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安房产经营开发公司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结构剪力墙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时混凝土置换技术及支撑、回顶上部结构荷载施工技术,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采用此技术,既满足了结构墙体原设计要求,又保证了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同时不影响房屋的整体使用功能。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置换墙体拆除
前言
只有合理的结构体系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设计人员应当遵循规范的要求以及甲方的需要,来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而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整个体系的剪力墙布置和调整过程就是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直到按照周边均匀对称的原则将结构体系的位移与刚度趋于最合理,才能使混凝土的强度发挥最大的效能。其中的连梁作用不可忽视,其刚度将直接影响整个剪力墙结构的整体刚度。
1 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某工程项目住宅楼。
1.2 本楼地下2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12507m2,剪力墙结构。
1.3 本楼地上二层第一流水段(1―14轴)墙体砼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原设计C30,实测强度C15),本楼已施工至地上十层,采用混凝土置换方法以满足原设计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 施工工艺
支顶砼剔除钢筋修复模板支设 砼浇筑
2.1 剔凿原墙体砼之前,对原结构的洞口连梁进行有效支顶,洞口连梁支顶从首层支顶至地上三层(支顶所拆除墙体两侧洞口连梁),楼板支顶从地下二层开始支顶至地上5层,置换砼强度为C40。
2.2 每道墙体砼分两次剔除置换,保证两次砼浇筑的界面处理质量,剔除原结构混凝土时,保证不破坏钢筋。
2.3 置换混凝土的高度从二层地面标高处,一直到二层顶板底标高处。
3 注意事项
3.1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的处理,凿毛、充分湿润、接浆(或使用其他界面剂)保证连接面的质量及可靠性。
3.2砼置换施工时,注意所需材料对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特殊要求,注意所需材料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并按产品说明的要求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4 主要技术措施
4.1 采用置换方法解决混凝土强度问题:
本楼二层部分墙体砼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置换方法对原结构进行加固补强,并对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部位进行设计复核,使加固后的建筑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4.2 置换工序:
连梁下部加设型钢配合千斤顶支撑(卸荷)→墙体内侧顶板支撑(卸荷)→墙体拆除→钢筋修复→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
4.3 置换总体顺序:
需要置换墙体为本楼二层1―14轴墙体。置换工作每道墙体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置换墙体两端混凝土(暗柱),待置换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墙体中间部分混凝土的置换,最后进行门窗洞口上下侧的连梁混凝土置换,每次最多同时置换4道墙体。
4.4 置换原则:
首先检查出墙体钢筋位置,在无钢筋处间距600mm水钻钻孔,钻孔后采用静力液压机塞进孔内对墙体砼进行静力涨裂,使砼疏松,后人工进行剔凿。严禁使用风镐等振动太大的机械,以免振动对结构产生影响,墙体混凝土拆除后,将钢筋进行恢复,对钢筋网片进行修整,暗柱处如有箍筋损坏,采用开口箍筋对插焊接封闭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修整完毕验收合格后,支设墙体模板、浇筑混凝土(C40)。
4.5 施工方法
4.5.1 脚手架搭设及窗口型钢支撑卸荷
4.5.1.1 外墙从室外地面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架体高8米。立杆横向间距1.25米,纵向间距1.5米,步距1.4米,在二层顶板下返一米位置铺满一层脚手板,作为施工操作平台,以便于浇筑二层墙体混凝土。在三层顶板位置铺满一层脚手板,作为操作工人的安全防护。
4.5.1.2 墙体内侧顶板支撑采用满堂红碗扣架卸荷,碗扣架距墙体内侧保留600mm工作面,碗扣架柱距为1200mm,第一道扫地杆距地400mm,第二、三道横杆间距900mm。碗扣架顶部可调托座上沿墙体方向放置100*100木方。碗扣架搭设从地下二层起至5层施工部位顶板,该架体一次搭设完成,墙体置换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严禁在碗扣架还未搭设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墙体拆除。
4.5.1.3 外墙窗洞口连梁采用型钢配合千斤顶卸荷,型钢采用16#H型钢,型钢两端焊接钢板。型钢配合千斤顶从首层起至四层外窗洞口顶部连梁。型钢支撑距窗间墙体200mm,留出足够支模板的工作面,型钢配合千斤顶。
4.5.2 墙体拆除
墙体拆除从二层楼板地面标高一直到二层顶板底,混凝土拆除采用人工剔凿,保留原有钢筋。为加快进度,可采用墙体两面同时开始剔凿的办法,在剔凿之前用红外线探测出墙体钢筋的位置,先用水钻打间隔600mm的洞口便于剔凿,剔凿产生的混凝土垃圾及时清走。对拆除墙体处楼板和结构主体进行变形和稳定性的监测。
4.5.3 钢筋修复
墙体混凝土剔除后,将钢筋附着的混凝土清除,对剔凿过程中被破坏的钢筋进行代换处理。原有钢筋绑扎丝拆除,对钢筋重新绑扎,绑扎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合模。
4.5.4 模板支设
4.5.4.1 模板配置
根据墙体高度配置模板,二层墙体内、外侧模板配置高度至二层顶板底高度,墙体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沿高度方向在多层板背面钉100mm*50mm木方,竖向木方间距300mm要求木方宽度、高度一致,表面平整无死结,水平向以双排钢管布置,用对拉螺栓解决混凝土侧压力,垂直间距下密上疏,自下而上固定。底层穿墙螺栓距楼板100mm,其上3道间距300mm其余间距500mm,穿墙螺栓直径14mm,模板上端部沿通长方向布置角铁。拼缝间隙不大于2mm,若大于2mm,可用海绵条塞填。
4.5.4.2 模板安装
钢筋隐检合格后,沿地面铺20mm厚的水泥砂浆,拉线找平。弹好模板控制线,垫好垫块后,根据模板控制线,开始支设模板。先安装一侧的模板,穿好螺杆后,在安装另一面模板。当模板及螺杆安装就位后,收紧模板。在其背面的螺杆位置加两道钢管,根据模板控制线,加设蝶形阀和螺母控制墙体厚度。顶部的空隙用海绵条填塞密实。
支模时,在首层墙体上端设置楔形漏斗,漏斗位置要高于浇筑混凝土面200mm,便于混凝土灌注以及浇筑密实。
4.5.5 混凝土浇筑
模板支立验收完毕后,采用C40自密实混凝土从墙体浇注口浇注入模,采用两侧橡皮锤振击模板的办法振捣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一次到位,保证混凝土的入模高度,以使模内混凝土浇筑密实到位,楔形部位混凝土拆模后立即剔凿干净。同时除按照规范要求留置试块以外,再多留两组同条件试块用以实时得到混凝土强度,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置换。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结论,采用置换方法对混凝土强度偏低的竖向构件加固,效果明显,且因为施工置换材料采用无收缩混凝土灌浆料,施工工期短,混凝土结合良好,浇筑密实,外观质量良好。墙置换加固后,可以满足原设计功能的使用要求,且对原结构耐久性不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贺志勇.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10(02).
[2]韩祎霞,成吉.浅析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J].煤炭工程,2010(01).
论文作者:那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墙体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强度论文; 二层论文; 顶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