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发展史
海敬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 就文学期刊的本质而言,在对文学作品进行传播的同时还对其有着承载性的意义。文学期刊在我国文学史当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文学期刊受到了网络媒体以及公众号、微信等新媒体的强大冲击,然而作为影视作品资源库以及原创作品传播媒介的文学期刊,其本身的经典性、快捷性、权威性以及原创性是其他媒体代替不了的。总的来讲,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小众化”危机、“大众化”策略以及“数字化”生存三个阶段,下面我们主要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当代文学;文学期刊;社会发展
作为现代文学传播的主要工具,自从文学期刊产生之后对文学传播方式和生产机制造成了一定的改变,促进了文学市场化的发展。而本身作为公共舆论平台的文学期刊除了具有欣赏娱乐的功能之外,其社会功能也十分强大,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2) 土体类型。试验用土分别取自福州三个施工工地,经过室内试验测定分别为:残积砾质黏性土、残积砂质黏性土以及残积粉质黏性土,其黏粒含量分别为:砾质黏性土27.7%,砂质黏性土33.1%,粉质黏性土43.4%(颗粒分布如表1所示)。试验模型土层密度按照土的天然密实度(ρ=1.91 g/cm3),采用击实法分层击实成型。
一、文学期刊的“小众化”危机
中国当代文学开始于20世纪,在制度以及观念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如此一来,文学期刊从现代的“商业办刊”转向了当代的“体制办刊”,而自此以后,文学期刊在职能方面的变化也很大,具体有首先具有一定的宣传职能;再者就是教育方面的智能;其次是具有培育方面的智能;最后就是建设方面的智能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就总体方面而言,文学期刊在发展为“体制办刊”之后,也势必会随着国家体制改革以及政策方面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在“政治中心时代”蓬勃发展,同时面对“经济中心时代”的冲击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危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因为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变,文学期刊和读者、市场乃至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学期刊不够重视培养作者、一味的抱残守缺而导致的。虽然“专业作家”有着体制的保障,然而也只是自说自话,很难再形成80年代的轰动。而业余作者则出现了急速衰落的情况,如此一来,“小众化”的作者团队再想重现文学史上的繁荣景象具有很大的困难。
二、文学期刊的“大众化”策略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期刊的“大众化”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文学期刊的消费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全面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和“读者至上”的原则。要想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除了要有通俗化的内容以外,在形式上也要更加趋向于大众化。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互联网以及影视等方面都对文学期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文学期刊进行了“改刊改版”。例如《萌芽》、《山花》以及《星星诗刊》等,甚至像《芙蓉》以及《人民文学》等权威期刊其有参与,首先就是改变了资本方和期刊之间的关系,其次就是在审美风格和方式方面做出了变革;最后就是向着市场化以及大众化的方向进行了改变,这一改变在新世纪文学史当中可谓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使传统文学的文化格局、生产、行政、传播以及写读等方面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谓是与市场经济语境相对接的一次全新的变革。
高校学生骨干,泛指学生党支部党员、各级共青团组织所属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各学院年级、班级学生干部等。他们作为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校园、融洽师生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他们也是学校各项政策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贯彻、落实和执行者,是学生管理队伍值得信赖的助手和伙伴。
三、文学期刊的“数字化”生存
文学期刊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除了要面对消费社会语境的冲击之外,还要面对4G、5G网络所带来的“数字化生存”问题。甚至有学者指出,网络媒介“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而不只是所谓的‘第四媒体’而已”。所以,文学期刊作为纸媒的主力军,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进行传播介质和渠道的重新选择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数字化”则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生存法则。然而,在基于数字化运作的过程中,文学期刊具体该如何做呢?
(一)精心打造期刊品牌,全面实施文学期刊媒体品牌战略
文学期刊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就是品牌,同时也是其在市场当中的主要竞争力。所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文学期刊除了要和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与合作之外,还必须要树立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进行名牌栏目的创办,对其进行经营和营销,进行品牌化和优质化文学期刊形象的塑造,将其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提升上来。
(二)对新媒体传播的技术进行借鉴
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文学期刊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借鉴,与文本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同时还可以与同一作者或者是类似栏目的作品相链接。在通过微信号对进行文学期刊传播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连载或者是节选等方式,确保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如果广大读者对短阅读较为喜欢的话,可以为其提供一些短的文章,但必须要从根本上确保其质量。只有读者对浅阅读感兴趣了,才会逐渐去寻找深阅读。在具体呈现方式上来讲,文学期刊需要有效结合读者的具体需要确保其多元化和多层次。之所以会准备浅阅读其实是文学期刊对读者的一种引导,深阅读才是其最终的目的,唯有真正的体验了深阅读,方可对文本深层次的能量和内涵进行感悟,从而真正实现文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并对人们思想意识造成影响的一种精神产品,文学期刊具有传承文化、推动历史进程的职能。所以对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发展史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章的简单论述,我们发现在发展过程中,文学期刊不但要做到与时俱进,还要积极发现新的增长点,始终坚持自身审美价值和文学精神不动摇。
参考文献:
[1]何瑞涓.从《四川文学》改版看当下如何办好一份文学期刊[N].中国艺术报,2018-09-26(008).
[2]郭晓平,魏建.“本色的呈现和坚持”——2016—2017年山东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3(05):42-55.
[3]万文龙.1919-1949作为新媒介和舆论阵地的文学期刊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9):123-128.
[4]陈定家.市场境遇与媒介转型——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学期刊谫论[J].中州学刊,2018(08):153-160.
作者简介: 海敬(1983.3-),女,回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文化产业。
标签:当代文学论文; 文学期刊论文; 社会发展论文;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