“拉森”号事件的出现为这一前景蒙上了极重的阴影,并最终让前述努力不断面临重大挑战。在当前中美关系步入竞争性共存的大趋势下,为稳定乃至改善中美关系,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该事件。

DOI: 10.19561/j.cnki.sas.2019.03.060

[作者简介] 曾勇,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万雪飞,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海周边五国海洋政策研究”(15BGJ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菲律宾—越南海洋政策中的美国因素研究”(SWU1509415)。

[中图分类号] D99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099( 2019) 03-0060-24

【责任编辑:邓仕超】

标签:;  ;  ;  ;  ;  ;  ;  

“拉森”号事件及其影响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