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集体经济”探索富民强村新模式论文_李其倩

“党建+集体经济”探索富民强村新模式论文_李其倩

中共开江县委党校 636250

摘要: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乡村两级是我国治理组织的“未稍神经”,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有效结合,使之达到“1+1>2”富民强村的效果具有一定实践价值和现实研究意义。本文以以四川省开江县永兴镇柳家坪村为例,就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党建;集体经济;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既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乡村两级是我国治理组织的“未稍神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治保障,是农民走向市场凭借的有效组织资源。因此,探索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有效结合,相容共促,使之达到“1+1>2”富民强村的效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四川省开江县永兴镇柳家坪村,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努力克服资金匮乏、技术滞后、人才不足等诸多困难,积极开启“党建+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有效破解集体经济“空壳“难题,走出了一条有力有效之路。

一、实践背景及原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随着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步伐的加快,不少贫困县(市、区)、贫困乡镇、贫困村仍有不少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贫困村“一低五有”的退出标准中,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有没有村集体经济。就四川省来看,2016年计划脱贫的2350个贫困村中,已经建立集体经济的有1973个,占退出村83.96%,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村正在实施推进中。可以看出,村集体经济仍然是贫困村退出指标中的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找准农村集体经济突破方向和着力重点,促进贫困村增产增效、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推动贫困地区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仍然是农村改革发展中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

(一)实践背景

柳家坪村位于四川省开江县永兴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距县城约20公里。该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外海拔达800米,山坪如桌状,浅丘小坝相间。村内无河流、矿产,但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植被丰富。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农业用地面积6549.89亩,其中耕地面积1388.67亩、林地面积3541.22亩、荒山荒地面积1620亩,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民世代以种植玉米、水稻,养殖猪牛为主要生产方式。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531户、1982人,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8个、党员41名,2014年精准识别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04人,属典型的省定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村。

(二)原因分析

1.收入来源不畅。柳家坪村地处山区、院落分散、交通与信息均较为闭塞,区位优势相对不明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除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外几乎没有营业性收入,属于典型的“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的现实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2.发展意识欠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农村盛行[2]。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较为滞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村级组织日常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等必要支出均依赖于上级补助资金。

3.资源利用不足。土地承包到户后,村级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加上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观念淡薄,没有长远思考和规划。村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对市场供需灵敏度不高,对上级政策性扶持的资金项目争取力度不够。

二、主要探索路径及成效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该村主动加入镇域精准脱贫攻坚联合党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努力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难题,成效明显。截至2016年底脱贫119户、356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42%,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达25万元,实现了2016年底全村脱贫摘帽目标。

(一)实行“一联两带四促”模式,夯实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

积极寻求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创新建立“一联两带四促”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1. 组建“联合党委”。在帮扶单位县委组织部和永兴镇党委的统筹下,按照“贫困村+企业+富村”的模式,引导柳家坪村和何家垭口村2个贫困村党支部、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和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2个企业党支部、门坎坡村和龙头桥村2个富裕村党支部,共同组建联合党委。通过干部共配、村务共管、资源共用、基础共建、成果共享的“五位一体”运作模式,让企业为贫困村提供物质、技术、资金等支持,让富裕村为贫困村提供发展模式、技术咨询、人力支持,让贫困村为企业提供流转土地、产业基地、就近劳动力等服务,促使村向企借“优势”、村向村学“模式”、企向村借“资源”相融共促,切实将联合党委各方优势资源聚合到了柳家坪村。

2. 发挥“两带作用”。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永兴镇门坎坡村党支部“弱村变强村”的生动实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主体地位”。通过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和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党支部的帮助,发展银杏、油橄榄、中药材等产业,把脱贫奔康蓝图变为攻坚拔寨实践。通过企业联合、强村帮带、弱村互助等方式,集中联合党委集体优势,把个人致富梦想变为勤劳致富现实,使联合党委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引领脱贫致富的“指挥部”。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开展“先富党员双带行动”、“贫困党员脱贫争先行动”、“机关党员联系帮扶行动”三大行动,发挥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扛旗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实现“四促目标”。促乡村业兴。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借力开江县生态农业“221”工程,培育银杏、中药材、核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00余亩,培育牛羊鸡等养殖大户15户,预计每年增加集体经济10万元。引进国家项目,投资600万元,建成50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1个,预计前三年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20万元。促人居村美。以村容整洁为目标,硬化通村道路25公里,拓宽主道路2.5公里,修建水利设施21处,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531户,建成移动网络机站1个,有线、无线宽带网络畅通,全面开展“五改一整治”工作,整洁漂亮的美丽新村正在悄然形成。促群众家富。以促农增收为目标,通过产业带动增收、实现自主创业增收、利用网络电商创收,每个贫户均可获得租金、薪金、股金多份收入,全村2016年脱贫47户、131人,人均增收900余元。促新村人和。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规范工作运行程序,推进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每月开展1次“卫生家庭”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制作户外宣传广告20幅、宣传漫画15幅,引导全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二)建立“扩特掘新用闲”结构,拓宽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

1. 做大做强,规模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规模化种植银杏。围绕开江县两棵树、两只禽一篮菜生态农业“221”工程,建成柳家坪村密植银杏采叶园1000亩,采取“村党支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由村党支部总揽,柳家坪腾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柳家坪村银杏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牵头,将上级扶贫项目资金、帮扶部门捐助资金、产业扶持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在公司的股权,集体经济入股产生的收益按照村集体与农户2:8的比例进行分配,集体经济收益占20%。同时,农户和贫困户还可以流转土地、小额扶贫贷款、园区务工劳务收入入股,群众可获得流转土地的租金和务工的薪金和入股分红的股金三份收入。截至目前,密植银杏产业园共吸纳会员178名(其中贫困户141户),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0余亩,2016年每亩可产鲜叶800公斤,到2018年丰产后每亩可产鲜叶1000公斤,合作社产值将达240万元,人均将增收1560元、户均增收4220元。二是规模化种植高山贡米。建立联动经营机制,增强发展后劲。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3加5统”联动经营模式,整合帮扶单位帮扶资金、产业发展基金、股权量化资金、扶贫小额信贷150余万,吸纳入股会员450户(贫困户141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添发展活力。合理分配集体、农户、协会(或业主)“三方”利益,切实提高各方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合作社纯收益在2016年脱贫摘帽前,按照“7:1:2”的比例分配给农户、合作社和村集体,2016年脱贫摘帽后按照“6:1:3”的比例分配给农户、合作社和村集体。目前,全村共发展高山贡米600余亩,每亩可产贡米500公斤,按照比普通大米市场价每公斤高1.5元计算,每年可为集体增收近10万元。

2. 从无到有,项目化挖掘潜藏能源资源。一是引建光伏发电站。利用柳家坪村日照时间长、荒地荒山资源多的优势,抓牢省经信委定点帮扶开江县的契机,引入天威新能源系统工程(北就)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建设模式,投资600万元(其中公司出资300万元,村集体通过小额信贷等方式出资100万元,帮扶单位省经信委援建投资150万,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50万元),建设500KW的光伏发电站1个。建成后,每年利润收入在40万元,产生就业机会30余个。前3年发电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除用于集体归还贷款外,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还可增收10万元;第四年(2020年)起到2030年,公司和村集体按5:5分红,预计集体经济年均增收入20万元。从2031—2043年,基地发电收入全部收入归集体所有。二是引建小微电子厂。利用乡友、乡贤会议,回引在外乡友回家创办电子秤芯片加工厂1个,按照“村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建设模式,将帮扶单位捐助资金打捆使用,为引进电子芯片企业建120平米厂房1个,公司出设备搞管理,专门用于解决在村贫困户就业问题,公司和村集体利润按照“9:1”分配方式进行分配,每年至少要解决贫困户就业不少于10人,且每月工资不少于1500元。此种模式既解决了中年妇女上有老下有小就近务工的难题,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变废为宝,整体化盘活集体闲置资源。一是筑巢引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脱贫攻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建成通组通园水泥道路25公里(其中产业园区4米宽道路5公里),拓宽村主干道路2.5公里,建成3条出村道路,所有村民小组均有水泥道路相通。建成集中供水点3个、红层找水饮用水井175口、蓄水池19口、山坪塘14口,生产生活用水快捷方便。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通信(宽带)网络从无到有。高标准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配有标准化卫生室、多功能文化室和600平方米活动的广场。二是引进企业盘活集体闲置资源。路修好了,基础设施打牢了,加之植被丰富,坪地开阔,柳家坪成为种养殖企业争相投资的“香馍馍”。村集体进一步加强集体坡地、林地、荒地、蓄水池、山坪塘等闲置资源管理,引进骏达农业、仁信双禾、钦铭康等公司(业主)对集体坡地、林地、荒地、蓄水池、山坪塘等进行规模化开发,将其作为集体资金入股企业(公司),目前已流转坡地、林地、荒地面积2700亩,开发利用村级集体闲置山坪塘蓄、水池40余个,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余元。

三、经验启示

村级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后盾。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推广。

(一)理清思路,建强班子是首要。开江县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村支两委充分发挥了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脚踏实地带起搞,这才使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帮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时候,应把建好支部、培育能人作为重要内容,夯实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

(二)因地制宜,找准路子是关键。在深入分析村情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了“服务型”和“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功找到了一条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路子,这就告诉我们立足村情,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错位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

(三)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是保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是给村民办事,不断改善民生,逐步提高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这样,村民才会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才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通过建立健全村集体和村民互动“共赢”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的较快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完善的长效机制才是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J].新华网.2017.10.18

[2]冯立南,王晓东.基层党建工作视角下的困难村集体经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07).

[3]赵婧,秦首武.基层党建视角下皖南山区村集体经济研究[J],资政研究,2017(04).

论文作者:李其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党建+集体经济”探索富民强村新模式论文_李其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