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期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是搞社科信息编辑加工的,我们的事业,随着社科界面临的挑战,也存在一个适应市场、创新求变和生存、发展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价值取向更注重经济实惠,这无不给社科界以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冲击波下,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受到了挑战。就有人提出:“社会科学不是生产力”;还有人提出:“社会科学人才已是结构性过剩”,“应当大量压缩这方面人才”;许多地方社科院的学术殿堂,变成了创收的地方。《光明日报》去年底在一篇题为《地方社会科学院、所的现状、问题与前景》的文章中提出:社科院、社科联目前陷入窘境。主要表现为:(1)地位尴尬;(2)经费拮据;(3)设施落后;(4)人才流失。所谓地位尴尬,是说这些单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与领导及领导机关的关系似重似轻,似亲似疏,似乎没有什么地位和作用,因而提出社会科学要争取社会地位的问题;所谓经费拮据,是指靠吃有限的“皇粮”,依赖政府“输氧”拨款,很难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所谓设施落后,是指工作手段仍停留在“一支笔,一叠纸,两只手,两条腿”的水平,缺乏现代化手段;所谓人才流失,是指科研人员或工作骨干,纷纷离开社科战线,流向待遇较优的其他地区或行业,说什么“孔雀东南飞,一去不返回”。
社科单位的命运如此,而一些远离现实社会的学科、专业,其命运,不仅受到冷遇,还有被取消的可能。据报载,去年各地高校某些人文方面的专业已压减了招生人数,市场上暂时显示不出经济效益的一些专业被取消或停办。有一个大学历史系主任说,前几年招收研究生,生源选择的是比例是20∶1,但现在招一人,就一二个人报考,导师反而成了被学生选择的对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了社科界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社科界的这些问题,又必然对我们从事社科报刊编辑出版事业的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报刊业市场中,现在最热门,最“火”的是大众化的、具有实用性、纪实性、娱乐性的文化综合类报刊,而严肃的报刊,特别是社科期刊中的专业理论期刊,则面临更多的危机。市场经济需要理论引导,但市场经济也会引发一些人对急功近利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形成不利于学术和专业理论期刊的客观环境。由于社科期刊其价值和效益具有间接潜在性、迟效滞后性、稳定长远性,它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快节奏性、实现利益的选择性等不相一致,的确使社科期刊暂时处于不利的境地。出现了许多危机,诸如:稿源危机、读者接受危机、发行危机、办刊经费危机等等。如何迎接这个挑战,走出困境,求得发展,是社科报刊界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⒈首先,还是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迎接时代的挑战。要看到市场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一定文化土壤来培育,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会为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我们增强时代意识,努力开创期刊生存的优良环境,面向读者,背靠作者,切实抓好自身的工作,我们总会摆脱困境,走向兴盛的。
社科期刊要摒弃只追求“阳春白雪”和为学术而学术的传统观念,树立研究“下里巴人”,服务“下里巴人”的指导思想。在进行基础学术理论研究的同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应用研究。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瞄准转轨、改革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组发有份量的文章,为改革开放提供新思想、新方法、新经验。
⒉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扩大发行量、提高阅读率,增强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提高质量,可在新、实、活、精、特方面下点功夫。所谓新,就是开拓新领域、新立意、新课题,展示新观点、新视角,提供新信息、新资料;所谓实,就是所刊布的成果应具有科学、真实、充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较多的面向现实,做到切实、务实;所谓活,就是坚持“双百方针”,文字要流畅、清新,版式要活泼多变;所谓精,就是文章精练简要,较少水分;所谓特,就是富有特色,包括选材编排特色、服务特色。
⒊在遵循办刊规律的同时,积极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可借鉴一些省市的作法,设立社科期刊出版基金、社科期刊投资公司及专业期刊出版基金。采取财政拨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社会集资一点的办法,广开财路,多种渠道集资办刊,共同创业。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多,例如广州的《广州文艺》,从去年起,已由广州市文联与深圳中达工贸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承担一切办刊费用,并对刊物从总体决策到具体经营进行实质性参与。北京等地的许多家刊物也正酝酿采用类似的方式办刊。今年4月,我参加了一次中央党校科研部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实际上是他们创办的一份新期刊:《理论前沿》的消息发布会。这个《理论前沿》,就是中央党校主办,4家企业、公司协办。这4家企业有: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山东莱阳动力机械总厂、湖南衡阳中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刊物胡锦涛给写了发刊词,比较权威。中央党校都这么办,我们采取这种办法应没有什么问题。这种办法,实际上是由企业承担一些办刊经费,由办刊单位利用刊物广告园地,为企业扩大宣传,做到优势互补。这对我们这些办刊经费紧张的社科期刊编辑部门来说,确是一条值得借鉴的门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有一位魏杰教授,也是我们中心的顾问,他就与一些企业挂钩,同时进行着六七个项目的研究,企业给他提供的经费就有几十万元之多。他与亚洲第一大的云南玉溪卷烟厂厂长合作写书,刚出完,就一抢而光。他认为,不能为研究理论而研究,而应让理论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他的这一经验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又成功地指导实践,智力就商品化了,学术就市场化了。这也是一条我们值得借鉴的办刊经验。
⒋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创新求变,争取读者。中国有句古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种总要比对手高一筹的自信,已在今天的许多报刊出版部门普遍存在。许多期刊面对市场竞争,为了比对手高一筹,对刊名、封面、版式、栏目、内容等方面都大胆进行调整,向大众化、实用化、生活化靠拢。如像《广东青年》改名《黄金时代》,《河北青年》改名《青春岁月》,《湖北妇女》改名《知音》,《河北文学》改名《当代人》;《湖南文学》、《四川文学》新开辟了“明星园”,“玫瑰门”,“旧浪新潮”等栏目;而《北京文学》,《雨花》,从大众日常生活入手,增加了“真情世界”,“生活指南”,“婚恋启示”等内容。这些创新求变,其目的均为增强刊物可读性,以争取读者。我们的社科报刊,当然不能搞得花里胡哨,但在坚持我们的学术性、严肃性的同时,上述这些刊物创新求变的思路,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还有一个连锁服务的思想,也值得我们考虑。连锁经营是目前商业界的热门话题。所谓连锁经营,就是成套供应,锁链式的经营,你买了其中一种,还想买第二种,第三种,否则就不完整。这个构思,已发展到报刊出版界。目前,许多出版部门都搞连锁服务,出系列刊物。例如:中国少儿出版社出了“婴儿大世界”、“幼儿大世界”、“作文大世界”、“字帖大世界”;有的出版“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小百科全书”;河南人民出版社出了许多历史套书,有:宦官、奸臣、贪官、状元、游侠传;有昏君、后妃、皇子、公子传;有《中国历代名君》、《中国历代名臣》、《中国历代名将》。最近几年才成立的“学习出版社”,一成立,就推出一套理论系列出版物,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关于税收制度改革”等。内容都是当前大家迫切想要了解的,贴近时代,实用性强,销路很好。这些思路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