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 周立民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 代亚玲
课标要求及分析:
一、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标1维度目标是知识、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诵读、理解;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古代诗词。前提条件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课标2维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运用;学习水平是经历、领悟、运用水平;学习内容是欣赏品味。前提条件是注重。
教材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学过第六单元《诗五首》中的第二首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因此,学生对诗人的人格及诗风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一首古诗,本诗题目为饯别,但内容却不是离别愁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由于本课是课外古诗词积累部分,因此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唐诗,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考,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思维敏锐,课堂活跃,并且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在第六单元学习过李白的另一首古诗词《行路难(其一)》,因此学生对诗人的人格及诗风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劣势:八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学生所处的阶段是比较活泼、外向,但是对古汉语现象发自内心的抵触,更何况古诗常有用典等修辞手法;还有社会背景的不同,都增加了学习难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标“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要求及对教材“通过阅读、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唐诗,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考”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李白的思想、诗风。
通过对课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及学情“教学过程应该重在朗读和揣摩语言”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李白的思想、诗风。
学习目标:
一、通过诵读、品析诗句,学生感受、了解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二、通过品读,教师讲解,学生感受李白的自由精神和伟大的人格,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
一、预习交流。(2分钟)
(一)情境导入:我们追随着李白的神思,梦游了“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天姥山,那瑰丽神奇的仙境让人心驰神往;我们还追溯着李白的足迹领略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让人心惊胆颤。在这两首诗里我们看到了热爱祖国河山,忧虑国家命运的李白;看到了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李白。今天,让我们再次紧追诗仙,随君登上谢脁楼,感受他波澜起伏,瞬息万变的情感,再度领略他特有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浪漫诗风。
(二)学生交流对作者的认识
(三)解题:在宣州谢脁楼设宴为官职为‘校书’的叔叔——李云饯行”,学生即可判断出诗歌的类型——饯别诗。即李白在谢朓楼这个地方送别李云。
(四)写作背景介绍(课件展示),学生间交流。
【点评:通过对李白诗歌的积累导入课文教学,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学。(8分钟)
(一) 诵读自探
1、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
2、齐声朗读诗歌。
3、先请一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4、再请一同学朗读,对比出李诗豪迈奔放的特点。
【点评:这里设计诵读环节,学生通过诵读对诗歌进一步感知,同时也可以以此导入探究学习的环节。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件出示问题
1、诗人为什么烦忧?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3、“上天揽月”的举动表现出李白怎样的内心追求?
4、用“水”比喻“愁”的妙处。
5、“散发弄扁舟”呈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
6、“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画读诗
1、分别标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与高昂的诗句。
2、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看看像什么?
3、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展示诗的写作背景)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两次。当诗人看到寥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之中。只有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4)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什么?
(5)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散发弄扁舟”的归隐生活吗?
4、看看这幅画中还能添画什么内容?
5、前文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提到,表明是白天,后文又说“欲上青天览明月”应是入夜之景,饯别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呢?
明确:白天。因为下文说的是“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诗人的想像,是一种虚实相映的写法。
【点评:通过多层次的问题铺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走进诗词,学生学习的思路清晰。突破重点】
三、质疑达标。(15分钟)
(一)讨论:重新审视这首古诗,你认为有没有写得不好的地方?
预设:1、作为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开头不太整齐,不如把它改写得整齐一点。
2、这首诗的语言太重复。如“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日、水、愁等字重复出现。
【点评:经过对诗歌内容的探究,学生能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充分激化学习动机,教师在点评中重点点评朗读的情感是否到位,是否读出波澜起伏的情感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歌情感。突破难点。】
四、互动提升。(13分钟)
(一) 李白离开了他厌倦的世俗,那他就是消极遁世吗?不是,李白是厌恶丑恶的现实,但不代表他就彻底对现实绝望了,他对未来还的充满信心。
师:你能在他的诗歌中找到这样的答案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二)学生齐诵。
(三)随笔:《我心中的李白》
写出自己对诗仙李白的认识
【点评: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练笔的环节,学生由古至今,感悟诗词的内涵,真正准确的把握诗词。】
五、归纳总结。(5分钟)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跳跃,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纵逸”风格,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另外,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点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诗词进行了总结,准确、恰当,学生理解,达到了预设的教学要求。】
总体点评:
此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培养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师重视诵读这一教学手法的落实应用,体现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悟能力,也体现出学生对诗歌语言及情感表现的感受和体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其通过语感的功能细细体味,进行欣赏和理解,以领略诗歌的语言美,通过比较学习同一主题的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并通过探究学习与拓展训练,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激发其创新力与想象力。
论文作者:周立民,代亚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李白论文; 学生论文; 诗人论文; 诗风论文; 情感论文; 诗歌论文; 点评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