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援助非洲简介_欧盟成员国论文

欧盟援助非洲简介_欧盟成员国论文

欧盟对非洲的援助简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欧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盟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提供者。欧盟进行援助的国家遍布全世界,在众多 的援助对象中,非洲国家是接受援助时间最长、援助范围最广的地区之一。本文就欧盟 对非洲援助活动进行追溯,并简单归纳欧盟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一、欧共体成员国对非洲援助历史回顾

欧盟对非洲的援助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欧共体成立之前,欧共体成员国对非洲的援助 。到了创立欧共体的时候,成员国也将与成员国有特殊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共同体范 畴。在1957年签订的《罗马条约》中规定双方在贸易上展开互惠合作,并以《罗马条约 》作为法律基础,设立了“海外国家和领地发展基金”,为特定国家和领地提供援助性 贷款。国家和领地开发基金共有5.1亿欧洲计算单位,受益对象都是共同体成员国的前 殖民地,其中的大部分基金播给了原法属殖民地[1](P.12)。

到了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多数殖民地取得了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为了适应国际政 治经济的变化,1963年,成员国共同与1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旨在发展贸易进行合作的《 雅温得协定》。协定规定共同体成员国与这些非洲国家将在贸易方面相互给予优惠,同 时由共同体成员国向这18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随着《雅温得协定》的签订,以贸易带动援助的方式成为双方分流的主要形式,欧共 体成立后,双方签订的第二个《雅温得协定》和《洛美协定》都是在此框架下实现的。 援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欧洲发展基金和用作贷款的欧洲投资银行自有财源(见表1)。除 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援助来自欧共体的预算,主要集中于粮食和人道主义援助。

表1 欧洲发展基金(EDF)和欧洲投资银行(EIB)提供奖金数据(1957—2000)①

单位:百万欧洲货币单位

时期 名称

EDF数额 EIB自有财源数额

1957-1962《罗马条约》EDF1 581/

1963-1968《温雅得协定》Ⅰ,EDF266664

1969-1975《温雅得协定》Ⅱ,EDF382890

1975-1980《洛美协定》Ⅰ,EDF4 3072

390

1980-1985《洛美协定》Ⅱ,EDF5 4724

685

1985-1990《洛美协定》Ⅲ,EDF6 7400

1100

1990-1995《洛美协定》Ⅳ,EDF7 10800 1200

1995-2000《洛美协定》Ⅳ,EDF8 12976 1658

注释:

①European Commission/ODI database 1999

二、欧盟成立后援非政策的调整

第四个《洛美协定》的十年里,欧洲发展基金共拨出了237亿欧洲货币单位的援助,其

中赠款就有175亿欧洲货币单位。这些数字与第三个《洛美协定》相对比,分别增长了2 20.26%和257.14%[2]。与此同时,由欧共体预算提供的援助也有近300亿欧洲货币单位 。

在第四个《洛美协定》时期共同体完成了向欧盟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对非援助政策也 开始调整。欧盟委员会在1995年对第四个《洛美协定》做中期评审时,对协定进行了修 正,尊重人权、民主原则与法治被作为合作的基本要素纳入条文。除此之外,欧盟还将 单纯的发放贷款改为直接参与制定援助项目。1996年11月20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份 绿皮书[COM(96)570final],就双方未来的合作关系提出一系列的新设想,其中包括加 强双方政治对话,内容涉及人权、民主、法治和反腐败;对不同国家在贸易上区别对待 ;加快受援国经济体制和政策的改革等[2]。

第四个《洛美协定》将要到期的上世纪90年代末,后续协定的安排成为双方非常关注 的问题。新的协定不仅体现了欧盟对整合后的外援政策的调整,还决定了今后欧盟对外 援助的趋势和走向。经过几轮磋商,欧盟与非加太国家在贝宁的科托努正式签订了《科 托努协定》。科托努协定的有效期为20年,决定逐步取消单方面的贸易优惠,并向自由 贸易过渡。在援助方面,设立了第9期欧洲发展基金,同时由欧洲投资银行提供17亿欧 元的减让性贷款。

表2 欧洲发展基金月度统计(2001.2—2004.2)②

单位:欧洲货币单位

时间

EDF援助期数 金额 时间EDF援助期数金额

2001.28

88169952002.11 7.8 380849000

2001.38

83196000

2002.12 7.8 6986792069

2001.48

17950000

2003.1 6.7.829610000

2001.57.8 57310000

2003.2 6.7.89112000

2001.12

7.8 825480500 2003.3 6.7.8238555449

2002.37.8 25308000

2003.6 7.8.9121200000

2002.47.8 148641110002003.79 88550000

2002.57.8 11011000

2003.99 92169324

2002.67.8 172895000 2003.10

9 663455000

2002.77.8 54424000

2003.11

9 336012000

2002.87.8 341948000 2003.19 11069750

2002.97.8 67758000

2004.29 1900000

2002.10

7.8 7820000

注释:

②欧盟官方网站http://europa.eu.int/comm/europeaid/projects/edf-en.htm

《科托努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调整的完成:从以贸易特惠为特 色的援助政策转为自由贸易;从注重经济援助转为注重发展援助的政治和社会内涵;从 不干预、中立色彩的援助政策到对受援国政治经济体制建设和运行的监督和介入[3]。

三、欧盟对非洲援助特点的变化

在《科托努协定》之后,欧盟对非洲的援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根据欧盟官方统计 显示,欧盟2002全年的承诺援助额比2000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达到了60亿欧元,实际 支付额也达到了52亿欧元。其中用于欧洲发展基金的款项的承诺额和支付额也分别达到 了21.11亿和19.02亿欧元[4]。2003年3月,欧盟批准了第9期EDF基金,这期基金将用于 非加太地区金融改革并一直延续到2005年。

随着欧盟的成立,特别是《科托努协定》实施之后,欧盟对非援助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

第一,援助的范围比以前更广。前两个《洛美协定》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贸易、产业和 财政方面的合作上,第三个《洛美协定》将援助范围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文化领域 ,在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保护妇女儿童权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了1999年,欧盟 援助的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和公民社会等11大 类[5],2000年9月“千年首脑峰会”更确定了“千年发展目标”,按照这个目标,2002 —2006年间欧盟的援助将延伸到社会建设,集中在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上,约占规划性 资金的27%,另外21%的资金用于支持与社会部门有关的结构调整。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欧盟现阶段的援助涉及受援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内建设各个方 面:2001年欧盟对运输部门的援助占规划性资金的31%,对宏观经济的支持占21%,其他 重要领域的资金分配为:教育和健康10.4%,饮用水和卫生7.1%,有利于政府和市民社 会的制度支持和能力建设10.8%,矿产部门5.3%。2001年是《科托努协定》签订后在正 式实施的第一年,这一年里,欧盟总计支付3.1亿欧元用于支持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 地区的经济改革,并划拨1亿欧元用于减免最贫穷国家的债务[6]。和之前的单一贸易援 助相比,欧盟的对非洲援助完成了从单一到综合,从非政治性向战略性的转变。

第二,欧盟对非洲援助的项目多是有针对性的,主要集中在帮助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 展,并为其建立配套的硬件和社会环境上。比如塞拉里昂的援助计划,欧盟通过提供基 本的教育、医疗等援助,促使当地人积极参与农业事业,提高当地社会和农村地区的生 活水平。这项计划从1993年2月一直持续到1997年2月,援助总额达300万欧元,截至199 7年2月底,计划项目126个完成80个,在建23个,停建和取消27个。欧盟委员会的评估 报告认为通过一系列的援建,当地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7]。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德国对贝宁的援助项目。援款主要用于权力下放、水资源 管理、饮水工程和环保等方面。2002年11月,第十三届贝宁—德国政府磋商会议召开, 双方确定将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作为优先的合作领域(注:中华人民共和 国外交部官方网站http://www3.fmprc.gov.cn/chn/6403.html)。

第三,援助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近年来欧盟强调增加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 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上的合作。在一些时候,他们会帮助非洲国家 调节内部矛盾,平息内部冲突。现在法国对科特迪瓦军援每年约25亿非洲法郎,派遣军 事顾问100多名;在阿比让设有军事基地,常驻海军陆战队员570人;科特迪瓦每年有30 0多人在法军校受训。1997年5月,法还曾向几内亚比绍提供200万法国法郎的预算援助 ,用于调整几内亚比绍公共机关的拖欠工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

http://wcm.fmprc.gov.cn/chn/wjb/zzjg/xos/gjlb/1882/1882x0/)

第四,欧盟在进行对非洲多层次援助的同时,十分注意和大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开展 合作,并且欧盟成员国也积极援助非洲。在《罗马条约》和《雅温得协定》时期共同体 基本不存在与其他国际组织协调合作的问题,从80年代开始欧盟注意向国际组织靠拢, 在第四个《洛美协定》中加入了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项目[8]。并和 世界银行长期合作制定减免非洲债务计划[6]。同时鼓励成员国以适当的方式援助欠发 达地区。在欧盟成员国中,法国、德国都是对外援助大国。

四、欧盟对非援助的几点分析

欧盟坚持对非洲的长期援助,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非洲国家自身情况来讲,非洲国家需要外援。长期殖民统治所形成的非洲国 家的经济结构对外部世界(尤其是对原宗主国)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使非洲国家自然地向 欧盟寻求帮助。上世纪60年代非洲接受的外部援助的数量年均为30亿美元,至90年代初 ,已达到180亿美元。其中,官方发展援助的数字1970年为429亿美元,1980年为1205亿 美元;1985年为16505亿美元;1991年为1811亿美元;1992年达18374亿美元[9](P.18) 。非洲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3%,1993年由国际金融机构和联合国提供的援助中,非洲 占45%,在欧洲联盟提供的援助中,非洲占64%。可以说,没有外援,非洲国家的国家机 器不能正常运转。

其次,欧盟对非洲援助也是有其自身考虑的。欧盟及其成员国对非洲的援助可以说是 殖民时代以来双方长期贸易传统和经济需要的延续。殖民时代宗主国为了自身利益使得 许多非洲国家形成了类型单一、结构严重失衡的国民经济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宗主国 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和市场;同样的,他们也对非洲国家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产生了强烈的 依赖,以至在现在的世界经济环境下,非洲的落后也会成为欧洲发展的阻碍。在现在的 国际化浪潮中,欧盟国家也认识到:只有与非洲国家建立更广泛的友好联系才能借用非 洲的资源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

再次,冷战结束后,对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强调已经被保护环境、反对恐 怖主义、强调民主和人权的声音所掩盖。欧盟国家认为要重视非洲国家自身问题,转变 经济干预手段,促进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实行市场化、推进其民主化进程才是解 决非洲国家问题的关键所在。种族问题、妇女问题、非法移民等问题都给欧洲国家留下 了非洲人权问题有待改善的印象,他们认为,非洲的落后不仅仅是依靠经济援助就可以 解决的,必须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建设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才能使非洲摆脱长期 的落后。

五、援助政策前景预测

欧盟援非的效果在总体上并不令人满意。四个《洛美协定》共拨给非加太地区近400亿 欧洲货币单位的资金,但是现在71个非加太国家中仍有39个属于最不发达的国家,占世 界最不发达国家的75%。这些情况促使欧盟内部与成员国对以往的援助发展政策进行反 思。但按照现在的形势分析,欧盟的对非援助不会因为非洲国家的发展缓慢而停止。在 相互依赖和需要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欧盟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随 着恐怖主义、非法移民等全球性问题的日趋凸现,对外援助也成为维持世界和平和地区 稳定的重要手段。所以,欧盟对非洲的援助一定会延续下去,而问题的关键就是以什么 样的方式在新条件下实行援助。

欧盟以及各成员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都对坚持援助非洲政策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表示肯 定。用欧盟负责发展与人道主义援助事务的委员尼而森的话说,欧盟与非洲的关系是“ 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按计划,到2006年欧盟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0.39%,其中非洲将获得大约45%的份额。

欧盟未来的援助政策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使《科托努协定》落实,如何使援助更 有效,如何做好与国家援助组织和欧盟成员国的协调,如何在扩大援助成效的同时让民 主、人权的观念在受援国得到广泛传播,使欧盟在对非的双边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等等 都是欧盟必须做出选择的问题。非洲国家的问题并不能依靠援助解决,非洲走出落后的 困境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如何建立健康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及怎样在劣势中适应WTO原 则都是非洲国家面临的考验,欧盟援助政策的成功与否,还有待长时间的检验。

标签:;  ;  

欧盟援助非洲简介_欧盟成员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