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群体观_奥林匹克论文

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群体观_奥林匹克论文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群体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试论论文,群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人类的运动。奥林匹克运动趋向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群体观

On the Group Viewpoints for the Olympics

Zou Rong Li Ning Tang Honggui

(Wuhan Institut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P.C.430070)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olympics is to bring uppeople who develop totally.The olympics is a games for themankind. The olympics has a tendency for the balanceddevelopment for both mass sport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Key words】 the olympics;

mass sports;

competitivesports; group viewpoints

1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时,雅典就形成了包括体育为重要内容的教育体系。雅典体育不仅是为了备战需要,同时也是作为培养完美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把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使得心身得到全面而又协调的发展。哲学家柏拉图曾形象地把精神和身体发展不一致的人比作为“跛子”。他认为,“良好的身体锻炼要比精神改造更为重要,但是,有良好的精神,一定能锻炼好健全的身体”〔1〕。随着罗马入侵古希腊,古奥运会惨遭厄运。 罗马基督教提倡“灵肉对立论”和“禁欲主义”,使中世纪的欧洲体育除骑士训练外,全面凋敝。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地位的稳固,也逐步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人们在工业生产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的发展中,认识到体育对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巨大价值,于是把体育引入学校。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便提出“绅士教育”的主张,他吸取了古希腊教育的基本经验,认为“绅士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部分,对体育予以充分认识。进入19世纪以后,以拉格比公共学校校长托马斯·阿诺德为代表所开展的广泛的教育改革,就是利用各种户外游戏及竞技运动达到不仅锻炼学生身体,而且培养学生坚定性格、崇高思想,培养他们在未来生活中必备的领导能力。在资产阶级几个世纪的教育改革中,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体育教育的社会价值,这和古希腊的体育教育一样,都成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素材。

在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后,在大工业生产所形成工种专业化的条件下,人的身体被残酷地肢解成机器的附件,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使人身体各部分发展失调、体质下降,而且精神压力大、心理失衡。大工业生产造成都市肮脏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吸毒、赌赙等社会丑恶现象丛生,人们渴求新鲜的空气与健康的活动,孤独感使人们渴求相互接触与了解。为了解决人的全面发展和改善社会问题,奥林匹克运动肩负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最初就是想用奥林匹克现代竞技去教育颓废的法国青年。顾拜旦在奥运会上设置艺术比赛的目的就是让中世纪以来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身心重新结合起来。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一定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社会运动。这种哲学思想就是奥林匹克主义。现代《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主义的表述是这样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的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强调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奥林匹克主义,主张通过广泛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促使人,特别是青少年身心获得和谐地发展。因此,奥林匹克运动无论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有普遍的、明显的促进作用。《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促进参加奥运会竞技的人的全面发展,而是要促使所有的人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奥林匹克运动还借助于文化与体育的结合,来促进精神多方面的发展,陶冶情操,培养志趣,加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正如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所说:“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最广泛的,最完全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于一个完整的人”〔2 〕。

2 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人类的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它还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以至最大扩大到国际社会,它是全球性的,它要求人人都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宪章》中写道:“奥林匹克活动是持续的、全球性的。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盛大的体育节,即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一堂”。这表明盛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的基础在大众体育。奥运会已遍及世界,深入人心。有人认为,它的影响之大超过世界杯足球赛的两倍。在一次调查中,71%的人认为,奥运会在全球的影响是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影响的三倍、是美洲杯与戴维斯杯赛影响的十倍。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在于它担负着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战争曾是百姓最大的会聚地,只是人们会聚在一起是为了相互仇恨地杀戮。从远古以来人们就渴望停止战争,渴望拥有和平。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正是奴隶制城邦国家林立、战争频繁的时期,当时唯一能使战争平息的是古奥运会。在古奥运会前夕,无论什么战争,双方都必须立即中止战争,以实现“神圣休战”。“神圣休战”完全体现了当时人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意愿,因此有“古奥运会为和平自由之代表”的说法。

现在,人类面临的是更大的核武器的威胁,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反对战争的要求愈加迫切。奥林匹克运动力图通过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来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威胁。奥林匹克是人类为了和平的最大聚会,在这里各民族、各地域,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汇聚一处,融为一体,人们为着和平而来,怀着友谊而去。为了达到这一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选择了体育这一途径来教育人们。《奥林匹克宪章》以明确的语言表述了这一运动的宗旨:“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要吸引全世界的人来参加体育锻炼,这尤其表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不分男、女,种族,不但有健全者的运动会,还有残疾人的运动会,这充分体现了它的群众体育观。

(1)在古奥运会上,妇女不允许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 违反这一规定会招来杀身之祸。直到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 女子才突破了几千年的束缚,首次出席了大会,但这次女子参赛,并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认可。在1924年国际奥委会第22次会议上,女子才取得正式参加奥运会的权利。此后,女子参加奥运会的人数不断增加,第24届奥运会女子运动员达2477名,占运动员人数的25.9%,与男运动员的比例数由第2届奥运会的118∶1变为3.9∶1。奥运会上女子项目不断增多, 由1948年占总项目的5/17到1988年占总项目的18/23。

(2 )若只有男子参加而没有女子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不全面的,同样,若只有一部分种族参加而非所有种族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不全面的。国际奥委会在为了让所有肤色的人都能参加奥运会进行了长期努力,尤其是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做的努力。1948年后执政的南非国民党实行了种族隔离政策,这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体育中,在一些公共场所,过去很容易看到一些牌子上标明:不许白色人以外的有色人种进入。体育设施前的这些牌子,使许多有才华的有色人种运动员被排除在外,失去了必须的训练条件,失去了在竞技场上争夺冠军的机会。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就是要让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体育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运动,不应受政治家的支配,更不应成为其统治的一部分。显然,南非这种政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国际奥委会无法取消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但“我们相信体育方面所起的作用会比其它方面来得更快一些”〔3〕。 经过萨马兰奇和国际奥委会等的不懈努力,南非运动员终于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

(3)不只是健康人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要求, 伤残人有同样强烈的体育需求。伤残人奥运会是现代社会和伤残人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国际奥委会十分重视和支持伤残人奥运会。1989年国际伤残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承担起了举办伤残人奥运会的责任。同年9月, 伤残人奥委会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天市举行全会,这是推动伤残人体育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重申:体育运动不仅属于健康人,同样也属于伤残人。伤残人参加体育比赛和伤残人奥运会是挖掘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另一种潜力,是对当今社会体育的补充与发展,更是奥林匹克运动群众体育观的集中体现。

3 奥林匹克运动趋向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均衡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就是积极向大众体育渗透,与大众体育结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之一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青少年参加竞技与非竞技的体育活动,它本身包含有强烈的大众体育色彩,符合顾拜旦提出的“体育为大众”的口号。

二战以前,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的分野还不十分明显,真正的职业运动员被排除在奥运会之外,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意味着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的同时发展。二战以后,在两大阵营长期对峙、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等因素的刺激下,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分野越来越明显,形成了现代体育的两大潮流,国际奥委会逐渐感到需要特别的努力来推动大众体育,促使奥林匹克运动均衡地发展。这是因为:

3.1 现代社会对大众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这种需求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文明病”,这些文明病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过度摄入营养、缺乏锻炼、过细分工等造成的,加之现代医疗手段和效果大减,社会需要通过大众体育的方式,来改变人的健康状况。第二,科技革命使更多的人从繁重的工作解放出来,有更多的余暇时间,而在体育锻炼中度过部分余暇时间,不仅健身,而且健美、健心,大众体育深受人们的欢迎,大众体育的队伍越来越大。如纽约马拉松比赛中,用正常的发令枪已无济于事,组织者用大炮发令,惊天动地的炮声响过,人群象决堤的洪水向前涌去。

3.2 国际奥委会对大众体育的支持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际奥委会要与官方的或民间的主管组织和当局合作努力使体育运动为人类服务。大众体育与奥林匹克宪章并不矛盾,国际奥委会在经过一段观望之后,开始积极参与大众体育,如:成立“大众体育委员会”,赞助国际大众体育科学大会,发起奥林匹克日的大众体育,正式承认了国际聋哑人体育联合会(ICSDM )和国际伤残人体育联合会等。1986年,在国际奥委会的帮助下,举办了第一届“大众体育”国际代表大会,并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的主张。可见,国际奥委会正试图让高度发展的竞技运动与蓬勃兴起的大众体育结合起来。

3.3 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相互促进

在顾拜旦的体育思想中,竞技运动与大众体育是统一的。1883年顾拜旦就说过:要使100人投身于体育,必须有50人练竞技运动; 要使50人练竞技运动,必须有20人对此有所专长;要使20人有所专长,必须有5人有杰出的运动成绩。说明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不可偏废。

另外,奥运会的体育比赛将更加紧张、扣人心弦,奥运会向职业运动员的开放,意味着奥运会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运动员的竞技场,这使得奥运会的比赛观赏价值大大提高。因而奥运会比赛在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比赛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而全球性的大众体育热,使得人们身体素质普遍提高,这恰恰是高水平竞技人才成长的土壤。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继续深入发展,而且将对我国体育产生重大影响。

展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在多维的视野中,在广阔的国际社会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不只是多拿金牌,它具有深刻而明确的群众体育观和丰富的大众体育的内涵。

标签:;  ;  ;  ;  ;  ;  ;  

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群体观_奥林匹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