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图训练小学生的英语发散思维_英语论文

应用思维导图训练小学生的英语发散性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英语论文,小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教学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教育部,2012)。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发散思维是从事创造活动和取得创造成果的关键,但发散思维不是与生俱来或自发产生的,必须通过主体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方能形成。一些专家(如郑旺全,2006;何克抗,2007)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能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益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思维导图和发散性思维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它要求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主题作为主干,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它是将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符号等多种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激发联想,扩展想象,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托尼·巴赞,2000)。

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或“放射思维”。它是指,针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寻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的思维。它能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求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具有鲜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陈威,2012)。

从以上定义可知,思维导图和发散性思维都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认知基础,从一点或者中心出发,借助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打开思路,通过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形式进行扩散,将头脑中丰富的素材综合起来,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十分可行。

三、应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案例

本文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为例,谈谈在小学英语语篇拓展、词汇教学和句型操练活动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问题。

1.在语篇拓展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语篇拓展是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在学生把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中,语篇拓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教材文本的思维导图为支架开展拓展训练,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所学对话,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信息的有效输出,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其体验生活的过程,并且,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语言运用的真实性(龚亚夫、罗少茜,2003),使拓展活动科学而高效。

【教学案例1】6A Unit 5 “On the farm”的语篇内容展现了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Helen和Nancy在学校操场相遇时交流假日中各自活动的情景。文本思维导图(图1)提炼出了文章的主体脉络,可清楚地展示Nancy和Helen两家的国庆活动,能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为了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巩固拓展环节,笔者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描述自己国庆节的活动,并鼓励他们从不同的度假地点会有不同的假日活动展开联想,进行思维发散。

文本思维导图(图1)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语境信息,在其启发下,at home,in the park,in the library,in the zoo等可在不同场所开展的假日活动纷至沓来(见图2),学生发言踊跃,相互启发,思维向四面八方展开,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作品见图3-图4)。

结课前,笔者还与学生一起将他们描述的假日活动编成一首节奏明快的歌谣,大家看着色彩缤纷的思维导图,吟诵着朗朗上口的儿歌,轻松愉快地享受着美好的英语课堂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Stayed at home,watched a cartoon.

Went to a park,played with a balloon.

Visited a farm,watered a tree.

Wonderful holiday,for you and me.(吉桂凤,2009)。

这样的语篇总结和拓展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脉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知识点联想到彼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基于课文、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帮助学生将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及时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交际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在词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400多个词汇,它们都按单元分散编排在各年级英语教材中。尽管教材在编排时采用了同主题集中的形式,但许多学生学到的仍是零散的单词,没能形成紧密的单词网络,从而影响了对单词的记忆与运用。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如果孤立地记单词,那么记忆单词的容量是很有限的(汪凤炎、燕良轼,2006)。实际上,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词汇的生成与分类都是有规律、成体系的。应用思维导图学习英语词汇,可以突出词汇的逻辑性,能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新旧单词,建构词汇记忆网络,并促进发散性思维的提高。

【教学案例2】5A Unit 8 “A camping trip”一文围绕“野营旅行”展开。通过孩子们在营地相互展示各自所带物品的情景,引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词汇。B板块的生词是:a telescope,a tin-opener,a pot,a stove,a blanket和a towel。在复习语篇的基础上,笔者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中与“A camping trip”有关的词汇和本单元的目的语句式“What do you have? I have.…”,在完整的语境中完成了B板块生词的学习。在掌握了课文生词的基础上,笔者以野营活动为突破口,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物品的用途为节点进行思维发散,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野营所需物品。思维导图5的内容包括something to drink,something to eat,something to use和something to play,使得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被动地去学、记单词,而是在单元主题引导下发挥联想,积极地对所学词汇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将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链接在一起,把单词及其相互关系以类似人脑储存知识的结构排列,使繁杂、易忘、零散的英语词汇知识在人脑中更直观化、网络化和逻辑化,由“散而乱”结成“知识网”。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的积极词汇显著增加,长时记忆单词和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由于同一单词得到多次使用,学生对单词的熟悉程度就会加深,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所学单词就越可能成为积极词汇(程晓堂、郑敏,2002)。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增进学生的创造力与联想力。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见图6-图9。

3.在句型操练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任何一项语言功能都要通过一定量的操练才能真正掌握,句型教学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在教师的牵引下,按部就班进行机械性、模仿性的替换练习,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拓展性操练较少。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而且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

在句型操练时,采用思维导图开展拓展性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能引导学生从对语言的机械认识转向理解识记,进而达到长时记忆,使得操练更具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拓宽思路,有效促进自身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案例3】6B Unit 5“The seasons”介绍了“季节”的内容,所涉及的主要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有“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Why? Because it's…I can.…”等,主要单词有spring,summer,autumn,winter,sunny,cool,rainy,cloudy hot,best,because等。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是把新的语言知识点融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中,然后通过顺应和同化作用,建立新的图式和意义建构的过程(汪凤炎、燕良轼,2006)。但是,本单元涉及的季节和气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话题,没有明显的相关知识可以与其联系。如何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之成为有意义学习?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笔者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以思维导图为支架进行了以下拓展性操练教学。

上课伊始,师生通过谈话的方式回顾并复述了语篇部分的内容。通过欣赏苏先生拍摄的四组纽约照片的过程,师生一起讨论并了解了纽约四季的气候及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学习了本课的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和B板块描述天气的生词(见图10)。该活动能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景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程晓堂,2009)。

本课的功能句是“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Why? Because it's…I can.…”,如果仅仅就季节的活动来谈论最喜欢的季节,学生运用语言的选择范围比较狭窄,并且句型操练也会变得枯燥单调乏味。在学生对目的语初步掌握的基础上,笔者率先谈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夏季:“I like summer best,because in summer it's hot.I can swim and I can eat ice creams.My birthday is in summer,I can also get some nice birthday presents.”通过上述范例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接着,笔者要求学生以“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seasons.And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reasons.”为题开展小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和已经学过的英语语言知识,谈谈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掌握了教材内容,还了解了很多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知识,产生了不少联想。他们发现,holidays,fruit,food,birthday,favourite clothes,colour等都可以成为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小组讨论也激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有利于他们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小组交流环节中,由于学生观点和看法不尽相同,交流的愿望非常迫切,整个课堂活泼生动、气氛热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次活动给原本枯燥的句型操练注入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巩固和使用了单词与句型,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锻炼了发散性思维。

布鲁纳说过:“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在学生心灵中灌输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转引自莫雷,2002:20)。此时,思维导图将不同领域的内容联结在一起,以简洁明了的图式呈现知识结构,并找到最合理的组织方式,把新知识纳入过去的认知结构中,又进行了深层次的加工,帮助学生实现了认识上的跨越,找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

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语篇拓展、词汇教学,还是句型操练活动,教师扮演了领路人的角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线索或帮助学生在其思维陷入僵局时找到出路,大部分的学习都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分享来实现。学生的讨论源于思维导图的帮助,从问题焦点出发,突破思维定势,重新组织已有经验和现有信息,从多个角度并按照不同的规则对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和串联,在不同知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语言知识链,加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养成发现、创造的欲望与精神,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结束语

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常见的线性思维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问题、研究问题,不断体验新发现、积累新收获。

标签:;  ;  ;  ;  ;  ;  

用思维图训练小学生的英语发散思维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