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天骄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糖尿病是目前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疾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生率不断提高,但血糖控制达标率仅占25%。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对血糖控制起到显著作用。二甲双胍属于临床一线降糖药物,也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必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细胞功能缺陷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增加,导致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降低[1]。随着临床对2型糖尿病研究日渐深入,胰岛素及二甲双胍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并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本文就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价值进行简单综述,以此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必要参考价值。
1 胰岛素治疗分析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时,包括补充和替代两种治疗方法。
1.1 补充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睡前中(长)效胰岛素或定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属于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维持24h,可模拟机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适合胰岛素基础治疗[2]。每日只需注射一次,操作方便,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效胰岛素,患者依从性好。但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会增加患者的体重,因此临床上多联合药物治疗。而对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者,每日需要大剂量的胰岛素治疗,应改为胰岛素替代治疗[3]。
1.2 胰岛素替代治疗。胰岛素替代治疗中,多采用短效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可模拟人体进餐后胰岛素分泌的正常生理功能,控制餐后血糖。胰岛功能较差者,每隔4-6h注射一次[4]。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长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显著。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达峰时间快,需每隔3-4h注射一次。或每天注射超过2次的预混胰岛素,早餐、晚餐前注射补充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控制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或持续泵注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该方法优于每日多次大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使血糖迅速平稳达标。
2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是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一线首选药物[5]。若患者无二甲双胍禁忌证或肾功能损害,对超重或体重正常的患者,可在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而在联合药物治疗时,也应包括二甲双胍。在相关学者[6]研究中,随机抽取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接受饮食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临床价值高。
3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
目前对2型糖尿病治疗时,多通过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相应减少胰岛素剂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甲双胍能够促进外周胰岛素有效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强肌肉、肝脏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以此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在相关研究[7]中发现,在联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时,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了25%。而且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二甲双胍对肝糖原分解的抑制,阻止肝糖异生,提高胰岛素与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促使葡萄糖的有效摄取和利用,以此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牛东升等[8]学者研究中,对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46.4%,P<0.05。由此可见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
在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会增加患者体重及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而通过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抑制患者体重增加。在邵洋等[9]学者研究中,单纯胰岛素治疗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体重增加了4.4kg,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患者体重仅增加了0.5kg。可见,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可抑制胰岛素导致的患者体重增加,作用显著。二甲双胍可增加患者饱腹感,减少对食物的摄取,抑制患者体重增加。杨建国等[10]学者报道,单独二甲双胍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患者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可见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效果显著。
4 总结与展望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两药联合与单一用药相比,效果更为显著,血糖控制效果更好。目前胰岛素种类较多,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并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评价,以此选择最佳的胰岛素种类。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多选择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与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相一致,操作简单,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临床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以此明确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慧,王旭开.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2013,12(3):318-320.
[2]庞家莲,蒙光义,王冬晓.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J].广西医学,2014,36(6):787-792.
[3]李尚瑜.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初探[J].四川医学,2013,34(2): 309-310.
[4]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 676-677.
[5]金秀平.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5):559-560.
[6]杨长卫,马鹏飞,张建祥.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107-112.
[7]吴兴.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35(19):2905-2906.
[8]牛东升.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3):62-63.
[9]邵洋,杜强,王艳军.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4(1):34-37.
[10]杨建国,黄德妤.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66-4267.
论文作者:庞天骄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胰岛素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低血糖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