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实维度解析
张书洋,马天鑫
(黑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现象。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已经从生产链条中挣脱出来,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端于当代西方的消费主义紧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传入我国,影响了当今中国的消费方式,使人们对自身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自主性认识不清,超前消费和盲目消费现象大行其道,人们不再关注商品本身的功能,而注重符号影响下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多样性的消费观念并存导致不同消费理念的冲突,当前消费方式对超前消费的激励导致消费理念和消费后果的异化,这使得分析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问题,把握我国消费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变得极为迫切。
[关键词] 消费文化;现实维度;绿色消费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消费导向不断变化、消费渠道日益扩展,国人的消费由“生存性需求满足”逐步向“发展性需求满足”过渡。西方的消费主义的传入、大众媒体对人的消费欲望的开发,使消费领域的问题变得复杂。人们更应注重消费与人的发展、消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将绿色消费发展为人们追求的消费理念,追求高层次的理性健康消费。中国的消费文化应回归一种理性务实心态,使人的消费能力与收入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起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的绿色消费观。
一、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和基本特征
消费文化是人类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和深化,在消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选择,体现了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广义消费文化是消费领域中人们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消费活动的文化向度,包括物质、精神和生态文化;狭义消费文化是指消费在人们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消费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和消费伦理道德等,其中消费观是其核心内容。本文论述的主要为狭义的消费文化,这种消费文化认为消费是内化于人的活动并凝结而成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强调消费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依然是生产型社会,改革开放使得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致使消费品生产和市场极度繁荣,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结构发生变化,正在向消费社会转型,人们具有了更多的消费期望,希望获得高品质的消费满足,消费文化为个体提供了身份认同。[1]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坚实的物质基础为高品质消费行为的实现和消费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社会进入消费社会奠定了基础。
要想获取较好的拾音效果,在录音前就应该对录音的大体内容进行了解。一方面,通过对整个录音内容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录音的整个过程,并且更加合理地安排录音的时间和场所;另一方面,通过事先了解录音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这样能够了解他们讲话的习惯,并且根据他们的习惯制定合理的录音方案。尤其在录制音乐作品时,提前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拾音的过程十分重要。通过事先了解录音内容和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录音工作做准备。
2.物质主义特征鲜明。消费主义盛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将消费目的和意义都寄予到物质之上,人的主体性逐渐受控于物的世界,并对符号化的商品无止境的追求和奢望,消费的物质主义特征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形式。人的需要都建立在对物质的不断追求和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之上,但是人的金钱和生命有限,这种物质至上的狂欢现象,体现的是享乐主义,希望通过物质的消费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即异化了的消费。这种扭曲、错误的消费观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对精神文化领域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1.西方消费文化理念的有益启迪。西方消费文化与我国民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相互融合,使得消费信贷、享受生活的消费伦理观念普遍被接受,丰富了我们的消费结构,使我国的消费形式和内容从“单一”走向“多样”。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消费方面起步早,其秉承的绿色、健康、自然、和谐的消费观念,对全球绿色消费文化推广起到促进作用,文化等高层次精神消费增加,通过引导整个社会绿色消费观念,唤醒消费者的环保责任,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绿色消费文化的价值观。
3.绿色消费理念兴起。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资源耗费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一种以适度消费为代表的绿色消费观念正慢慢渗入一些消费者的思想中并呈扩散趋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引发的雾霾、气候问题对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性,同时我国环保知识宣传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有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加之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对于消费的需求也加入了环保因素。绿色消费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基础上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我国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
并购后的规模:在蒙牛向雅士利发出收购要约之后,在2013年8月13日,要约截止日之前,蒙牛完成了对雅士利的收购,持股比例达到89.82%。在并购之后,依旧保持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
1.消费品的象征意义明显。消费文化更多地是把商品看作一种符号:代表身份或地位。人对于消费的需求由生存转变为对欲望的满足,并对消费品赋予身份地位等象征性意义,演化为一种符号意义的消费观。消费者将商品赋予情感和象征意义,人们拥有消费品的目的较之最初的使用价值发生了质的改变,如今消费品拥有了新的形象和符号含义,它能满足人们内心里的各种深层的欲望,区别于其他消费个体,成为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并演变成以“符号”和“象征性意义”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主义行为。
1.消费主义呈扩张趋势。消费主义在西方社会出现,逐渐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它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自身欲望的调节功能是消费主义的一种重要输出形式有符号化、炫耀性、超前性、过度性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收入的群体对消费需求的欲望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受消费主义影响的主要人群以高收入阶层为主,[2]经济增长主要靠富裕阶层对“奢侈品”的高消费来拉动。
3.个体性与世界性共存。目前我国的消费文化虽存在文化趋同的特性,但历经千年磨练得以流传的优秀消费文化不会轻易被影响和改变,这在全球消费文化趋同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和珍贵。我国特有的消费文化与趋同性的消费文化作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所以中国当前的消费文化存在由传统的中式消费文化向中西结合的消费文化转变的倾向。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消费产品的丰富,跨国公司管理理念的涌入,都是通过消费文化渗透的形式进入并影响着我国的消费者群体的。同时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受国外消费者的追捧,也促进了我国消费文化在国际间文化的传播。
(三)我国消费文化的异化倾向
1.主流消费文化的缺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商品类型越来越丰富,旅游等新兴消费产品开始盛行,人们也更倾向于高雅的文化产品的消费,同时也出现以个人为中心的消费模式引起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浪费性消费,以及公款消费、迷信消费,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还引发了文化的迷失,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消费主义弊端明显。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强调以消费作为人生的基本支点与目的,[5]其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进行的消费行为,而是被不断膨胀的欲望和象征性所替代,人们所消费的商品,开始倾向于商品背后的符号象征意义,而不是对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进行消费。消费主义认为,消费越多,人越容易满足,更容易感到幸福,由于媒体和交通运输对消费主义的传播作用,使得这种异化了的消费文化几乎存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到每个人。我国当下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对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都比较薄弱,因此,消费主义在我国的兴起和蔓延,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会产生诸多不利因素。
3.绿色消费价值观认知不足。绿色消费价值观是在新常态下提出的一种可持续性、健康合理的消费。由于它实施和传播时间的短暂性和空间的局限性,并未被受众群体广泛认知。绿色消费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对消费者首要要求,就是要有较高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目前,我国政府关于绿色消费法规政策措施并不完善,缺少实践性,绿色消费文化意识也就变得薄弱,导致对绿色消费丧失了积极性,忽略社会责任感和背后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有些人将绿色消费规定为金钱上的“浪费”行为,这些行为都制约了绿色消费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更抑制了我国绿色消费的进程。
二、我国消费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消费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2.媒体对消费文化引导作用凸显。媒体在消费文化宣传中起着主导作用,媒体所传播的消费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公信力。它是对国家、民族的消费理念的一种输出形式,反映当前大众群体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因此,媒介对我国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有引导性作用,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3]媒体的消费文化倾向在契合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受体理解能力的不同、媒体对其所传播的信息过滤的不全面性,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出现了负能量以及错误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媒体有必要加强监督和正确引导功能,清醒认识消费文化的本质,掌握好自己的社会功能,积极传播有利的消费文化和价值观念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不仅丰富了各国的消费文化内容,拓展了各国的消费市场,也为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机会。高新技术、先进科学、雄厚资金以及人才跨国界的流动,推动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使得先进科技和文化互相结合,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为我国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支持,增加了文化产业的社会投资。跨国公司先进理念的引入提高了人们的创新能力,有益于我国新兴产品研发,新兴产品门类增多为我国生产高品质的消费品提供了可能。另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我国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创新元素,加快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结构的巩固。
3.我国消费社会初现端倪。消费社会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标志着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目标和动力。消费社会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消费社会以消费为主导,不同于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社会。消费的是商品的象征意义、符号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退到次要的地位。(2)消费具有普遍性,所有的物品都有消费价值,都被商品化,日常生活和消费紧密相连,消费已经渗透到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3)出现平等的表象,只要人们支付一定的费用,任何人都可以消费相同的商品,享受上层社会的生活。(4)消费的符号化,消费社会关注的消费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重要是消费商品背后蕴涵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消费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消费主义的盛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产品变得丰富多彩,消费品通过大众传媒向人们进行传播满足自己物质或者精神上追求的诱导式消费,人们开始对商品符号进行无止境的追求并深陷其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在我国,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迅猛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逐步提高,消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消费商品表达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也成为国人追求的主要目的,当代中国社会无疑已经开始出现消费社会的端倪。
取5份100 g的藕片,放入300 g水中,加入硬化剂的浓度为1.1%,在硬化温度30 ℃的条件下,分别硬化1,1.5,2,2.5,3 h,根据感官评价选择合适的浸泡时间。
全新的会计管理体系与制度构建实施背景下,医院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施行要与其要求相符,因此,医院从上到下要提高重视意识,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与管理办法,通过与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与医院发展要求相符的财务管理内控控制体系,此外还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保证医院发展方向正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内控体系与制度,确保医院财务管理更规范与标准。
(二) 我国消费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3.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可持续。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为人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一切以人为核心,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根本利益服务。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索取的对象,也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合乎人自身的利益为尺度。而人类中心主义从社会和文化的层面来理解人是片面的。康德倡导人的理性,也仅仅关注人在道德上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自然界的道德性。[7]因此,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下,出现资源匮乏、水土污染、雾霾、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消费已经成为继科技和人口爆炸之后的第三个批判对象。人类中心主义主导下的消费文化,引发的后果带来史无前例的生态环境危机,并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必要,过度的生产与消费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自然提出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不同地区和阶层的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着差别,由此形成的消费文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西方消费文化的渗透,商品的琳琅满目,丰富了我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使得我国的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4]
2.消费异化现象凸显。马克思较早地阐述异化的概念,只不过探讨异化是从劳动异化开始,异化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走向自身的对立面,消费异化则意味着消费行为不再为满足“整体的人”的需要的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虚假需要诱发的无“需”而“求”的消费。有待从结构性、层级性、诱导性三个失衡方面来考察当代社会消费的不平衡性问题。[6]消费主义是异化劳动在特定时间的突出表现,是商品拜物教的深化,随着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其所宣扬的消费文化理念背后隐藏着霸权主义的思想。通过对产品和理念的过度宣扬,使得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西方产品的盲目追逐和高度认可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日益严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国外商品涌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品选择,同时也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更新换代。
1.西方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通过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众传媒向世界各地扩散和渗透,迅速从西方社会席卷而来,对我们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消费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并在我国形成一种异化的消费价值观和奢靡浪费的现象。在张扬个性、追求时尚通过奢侈品消费,达到身份认同以及炫耀目的的同时,我们传统的重积累、轻消费、崇尚节俭的消费文化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看,在我国过度地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不但引起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生态文明的构建。
根据得到的臀部轨迹曲线图,主机构主要由液压提供动力,连接的座圈作为被控制元件按照臀部的运动轨迹与角度,将人体从坐姿抬起直到站立[7].结合市面上现有的设计,为符合设计的要求,对主机构提出两种设计方案.
4.我国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的消费观念转变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国人的精神生活追求息息相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我国的消费观念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消费观念上表现为禁欲节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思想解放促使消费观念表现出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丰富多元的消费品还扩张了个人消费欲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消费观念逐步摒弃利己、逐利的资本逻辑,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样性。
4.西方媒体传播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西方的文化产品纷至沓来,在给人们提供多种文化体验的同时,也把其承载的消费理念、价值观念、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传入国内。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凭借其高科技手段,通过电影、书籍、网络、广告等媒介形式进行大肆传播,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思想文化也造成冲击。西方尤其是美国对消费文化的传播,表面上宣扬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实际上企图在我国开辟市场,并凭借经济强势推动文化霸权主义,危及我国的精神信仰和主流文化,达到西化分化和霸权主义的目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中国经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攻击,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因此原来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消费文化受到强烈冲击,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是一种挑战。
三、构建中国绿色消费文化的思考
(一)构建绿色消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这为绿色消费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由于我国传统消费文化受到西方消费主义的冲击,使得社会主流消费文化出现虚无化、混沌化的现象,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颠覆了人们的道德底线,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主流价值观认同缺失问题接踵而至,故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主流,消费文化即绿色消费文化势在必行。主流消费文化的建设需要执政党和主流媒体的共同努力,需要政策制度上的适时调整和社会责任的切实担当,需要每一个人的文化自觉,切实依靠绿色消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引导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1.绿色消费文化的内涵。绿色消费,是指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不污染、不浪费,同时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体现着理性、节约和文明的理念。其逻辑起点是利用最少的生态环境成本,最大化地满足各个阶层的精准需要,适度满足个体消费。[6]同时,绿色消费文化从生态意识维度考量,体现了一种科学的、文明的、适度的消费理念,是当代中国主流消费文化产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绿色消费文化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过度节俭的消费文化,也不同于西方推崇过度物质享受的畸形消费文化,不仅仅是介于过度节俭和过度消费的折中选择,而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收入水平相匹配,鉴于环境影响、资源效率和消费者体验的一种全新的消费文化。
2.绿色消费文化的核心理念。绿色消费文化包含了适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通过树立绿色消费意识,杜绝过度性、奢侈性和炫耀性消费,引导整个社会形成符合收入水平,精神享受大于物质享受的可持续的消费氛围,逐渐形成绿色消费文化。可持续消费不是介于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富裕引起的消费过度之间的一种折中调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可持续性适度消费应该在商品可以满足物质和精神共同需求的前提下,给人带来最大的消费效益和最好的消费效果;在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有所提高的基础上,真正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不但得到物质享受的满足,更得到精神境界的提高,并且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 践行绿色消费文化的路径
倡导绿色消费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观念体现了人们消费层次的跃升,将线性消费转化为理性消费,增强国民的生态意识,实现个体真正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访谈过程中经过被访者同意,采用纸笔记录或保存聊天记录的方法,资料分析主要采用类属分析法和情境分析法。所谓类属分析指的是,寻找所收集的资料中反复多次出现的现象和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情景分析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进行描述。
1.加强宣传教育。如何才能把绿色从一种理念、一种提倡变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世界观呢?这就需要借助教育、法律等多种手段来构建绿色消费文化。当人们能够自觉地通过各种手段向绿色靠近时,绿色文化的世界观便渐趋形成了。借助多种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更新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健全教育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全民消费教育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健全体系, 消费者的素质才会稳步提高,消费技能才能逐步增强,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得到全面、持久的改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相结合,引导人们强化自我约束力,将健康的消费习惯落实于生活的点滴,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政策推动绿色消费观的形成离不开规则的制约和激励,没有规则的外在规范和约束,绿色消费观念就不能有效形成。需要出台绿色消费法律和规定,推动人们树立绿色消费观。
离散时间问题表述如下:将0~tf的连续时间离散为N个相等长度的区间.对式(7)的成本函数进行离散化,可以写成
2.确保媒体的正确引导。媒体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决定着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直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消费意识。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知识比赛等多种形式可生动、形象地宣传提倡绿色消费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引导性强等优势,弘扬绿色消费文化。同时,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抑制不利于构建绿色消费文化思想的宣传,发展绿色消费文化教育的专业媒体,加强绿色消费观念传播。加强舆论监督,曝光奢侈浪费行为,使社会环境中形成绿色消费的舆论氛围,提高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与勤俭节约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使绿色消费文化观深入人心,内化为公众与社会自愿、自觉的行为。
3.强化社会精英的示范。社会精英、明星等对群众的消费行为具有示范性,加强社会精英对绿色消费文化示范作用,引领普通民众的绿色消费文化潮流,对于绿色消费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构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8]明星等公众人物对大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在社交媒体以及日常生活中消费理念最容易被大众群体接受和模仿,通过媒体等途径曝光的消费行为更是大众模仿的焦点,对大众的影响深远。因此,利用明星的品牌效应实行绿色消费形象大使等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对践行绿色消费文化的对我国绿色消费文化建设有推动性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帅,林滨.论消费文化视域下个体身份认同的异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76-83.
[2] 丁国浩.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J].学术论坛,2012,(6):84-87.
[3] 刘娜.自媒体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86-95.
[4] 王成兵.价值哲学视野中的当代消费文化问题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7-80.
[5] 徐琴.消费、消费主义与生态危机[J].哲学动态,2017,(12):85-91.
[6] 崔宝敏,董长瑞.马克思消费理论:本质、异化及体制转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5):9-17.
[7] 李秀艳.我们为何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基于情理交融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38-42.
[8] 高媛媛.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消费观探析[J].前沿,2015,(7):105-108.
[收稿日期] 2018-09-10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青年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合格公民培育研究”(GBD1317074);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合格公民德育培养模式研究”(JGXM_YJS_2018017)
[作者简介] 张书洋(1982-),男,山东莘县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13.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8284( 2019) 09-0137-07
〔责任编辑:杜 娟〕
标签:消费文化论文; 现实维度论文; 绿色消费文化论文;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