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校园:美国校园网络传输的新技术_计算机网络论文

无线校园:美国校园网络传输的新技术_计算机网络论文

无线校园——美国校区网络传输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校区论文,网络传输论文,新技术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多数大学和学院已经沉浸于各自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中,关在与世隔绝的砖式建筑中几乎200年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区的这些建筑需要安装数里长的电缆,进行综合布线,形成有线局域网以满足学生对网络的基本要求。而这种更新技术服务存在着费用昂贵和劳动密集形问题。

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出现和发展,目前美国校区网络传输进入了崭新时代。Lucent和Ciseo系统是这方面的开拓者。这两个系统允许学校及其他商业产品用户不用电缆联结即可实现Intranet和Internet的访问。Cisco系统的技术总监John Sargent博士认为,无线技术与有线电缆相比有三方面优势:

第一,无线局域网费用低。当给校园的有线设备接线时,需要有安装费和材料费,甚至可能挖路、拆墙来铺设线路。而安装无线LAN,可省略网络施工费,且网络建成后,基本上不存在线路维护费用。

第二,无线网络灵活性高、移动性强。无线LAN允许系统自由设立工作区,在教室和实验室重新设置这些工作区,而不用担心计算机引出线放在哪。在几百英尺的范围内,用户可以灵活地选取他们想要访问记录的工作场所,因此,学生能够任意移动他们的膝上电脑获取信息,把作业带回宿舍、学生会或者教室里去完成。

第三,无线网络工作方法简单。访问节点的小盒子只有十平方英寸,放置在建筑物周围。经授权的用户把以太卡插入膝上电脑,此卡接收访问点信号,即允许用户检索大学校区内部网络系统的信息,如图书馆文件、E-mails及教职工网站等。

Greenville学院的网络总管Paul Younker首先研究了布线费用。他说,在每层宿舍楼安装两三个访问节点比给每个房间安装电缆要便宜得多,访问节点设置在校区周围,确保信息能够覆盖校园各地甚至校外。整个校园布置无线网所花的费用与五个宿舍布置有线网的费用相当。此外,铺设有线网,每个教室的线缆费为25000美元,既然校园是无线,就没必要为每个教室布线。Greenville学院覆盖大约20个街区和15座建筑物,有58个访问节点延伸到全校园。

Younkers预计,今年秋天接踵而来的新生将配有膝上电脑,然后他们将得到以太卡,有效地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以访问校园及Internet信息。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系主任Allen Ruter正为该系的学生试验无线技术。他们在三个访问节点范围内购买了无线空间,使学生不论在哪里都可以方便地利用无线局域网进行信息交流来完成他们的课题项目。

Ruter指出,在早上,计算机实验室用户很少,但是,到了晚上又人满为患。如果每个人都使用计算机,有限的设备就不能取得最大效益。无线LAN访问系统可以不考虑时间和地点,按需求提供更多的可用计算机,也允许我们更合理地分配使用计算机资源。

Ruter管理的项目包括分析无线社区的影响。学生们正在进行的毕业课题探究了诸如移动环境的构成、移动技术以及无线环境下信息的发送等问题。

从安全角度讲,无线LAN抗干扰能力强,网络的保密性能好。正像实现桌面的硬连接一样,用户也需进行系统登陆进入无线外境。

标签:;  ;  

无线校园:美国校园网络传输的新技术_计算机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