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时间不要忘了在家读书_家庭教育论文

课余时间不要忘了在家读书_家庭教育论文

闲暇在家,莫忘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闲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5年5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每周五天工作制,人们的闲暇时间多了,学生也不例外。为此,学生拍手称好——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可家长们发愁了——如此多的闲暇时间,对其子女如何进行管理、教育?家庭闲暇时间的增多,一方面,为子女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挥提供了条件;而另一方面,如果让其子女自由放任,时间利用不当,毫无疑问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社会上流传着“6+1=0”(“6”指六天学校教育,“1”指一天家庭教育)的说法不是没道理的,由此而推,“5+ 2=0”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如何引导子女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对子女进行有效的家庭闲暇教育,看来是值得家长们认真考虑的问题。

家庭闲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家长在闲暇时间里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也就是在闲暇时间内引导子女科学地利用家庭闲暇时间,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家庭教育。

由于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加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使学校那种以认识活动、理性活动与逻辑思维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变相地贯穿于家庭闲暇时间之内,而本应该重视的情感交流活动、非理性活动、艺术形象思维活动和创造活动却被抛弃或淡化了。可不是吗,在子女的闲暇时间里,不少的家长给子女不是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搞题海战役就是逼其子女参加各种辅导班的学习,进行游击战。也就是说,家庭闲暇教育中绝大部分家长不大重视子女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的发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甚至可以说是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与健康,不利于子女的成长。其结果是:有些虽“成龙”了,却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儿,是温室里的花朵,一经社会风霜雨雪的侵袭便会枯萎。

家庭闲暇教育的内容、质量、方向,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德、智能和人格的发展。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的家庭闲暇教育,应起着增长社会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审美娱乐等育人的作用,而庸俗、无聊的闲暇教育,最容易使子女思想混乱,道德堕落、行为失范,甚至会违法犯罪。由此可见,家庭闲暇教育无论是对促进子女身心素质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人们对其子女在家庭闲暇时间中的自由活动,习惯上多用“禁、堵、防”的方法,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子女无意滑向不健康的闲暇活动,但这终究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往往出现“禁而不止、堵而不绝、防不胜防”的情况,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更况且今天的青少年也不同以往,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好奇心重,独立自由意识强,使得“禁堵的”教育管理方式受到挑战,稍有不慎,就适得其反,表面的“禁堵”就可能会演变成逆反心理和畸形的闲暇活动。例如:我校初三有一学生,初一、初二成绩一直是年级前5名, 初三上学期不知为什么,成绩一落千丈,上课不专心,有时独自莫名其妙地“笑”起来,班主任几次找他谈话,问不出结果;进行家访,家长说:“不可能会有这样情况出现,他在家表现不错,星期天不出门,也不看电视,都是呆在房间里看书”。几经周折,他的同桌告诉班主任:“这学期,他爸妈说初三学习紧,在家禁止看电视,到家里,就不准出门,父母都不在家,就得反锁门,他只能是卧室——客厅(电视机已搬移在父母卧室)——卫生间,三点一线的活动地,除了看书,什么也玩不成,实在无聊,一天,他忽然发现了“新大陆——电话机及电话号码薄——《信息编码指南》,“123”“124”“16811014”“16811015”“16827725”一种新鲜好奇感油然而生,他连拨了几下,听后“感觉不错”,你找到了“乐趣”,以后只要他父母不在家,他就接二连三地打电话,他家的电话费也逐渐升级:38元——56元——98元,第四个月竟126元,这就是一味的“禁、堵”,结果“防不胜防”。由此可见,家长在对其子女作必要的禁堵的同时,更应该把家庭闲暇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正面疏导和无形的渗透之中。在了解其子女闲暇需要及其走向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去进行指导,并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帮助其子女自觉地抵制不良闲暇生活的诱惑,引导他们的闲暇需要自然的由低层次向文明健康的高层次发展。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最重要的家庭原则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然而,在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家庭闲暇时间内表现不是高雅,而是粗俗,不是良心,而是势利,一些家长口头上大声斥责抹牌赌钱,而实际上却是乐此不疲,通宵达旦;一方面极力宣传“见义勇为”,而实际上遇到坏人坏事则绕道而走,生活不捡点,横蛮无理,挥金如土,淫秽书籍满屋,使其子女深受影响;欺弱凌小,大手大脚,“身教”与“言教”的巨大反差,让其子女无所适从,甚至直从“身教”贻害无穷。

时下,有些家长对其子女学习抓得确实很紧,子女在家庭闲暇内一打开电视机,就大声加以斥责,生怕影响成绩。事实,这一举止,我看并完全正确。孰不知,好的电视节目是家庭闲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电视节目除有些连续剧外其他都兼容了思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特别是少儿节目,如动画片、科幻片等更是富教于乐,它是一种现代化教育的媒体,利用适当的时间有选择性的看看电视,不仅能使其子女增长知识,扩大眼界,陶冶情操,更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古人尚且知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却要求子女“两耳不闻窗外事”实在是不应该。家庭闲暇内,让子女轻松一下,缓解那紧张的大脑,让他们有选择的看看电视,其实也可以当作一种休息,使大脑得以调剂,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这是家庭闲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闲暇教育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能使青少年迈上科学思维的道路,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今家庭教育所追求的一般是一些可见可测的知识性技能,而忽视了子女的个性需要,而要让其个性发展,就必须具有自由性兼有丰富性,此时,家庭闲暇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形式——美育就能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家庭闲暇时间是子女“当家作主”的时候,其“玩耍”的天性在家庭小天地里大都被呼唤出来,此时,家长根据自家小孩的具体情况,若能辅之以审美教育,定可使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因为在所有品质中,“美”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无论是那摄入心魄的自然美,还是那五颜六色的生活美或是艺术美,都会给视野狭窄的子女一种“悠然见南山”之感,从而使他们从欣赏美、鉴赏美再到创造美,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与创造才能,在这种家庭闲暇美育活动中,通过诸如艺术教育,观察自然美,领略社会美等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实实在在的教育,能提高子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可以说,在这种形态下培养出来的子女,在现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定能“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

另一方面,在家庭闲暇教育中施以美育的形式,是符合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需要。可塑性很大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追求,同时又具有一种成人的欲望,但他们的未成熟性,又决定了他们往往充当被管教指导的角色,可以说,他们一些正常的需求被拒绝,这必将导致他们的很多的能量被压抑,若长此以往,将会造成人性的扭曲,能使其能量渲泄的入口首当其首是美育形式。因为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娱乐性,美的形象,可让人驰聘想象;美的情感,犹如滴滴甘露可滋润心田;而美的娱乐,更可让青少年学生具有充分的安逸和余裕,可让他们去选择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然后便可尽情放松,尽情去主宰自己,其效果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所产生的影响完全超越那板着面孔,一脸严肃的教科书。美育中的真善美,本身具有丰富的吸引力,极容易被青少年学生青睐和钟爱,使他们情绪净化的同时,又能达到审美的愉悦,从而弘扬高尚的人生价值,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进而自觉地抵制那些可读性很强的浅层文化的诱惑,把日光牵引到高深层文化的脚步上来。事实上,一首优美的歌曲,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座永恒的雕塑等,都能使他们的灵魂产生强烈的震撼,这与板着面孔的说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可见,家庭闲暇教育施之以审美娱乐为首的美育,确能使刚从题海中挣扎出来的子女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方面接受了教育,一方面又产生了愉悦,其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我们家长何乐而不为?

当然,由于子女之间在年龄档次及个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庭闲暇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去进行,而不能“一刀切”。这也就是说,家庭闲暇教育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能盲目采取强制性措施,横加干涉,也不能放任自流,应从实际出发,在正确引导中进行控制和优化,做到方向正确,内容充实,方法得当,形式又能符合他们的特点。

标签:;  

课余时间不要忘了在家读书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