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养殖蚯蚓_蚯蚓论文

如何管理养殖蚯蚓_蚯蚓论文

养殖蚯蚓如何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蚯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间翻饲育床3~4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饲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

以往的资料推荐年收获3~5次,但往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实行短期一般以一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造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3~4月更新一次。

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种蚓的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2~25公斤/平方米或1~15万条/平方米,每隔6~7天清除蚓粪一次,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6万个,孵化基每日用铁叉松动1~2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率。

前期幼蚓管理:侍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饲料中可适量添加一些腐烂水量,由少到多,逐渐加大用量,最高不可超过3公斤/平方米。

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蚓种。

标签:;  ;  

如何管理养殖蚯蚓_蚯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