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中诱发误差的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_陆彩花

宣威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云南宣威 6554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导致血液检测标本出现误差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针对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出现误差的43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导致误差发生的诱导因素,然后探讨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结果:分析调查发现导致临床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很多,通过总结以上43例发生误差的标本能够初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标本采集因素、送检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结论:临床中血液检测结果在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均存在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需严格要求标本检测的准确性,对标本检验的每个环节均需要严格监督,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继而确保血液标本的有效性。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防控措施

血液检测已经成为临床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检测内容,其对于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非凡的意义。很多疾病的临床确诊需要参考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并且血液检测结果还能作为某些疾病临床疗效的判定。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各个科室,鉴于血液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对血液检测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要求较高,而血液标本的质量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具有密切的关联[1]。血液标本的误差将直接导致检测结果的无效,还可能由于误差做出错误的诊断和治疗。以下是针对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出现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血液检测标本出现误差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出现误差的43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标本来源: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在6岁—82岁不等,平均年龄(43.15±4.62)岁。其中,12份凝血标本(27.91%),9份稀释标本(20.93%),7份污染标本(16.28%),7份容量过多标本(16.28%)和8份容量过少标本(18.60%)。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针对选取的43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组织本院专业的检验科人员以及临床人员进行误差分析,并在误差分析的结果基础上探讨出针对性的、有效的、可行性高的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分析发现,导致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采集因素、送检因素以及检验因素。本次研究选取的43份血液标本中,有3份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导致标本出现误差(6.98%),12份由于采集标本时出现误差(27.91%),19份由于送检因素导致误差(44.18%),其余9份是由于检验因素导致(20.93%),详细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血液检测作为临床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常规检查,必须严格管理,以确保血液标本的有效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针对导致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影响因素分析展开的讨论:

3.1患者因素

3.1.1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本次对本院的43例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分析发现,其中有3份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是受检者自身因素。患者在采集血液之前若剧烈运动,则可能导致血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肌酸激酶等出现一过性升高的现象,即出现检验结果不准确。还可能由于患者在采集血液之前服用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继而导致标本误差出现,最终影响检验结果[2]。临床要求血液检测需要采集患者空腹状态的静脉血,可能某些患者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进食,或者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均可能导致结果受到影响,检验指标中受影响最为突出的是血糖、甘油三酯,进食后以上指标可能会升高,而人体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时血液中血糖、胆红素以及蛋白质可能出现升高。而无特殊要求女性在进行血液检测时需避开月经期,主要是由于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的生理变化会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3.1.2防控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在对患者实施采集血液标本之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嘱咐患者采集血液之前避免剧烈的运动,针对剧烈运动的患者让其休息30min,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再行采集。尽可能避免在患者处于输液状态时采集血液,若不得已必须在输液时采集血液,应避开输液侧肢体。指导患者做好准备,确保空腹采集,并且应该在药物治疗之前进行采集。必须在采集血液之前详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在化验结果中注明。

3.2采集因素

3.2.1影响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中有12例(27.91%)是由于在采集过程中导致的误差。在采集血液进针时可能由于操作者动作不熟练或者患者不配合(如小儿)等情况,导致血流受阻,继而出现凝血及溶血等现象。可能操作者在对输液患者采集时,在输液同侧的肢体进行采集,此时血液可能被药物稀释,同时药物还可能导致血液的组成发生改变,继而影响检验结果[3]。此外,采集血液的量把握不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量与抗凝剂的比例不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其可能导致血液凝固,继而影响血液检测结果,还可能导致血液培养中的阳性率降低。

3.2.2防控措施 对于以上的问题需积极采取措施,如在检验科人员中组织选择性知识讲座,并确保医护人员与检验科人员之间的沟通,并告知其血液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采集血液之前应认真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保证患者与标本信息的一致性。采集时需要掌握血液的量,并且速度应把握好,避免搅动血液标本,否则可能损害血细胞。必须掌握好抗凝剂与血液之间的比例,以防止标本凝固现象的发生。

3.3送检因素

3.3.1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的43例中有9例(20.93%)是由于该原因导致误差的出现,在送检这一环节更多的可能是由于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或者送检的时间过长导致血液得到成分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血液标本的误差,特别是血液中的血气、血糖、血氨及血钾等的稳定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些成分检验结果可能误差更大。此外,还可能在送检的过程中大幅度的晃动标本,继而导致溶血的发生。

3.3.2防控措施 对于血液标本送检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的方法,有效避免误差的发生,对相关人员进行检验知识的补充,让其了解血液标本及时送检的重要性,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避免溶血的发生。

3.4检验因素

3.4.1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中19份(44.18%)标本是由于检验这一环节导致的误差,本环节主要集中于血液标本的检验工作,对于标本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发生变化,还可能由于未及时检验的标本保存不得当,还可能进行血清、血浆分离后未放在冰箱内封存,未及时处理标本,长时间放置均是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

3.4.2防控措施 检验这一环节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所以,要求检验科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专业的临床和检验知识。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血液标本的检测。

总之,血液检测对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严格要求,从决定采集标本开始到标本检验结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避免误差的出现,提高检验的高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金涛,唐喜军,田文芳等.78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0):40-41.

[2]魏彦刚.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8):95.

[3]张永青.有效降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321.

论文作者:陆彩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中诱发误差的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_陆彩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