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生的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
顾 佳 浙江宁波镇海职教中心 315201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永无止境。音乐教学更是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摸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美和感悟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课上获得别的学科从未有过的快乐感受和心灵的撞击。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式欣赏教学的策略很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高生 音乐欣赏 体验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与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与创作者(通过音响)进行情感对话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作品与教师的对话中,创造出多重的意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积极体验、感悟、理解、发现,必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创性,这样获得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有价值、有意义的。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所以,我觉得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就是“体验”。不同乐曲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充分体验音乐。然而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中,究竟该怎样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更好地理解音乐呢?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在哼唱中体验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欣赏音乐的入门钥匙。我们知道每首乐曲都有它的主旋律,能够“捕捉”到它的主旋律,就能帮助我们欣赏、辨别和记住它。所以对欣赏作品的主旋律进行哼唱是熟悉作品和感悟作品的有效手段,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哼唱中,音乐作品的真正含意才能被学生理解、接受。
如在欣赏第四单元“璀璨的器乐”(刘五华主编)——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时,我让学生反复哼唱命运主题:2/4 03 33︱1-︱02 22︱7-︱7-︱。因为在这部宏伟的交响曲中,最有特点也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一开始的命运敲门动机,它是整部交响曲的核心动机,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它的音响有时阴暗凶险,有时欢愉和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则悲戚和低沉,有如模糊的回忆一般。在第一乐章中,这动机是第一主题的骨架,又是第二主题低音部的伴奏,同时还是结尾段的基础。一句话,它的节奏型贯穿着整个乐章,支配着整个乐章神速的发展。其次在让学生哼唱英雄主题,熟悉了这两个主题后,学生在欣赏中感觉很轻松了。
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课前设计了一个感受音乐作品的环节,深情地为学生演唱了一首《化蝶》。学生仿佛都被老师的歌声打动了,此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轻声用La哼唱。因为此歌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爱情主题提炼而成的,爱情主题在这个作品中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会把人们引向神化般的仙境,它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熟悉此旋律后再去欣赏何占豪、陈钢的这部原作,定会让你感到莫大的惊喜。
可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加上适当的哼唱,对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想象中体验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离不开想象,而曲作家是以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的,学生则凭借音响的感知来展开音乐的想象活动,来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感情的。正如贝多芬所说的:“当我作曲的时候,总是心里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学生通过心理活动及设身处地的联想,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在想象中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情感及由作曲家描绘的音画产生想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欣赏第四单元“璀璨的器乐”——中国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一课中,初听时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仔细聆听这首优美的乐曲,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告诉学生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的内容,等到第二遍分段听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更深地感受和体验。再次聆听全曲时,学生们便能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同时也使得他们能更加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再如在欣赏鲍罗丁的交响音画作品《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时,可让学生听音乐联想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音乐只是一种符号,却能够点燃人们心中想象的火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音乐内容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在加上学生的审美经验不足,他们的联想与想象往往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些差异,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并对所听的音乐发表自己的独立感受和见解,从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三、在对比中体验
俗话说:“比一比方知个中乾坤,较一较能晓其中百味。”有比较才能鉴别。在音乐欣赏中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知识和能力都能不断提高,这是每一位教师永远的追求。
欣赏中对比的范围是很广的,有同一首作品各乐段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种题材不同乐器演奏的对比。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若能准确地分析、比较音乐中存在的对比因素,无疑会加深欣赏者对音乐的体验,提高欣赏音乐的兴趣。音乐作品中有许多经典名曲往往有不同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多听听不同的演奏(唱)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染,在内心与作品形成共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欣赏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除管弦乐外、还有混声合唱等表演形式,教师可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管弦乐队的演奏充分体现了“圆舞曲之王”的音乐风格,让人领略到维也纳圆舞曲的特色。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它采用顿挫跳跃的节奏,炽热欢腾,华丽辉煌,进一步表现了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象,最后在“暴风骤雨”般的音响中结束。而混声合唱使人感到人声丰富的表现力,仿佛使人看到壮丽多姿的多瑙河风光,给人以无穷的活力和生机。
再如欣赏第三单元中国民歌《茉莉花》时,老师可选用江苏与东北的《茉莉花》进行对比赏析,体验音乐作品中歌曲的情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气质、生活的纯真与美好在音乐中的表现。
的确,不同的表演形式,给人以不同的听觉反应和审美感受,这种有比较的欣赏对于提高音乐鉴赏水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四、在角色中体验
职高的学生个性鲜明、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形象思维,抓住这个特点,在欣赏时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就会很自然地进入角色。如在音乐欣赏模块十(高铁主编)——《拉德斯基进行曲》等一些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乐曲,我常常会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或拍击节奏,自己创编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感受音乐特点,参与创造音乐,充分体验音乐的情感。再如欣赏模块六——歌剧《白毛女》中杨白老和喜儿的音乐形象时,我让学生通过对唱、表演唱、舞蹈等形式进行角色体验。在音乐体验中,每当学生有创造性的表演,我都予以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爱好音乐、投入音乐的情绪,可以达到展示自己、发现自己、增强自信的目的。
总之,体验式欣赏教学就是把体验作为学生主体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借助体验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它拥有极大的发展运用空间,通过乐曲的旋律哼唱、联想、比较、角色体验,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曲交融、与景交融、与教学活动产生一种共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启发他们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能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音乐特有的魅力,也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音乐给人以美的感受,给人以愉悦,给人以丰富的情感。它是心灵的、精神的、智慧的充实和启示,是文化修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一门美化人的科学。
论文作者:顾 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作品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音乐作品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