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众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0
摘要:我国居民对于房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一直要求很高,现在随着思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也要求的越来越高。这必然给房屋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在有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动力,建筑设计人员就会不断发掘新的技术,不断优化房屋建筑,加强牢固性和抗震性。目前,建筑行业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的行业,所以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就很严格,尤其是现在的房屋设计对抗震防灾方面不够成熟,技术有所欠缺。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1、抗震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现在能够影响抗震性能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所以面对抗震设计工作,相关人员要选择最有利的地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展开抗震设计工作。其中形式对称、规则和刚度分布均匀的建筑结构是我们的首要选择。选择结构体系和结构材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必须满足抗震结构的具体要求,同时还要选择那些结构延性好、均匀性好以及强度和重力比值大的建筑设计。对于具体的抗震设计工作必须设置多道防线,这是因为地震作用保持的时间比较长,与此同时还有多次反复发作的可能性。专业人士对地震之后倒塌的建筑物做过分析发现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建筑物会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严重的还会出现建筑物的倒塌。这大多是由于建筑物结构被破坏,丧失承载荷载和重力的能力。所以,面对具体的抗震设计问题,要对建筑物的构件强弱关系做出一定的处理,促使其有效形成多道防线,如此一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便会得到全面提升。
2、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且地震带来的危害大、破坏性强、还具有不容易预测的特点,所以当地震一旦发生,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如果我们的房屋建筑没有抗震性,就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毁灭性破坏。所以说,房屋自身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对房屋抗震规范的抗震要求提出一定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和目标,我国房屋结构设计的抗震性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房屋的抗震技术也基本成熟,使人们群众在地震中收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但目前的房屋抗震性距离人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随着房屋的装饰越来越豪华,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并尽可能的保护房屋已经成为抗震技术应用层面的又一新方向。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如表1,该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设计人员可以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参考表1中的内容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抗震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3.1 做好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建筑施工场地的合理选择,可以选择能降低或者减少地震影响的的施工环境。这样就能适当的规避地震发生时带来的危害,从而保证居民的安全。如果地理位置选择的不当,有可能会造成地震更加剧烈,损害更加严重。所以优化选择建筑施工场地是很有必要的。
3.2 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建筑结构参数的设计对建筑的抗震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精确的结构参数能够加强建筑各个部件的刚度和强度,使其在地震中能够更好地抵御外力。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对建筑抗震能力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结构所要承受的作用力进行仔细分析,并清晰计算出来,同时对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地震发生时建筑的抗震效果,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适当修改,保证建筑结构受力参数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继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3 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在目前的建筑中,面对地震灾害频发的情况,多重抗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通常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建筑进行多重抗震设计,特别是在建筑的组成构件上。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选择延展性、刚度较好的构件作为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设置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线,加强抗震性能,形成良好的抗震防线体系。在上述情况下,当第一道防线被地震破坏后,还会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发挥实际作用,为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提供保证。此外,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以便在抗震设计中发挥更多效用。
3.4 做好建筑空间布局设计
①考虑空间结构的均衡性。在地震灾害中,建筑不仅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力,还会受到空气冲击的作用力,因此,在其抗震设计中应当考虑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从平面主轴出发,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且刚度越好,稳定性就越高,能够承受水平力的性能就越好。②考虑空间结构的简单性。建筑结构越复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更多方面,在计算相关参数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繁琐。因此,设计人员在抗震设计时应当尽可能简化设计内容,减少可能会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因素,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全面加固抗震设计,博阿正建筑的稳定性。③考虑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抗震设计是一项整体性较强的工作,并不是对建筑的部分构件加强抗震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将楼盖、建筑内部以及相应的底层结构有效结合到一起,使其在地震灾害的冲击下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对抗地震产生的作用力,这样能够避免单一结构抗震性能低下而造成建筑整体崩塌的现象,在提高各部分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总之,地震产生的破坏程度非常大,因此,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建筑的抗震设计能够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保证建筑内部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建筑地地质情况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利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29):86-87.
[2]王甲辉.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OL].建筑知识,:1(2016-06-29).
[3]黄大岸.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及提升对策简述[J/OL].建筑知识,:1(2016-04-08).
[4]任晓力.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J/OL].建筑知识,:1(2016-03-07).
[5]曹伟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探析[J/OL].建筑知识,:1(2016-03-04).
论文作者:罗昭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抗震性论文; 防线论文; 房屋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