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唤醒·实践论文_仇娇娇

感受·唤醒·实践论文_仇娇娇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黄家小学 25502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美育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多年来,我国教育一直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在教育实践中,在美育的培养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落实好每个学科的美育实践,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感悟生活、获得人生体验。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语文的美育功能不可小觑。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将美育渗透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去呢?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用心感受美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唤醒学生心中的美,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形成美的概念,最终鼓励学生在美的观念的指引下实践美、创造美。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体验美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是最能将美育渗透其中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的美不仅表现在纷繁多样的形式,还表现在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内容。

最能表现语文形式美的非中国的诗词歌赋莫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仗的工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给我们呈现出押韵的妙处……教学诗词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在形式上的特点,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这种形式的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在语言上是非常美的,特别是那些写景和抒情类文章。比如,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一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一个恰当的排比让我们仿佛与桂林山水融为一体,尽享其独有的美景。教学这类文章,我们不妨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反复吟咏、感同身受中体会语言的美感。

语文教材的选编都是积极向上,且极富教育价值的,这其中我们既可以领略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人间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极好的教育素材,在文本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美育也得以实现。

二、在感悟中唤醒美、认识美

好的语言和故事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文本故事再精彩,也仅仅是别人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故事反思个人生活,让学生在文本中发现自己,让他们在感悟中唤醒自己心中美的意识,并在反思和比照中形成自己心中美的概念,此所谓认识美、理解美。比如在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孩子们感受最深的是那对了不起的父子,以及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很多同学就会由文中主人公联想到自己,并由此进一步感受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法国著名将军儒贝尔曾说过:“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世间万物都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美更是如此。再如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孩子们不由得在心中升起了一股股爱国情怀和壮大祖国的使命感。毕竟,时代在进步,今非昔比,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保卫祖国呢?在拓展延伸环节,我给孩子们补充了一个环保主题的资料,阅读后孩子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原来,在当下这个和平年代,加强环保意识、文明交往、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等等也是一种爱国。

三、在生活中实践美、创造美

道德不是认知,而应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仅仅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是不够的,只有将美化为行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注重课堂美育的指导,还应关注学生课外美育的延伸,只有将课内美育和课外美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将其做到实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这样说过:“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课堂美育渗透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创造美。在学习完“父母之爱”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在家开展为期一周的“孝顺父母”主题活动,孩子们都很乐意参与,且完成得相当认真。在单元习作中很多同学都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爸爸妈妈实在太辛苦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孝敬我的妈妈”。不仅如此,很多家长也向我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

上学期在学完第二单元课文之后,结合班级学生表现,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真诚相待”主题班会,很多同学都能在全体同学面前反思自己交友中的言行,并接受了大家提供的建议。印象最深的是赵善泽同学,他是一名转校生,平时言语少、性格内向,在班级中没有朋友。班会召开过后,很多同学都主动地跟他交友,且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很多帮助,在同学们的感召下,他也开始变得乐观、开朗。课堂知识的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合,让互帮互助成为班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或许就是课堂美育的价值所在吧。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也请将美育时刻谨记心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让美育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应变成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来改变自己,感染他人,影响整个社会。只有这样,在新时代的挑战下,我们的孩子才能无所畏惧、奋勇前行。

论文作者:仇娇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5

标签:;  ;  ;  ;  ;  ;  ;  ;  

感受·唤醒·实践论文_仇娇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