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骈雅》论文_黄亚英

浅谈《骈雅》论文_黄亚英

暨南大学 文学院 广州 广东 510632

摘要:《骈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双音词词典,仿《尔雅》体例编排成文,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本文从《骈雅》一书的作者、版本、内容、体例和价值及其不足等几个方面对其略作讨论。

关键词:《骈雅》 朱谋㙔 连绵字 内容与体例 价值与不足

我国古代第一部同义词词典《尔雅》的出现,为经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使“雅学”之风蔚然兴起,继而出现了不少以“雅”命名的著作,《骈雅》[1]便是其一。《骈雅》一书是明代朱谋㙔所撰,虽是仿《尔雅》体例作训诂之学,却在“骈”字领域独树一帜,为后人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值得考究。

一、作者介绍

《骈雅》,明代朱谋㙔撰。朱谋㙔,字郁仪,一字明父,号“贞静先生”,系江西豫章人。生卒年不详,也有论者考之为“生于1543年、1624年卒(黄今许,1991[2];刘海云,2015[3])。朱谋㙔是皇室裔胄,曾被封为镇国中尉。万历年间按朝廷旨意,管理石城王府事。

朱谋㙔天性简静,喜研经书。闲暇之余皆“墐户读书,绝绮纨鲜腆之奉,贯串经史,博览羣籍”(《列朝诗集闰编第五·中尉贞静先生朱谋㙔小传》)[3]。其一生著作颇丰,据统计,凡百有十二种,“今所传只有《骈雅》《易象通》《邃古记》《水经注笺》《校正<文心雕龙>》《古今奇字辑解》《古今异林》《元览》八种”(《骈雅训纂·读骈雅识语》)[4],所有著作皆“手自缮写”,即使“稿至数易,未尝假手小胥”,可见其治学严谨之态。朱谋㙔通晓古今的渊博学识亦在其作品中展现地淋漓尽致,为当代和后世之人所敬仰。

二、《骈雅》概况

(一)成书时间及版本问题

从汉代“训诂”之学兴起至有明一代,虽有不少语言学著作,尤其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的问世,影响颇大。可未曾有关于双音词的专著,朱谋㙔为补“艺事一大歉馑”,于是“经史子流,稗官媵说,罔不搜刮条贯,依《尔雅》《广雅》体例作《骈雅》七卷”。根据《骈雅》书前朱谋㙔在“万历丁亥五月已亥朔”所作的自序和书后其子朱统鍡于“万历十五年丁亥岁五月五日”所作之跋可知,该书的最初刊刻本出现在万历年间。

《骈雅》一书虽未及时通行于世,但其版本较多。据肖蕙兰在《<骈雅>探综》[5]一文中的考证可知,今存本可分为三类二十五种,数量十分可观,兹不赘述。从选本择优的角度来说,应选七卷本中的 “豫章丛书本”。但由于馆藏限制和时间问题,笔者只好将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津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收录的《骈雅》七卷本作为底本。虽未经点校,存在一些错误,但保持了《骈雅》的原貌,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参考了魏茂林的《骈雅训纂》[4]以及相关论文,若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二)研究现状

至今对《骈雅》一书的研究并不多见。“此书初未有注”(《骈雅训纂·凡例》)[4],直到清中叶才有了魏茂林编写的《骈雅训纂》。他既为《骈雅》中的词语标明了出处,并加注音切,还在疑惑处作了标注。虽然魏氏的工作已趋于完善,但仍有不足。之后,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6]中指出了《骈雅》存在的“舛误之处”。民国时期,胡朴安[7]首次指出了《骈雅》“非字之训诂,是辞之训诂”的实质。从此,对《骈雅》一书的研究陷入沉寂。

改革开放以后,关于《骈雅》的论文公开发表的仅有五篇:黄今许《<骈雅><骈雅训纂>及其作者》(1991)[2]对作者的生平作了详细考证;肖惠兰《<骈雅>探综》[4](1998)为我们提供了《骈雅》一书的版本信息;李汉丽《<骈雅>浅探》[8](2000)主要讨论了《骈雅》中的复音词和连绵词;王艳芳等《<骈雅>及其作者朱谋㙔》[9](2001)侧重于阐述《骈雅》中包含的语义场思想;刘海云《<骈雅>的骈字研究》[3](2015)对《骈雅》中的“骈”字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较为全面。

除了这些期刊和学位论文,对《骈雅》的研究还散见于一些文章著述和语文工具书中,一般都是作为背景知识或论据一带而过,这里暂不作详细论述。

三、《骈雅》的内容与体例

(一)内容与编排体例

《骈雅》一书内容十分广博,共收录词语4552个,即1801条词条,且“皆刺取刺取古书文句典奥者”[1] ,共13目,凡7卷。内容上承袭《尔雅》的体例,分为两类:一类是释语辞,分释诂、释训2目;另一类是称名品物,分释名称、释宫、释服食、释器、释天、释地、释草、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11目。较之《尔雅》,有所改动。首先,删去了《释言》《释亲》《释乐》《释丘》《释山》《释水》和《释畜》;其次,《释亲》归入《释名称》,《释乐》归入《释器》,《释丘》《释山》《释水》归并到《释地》一处,服食类词单列一目;最后,《释虫》《释鱼》合为《释虫鱼》,《释畜》《释兽》均为《释兽》。《骈雅》体例的删减归并,并不影响其与《尔雅》拥有一致的按语义分门别类的编纂和训诂理念。同中有异,方显其精妙所在。

(二)释词方式

1.以通行语释古语、方言词和口语等。如:

《释诂》:鼃律、权舆,始也。

《释服食》:帍褾,领巾也。

《释木》:离支,荔枝也。

2.用联绵词训释联绵词。如:

《释诂》:蜿蟤,蹙聚也。

《释训》:濡需、萎腇,怯劣也。

3.同源词同条和异形词同条。如:

《释诂》:窈窕、妖蛊、姚冶、訬婧、偠绍、跐豸、娥媌、眳邈,姿媚也。

《释训》;辟倪、睥睨、晵䀣、䁹睨,侧目也。

4.异条同训和同词异训

《释诂》:缤骈、伙够、磊珂、驞駍、沸卉,众多也。

《释诂》:辛、㚌委、轮豳、㚊夡、、陾陾、甡甡、增增,众多也。

《释诂》:储与,不伸纾也。

《释训》:储与,游适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同义合条和反义合条

《释诂》:离娄,疏朗也;刼悟,分明也。

《释诂》:毣毣,微薄也;啿啿,丰厚也。

6.释义词是用类属义总括。如:

《释鸟》:竦斯、当扈、白鵺、象蛇,皆雉属也。

7.义界、描写等训诂方式的运用。如:

《释地》:山之东曰朝阳,西曰夕阳。

《释木》:罗晃之子如橄榄,其皮七出。

四、《骈雅》的价值

《骈雅》一书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常有论者认为它是“翼《尔雅》,续《方言》,广《广雅》”之作。就辞书编纂而言,它是一部双音词词典。同时也为连绵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性。

(一)从训诂学的角度来说,《骈雅》扩大了《尔雅》《广雅》的收词范围。《尔雅》“除方俗异语外,资料大多取于当时经典各书,如《易经》《诗经》等”,而《广雅》是对其进行补充,即“凡先秦两汉经传子史诗赋医书字书所有而不于《尔雅》的字大都搜罗在内”。《骈雅》则是从先秦两汉直至有明一代,除史书典籍外,医农术数杂说、诗词文赋、神话传说、民间歌谣、地理载记及其类书等皆囊括在内,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

(二)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首先,它开创了以专书训释双音词的先例,并揭示了词汇的历时演变。上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记录文字的材料有限,以单音词为主,少有复音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需要,文字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以复音词为主的趋势,这一重大改变发生在中古时期,从魏晋以后的学者对上古书籍作的注疏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

《尔雅·释诂》:“骛、务……强也。”郭璞注:“驰骛、事务、皆自勉强。”

又“苞、芜、茂,丰也。”郭璞注:“苞丛、繁芜,皆丰盛。”

《诗经·周南·樛木》:“葛藟櫐之。”孔颖达疏:“櫐,缠绕也。”

《骈雅》坚持以词语和释义俱耦的规则编写此书,这也说明双音词已渐趋丰富。

其次,连绵字的大量出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何为“连绵字”?其实,朱谋㙔在《骈雅自序》[4]中就给出了一个界定,即“乃骈二为一,骈异为同,析之则秦越,合之则肝胆。”秦越原指两个不同的诸侯国,在此比喻距离遥远;按,《汉语大词典》[10],“肝胆”比喻关系密切。由此可知,连绵字有两个音节且不可分割。但连绵字是否就是双音单纯词,沈怀兴[11]指出:“语言学史上的‘连绵字’这一术语,一般情况下都包括合成词和单纯词,并且以合成词居多,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笔下的‘连绵字’仅指双音单纯词”,持此观点的还有李运富(1991)[12]等人,他们的观点使得《现代汉语词典》[13]对“连绵字”的定义受到质疑,而在实例中也可以发现“连绵字”并不等于“双音单纯词”,就拿“珐琅”和“玛瑙”来说,它们既是连绵字也是合成词。其实,连绵字在《尔雅》中已见端倪,如:“亹亹”、“蠠没”、“缉熙”、“皇皇”、“藐藐”、“穆穆”和“栖迟”等,只是没有独立出来,直到宋代张有在其《复古编》[14]中将《连绵字》独立一卷,这也是“连绵字”这个词的最早使用。张有认识到连绵字跟字音有关,却没做出明确的定义。所以说朱谋㙔在连绵字的研究上仍具开创之功。

再次,《骈雅》一书对被释词的解释十分细微。譬如:《释诂》讲“深”时,分别解释了“深广”、“深平”、“深远”、“深空”、“深微”、“深极”、“曲深”和“緐深”等,又如:《释服食》中的“饼属”词,后有各种饼:“粉饼”、“胡饼”、“煑饼”、“餈食”、“麧饼”等。它们都是在一个共同的语素“深”、“饼”的支配下,由其程度或者实物的细微差别构成了类属词,这就是“语义场”思想的具体体现。虽然该书并未提到“语义场”这一术语,但它已经存在。

另外,异形词的收录,如:汋约-淖约;𧻷䞮-扶服-匍匐;痀慺-伛偻;录录-鹿鹿-娽娽-陆陆-碌碌(《释训》)等,也是词汇发展的一种体现。

(三)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同源词较多,如:仿佛、放𢘍、亄费、僾俙、髣髴、依稀,疑似也(《释诂》);畔换、恣睢、畔援、伴奂、跋扈,纵恣也;踌躇、蹢䠱、跢跦,犹豫也(《释训》)等,因声转而产生多种写法,它们的存在为揭示同源词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该书之不足

《骈雅》一书的贡献不容小觑,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所选之词可考证,但既未标明出处,又没有读音,读起来晦涩难当,正应了那句“其一齐书目所载往往为诸家所未窥……非乡塾陋儒、捃拾残剩者可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这也是《骈雅》在当时不十分通行的原因之一。其次,由于《骈雅》一书是朱谋㙔个人之作,因其精力有限,且搜集的资料繁多,部分词语的收录是从别的文献转录而来,并未亲自查证,所以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或者是释义有误之处,魏茂林在《骈雅训纂》的《骈雅训纂识语》中都有提到。再者就是所收录的部分词语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如:东南有人长七丈,名曰尺郭,一曰黄父;西北有人长二千里,名曰无路;西南荒有人长丈,名曰先通;东南荒有人长千里,名曰檏父(《释名称》)。还有像“人面鸟”、“食人兽”、“六足犬”和“人面兽”等词,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人们以“人”为原型想象出来的,这也说明当时人类的思想还比较封建、落后。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双面性,《骈雅》一书亦是如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亦这样说道:“然奇文僻字,搜辑良多,撷其膏腴于词章,要不为无补也。”将其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骈雅》一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明]朱谋㙔. 骈雅[M].文津阁四库全书(第七十六册)[C],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2006。

[2]黄今许.《骈雅》、《骈雅训纂》及其作者[J].龙岩师专学报,1991(02);

[3]刘海云.《骈雅》骈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清]魏茂林.骈雅训纂 [M].续修四库全书(第192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肖蕙兰.《骈雅》探综[J].文献,1998(03)

[6]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M].北京:中国书店,1983。

[8]李汉丽.《骈雅》浅探[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9]王艳芳等.《骈雅》及其作者朱谋㙔[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

[10]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11]沈怀兴.王力先生联绵字观念的变化及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

[12]李运富.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下)[J]古汉语研究,1991

[1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商务印书馆,2012

[14]刘福根.历代联绵字研究述评[J].语文研究,1997(02)

作者简介:黄亚英,女,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黄亚英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浅谈《骈雅》论文_黄亚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