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技术分为三种:一是后浇沉降带,指的是地层裙房和高层主体之间的沉降问题;二是后浇收缩带,它的作用是抑制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的变形;三是后浇温度带,建筑施工中有时候会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后浇温度带来解决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哪种后浇带。后浇带有多种形式的功能,但是在建筑施工中只需要突出后浇带的一种具体功能,其他功能可以起到辅助施工的作用。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做法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是将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主楼基础梁和上层结构梁连接在一起,但要注意在连接过程中,必须要预留出后浇带的位置,等主楼施工完成后,再采用膨胀度较低的混凝土将浇筑施工进一步完善,这能够使板梁以及地梁密切连接。这种技巧有利于对沉降现象的控制,在高层主楼施工完成后就能够确定整个施工沉降量的80%,其余20%的部分一般设置永久性变形缝,之后将混凝土添置在后浇带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够缩小差量,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后浇带的设置,应该在主体施工完成以后的2个月以内,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利用好这个时机,能够使混凝土的收缩量达到一半,甚至是一半以上。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模板预设
在后浇带工程的前期,需要做好模板预设的工作。在这项工程中,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图纸的规定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对钢丝网模板进行预设,预设的同时要保证钢丝网的均匀程度,只有做好了这些前期的工作,才能保证预设模板的质量,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对后浇带进行科学设置
在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建筑的施工时,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选取之后,要进行后浇带的科学设置。在进行后浇带的设置时,要保障后浇带中平直裂缝的断面结构,和混凝土的结构相符合。如果建筑在施工时没有进行后浇带技术的施工,那么在建筑结构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的现象,导致建筑出现裂缝。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建筑的施工时,为了有效防止发生裂缝的情况,可运用后浇带的平直断面裂缝进行施工,管理要点就是对后浇带位置的选取和设置。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时,通常会把混凝土的位置设置在反弯点,不可以选取剪力墙的重点地点进行后浇带的设置,因为此处的剪力和弯矩太大。
3.3控制施工温度和浇筑时间
在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建筑的施工时,由于后浇带施工类别的各不相同,在进行实际的施工时,浇筑的时间以及施工的大致温度上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一般状况下,要在建筑施工竣工两个月之后,才可以闭合后浇带。这样做能够较好地提升建筑施工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进行建筑的具体施工时,选择时间时需要结合施工中后浇带详细的运用类别,并且在实际施工时,不仅要关注和掌握后浇带的浇筑时间,还要对施工温度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为了较好地防止沉降不均匀的状况,大多情况下都是在进行地基的沉降工作后,才开始后浇带的浇筑工作。并且要对温度方面进行严格的把控,以促进建筑施工的效率和建筑的质量。
3.4科学选择施工材料
在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建筑的施工时,混凝土是施工最重要的一种材料。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高低将会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尤其要重视每种材料的比例,调配需要具有科学性,并且视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具有延展性和收缩性的后浇带,是最适合进行建筑施工的结构。在进行实际的施工时,要严格的遵循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要科学把控混凝土材料的调配比例,管理和控制好施工中模板的侧边压力,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时发生建筑缝隙的概率。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要减少水泥浆的不必要浪费,还要控制好模板和振捣机的距离,不断地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5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
在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时,连接着后浇带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由于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建设时,施工本身存在着不可逆转的特性,因此,在进行正式的建筑施工之前,需要保证施工前期的全部工作内容都是严格按照先前设计的施工图纸来实施的,千万不可以发生违规操作的施工现象。要保障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就要尽量实施合理的配制。如果条件尚可,应进行多次的实验,因为需要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特点进行确保,使其可以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后浇带施工浇筑工作时,需要对钢丝网模块的侧边压强进行重视,确保其可以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中。而对于垂直的后浇带,进行浇筑工作时更加要注意实施较为全面的混凝土振捣工作,防止在进行振捣时钢丝网的模板出现损坏。模板支架和振捣机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过大的距离会造成混凝土的不必要浪费,过小的距离又会破坏支架。
3.7钢丝网模板的事先设置
在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建筑的施工时,要在施工之前进行钢丝网模板的评价和判断,保障钢丝网模板有较为均匀的网格分布,并且在钢丝的直径上保持一致。在实际建筑施工时,要严格管理和控制后浇带中钢筋和模板之间距离。因为不仅要避免距离过大会造成后期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够,还要防止因为距离过小会出现过度挤压的现象。要保障两边的模板支架保持较为牢固,还要方便进行拆除。假如是运用一次性的双层钢丝模板,要事先进行两层模板的绑扎,避免浇筑发生时溢浆的情况。
3.8重视对施工质量的管控
需要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结束后12h之内,进行后浇带的覆盖,可以采用草席或者麻袋等材料来进行保养,并且需要做好保湿工作和养护工作,防止因为混凝土的外层过快干燥,而对内部的水分进行挥发造成了影响。要保证后浇带浇筑的连续性,如果发生了中断的情况,就有较大的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出现不好的影响。如果在实际施工时发生中断,要保证结构主筋的长度大于主筋的直径至少50倍,还要错开接头,添加另外的钢筋。这些技术操作,需要严格的遵循建筑施工设计的规范来实施。在建筑施工竣工之后,需要对后浇带混凝土建筑的强度进行测试,还要保障混凝土的防水防渗性能,使工程项目可以满足设计需求。
3.9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及后浇带保护
第一,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是非常严格的,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观察其初凝时间,初凝时需要用压力水进行冲洗,直到骨料出现后停止,然后再将钢丝网冲洗干净。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过冲洗时间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要使用专人进行检查,根据施工图纸对时间进行预设。第二,后浇带的保护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在在后浇带缝的两侧安装防水砖,或者是在内壁上涂抹一定量的防水砂浆,使用木质模板和铁质盖子将其封盖,然后设置挡水带,为周围设置临时护栏。
4结语
在当今时代,建筑行业不仅对施工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很重视施工的效率。在建筑施工中如果遇到了问题,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障碍。对施工出现的裂缝问题,后浇带技术能够很好地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后浇带施工,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后浇带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将建筑施工做的更加完美,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香耀.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 江西建材, 2016(7):96-96.
[2] 宋加兴, 张金缀.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 四川水泥, 2017(3):221-221.
论文作者:张亚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裂缝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