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市政公共工程来说,通常都是以大型公共工程为主,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环节多、施工环境恶劣、涉及工种多等特点。市政公共工程直接关乎着社会群众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全面发挥市政工程的积极作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做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为市政工程发展奠定技术。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项目管理内涵与实施意义,进而提出市政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最后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市政公共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意义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当今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据有关调查显示,在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并在近些年发展中城市人口数量还在持续增长,这就需要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市政公共工程(下文简称“市政工程”)直接关乎着民生,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新时期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市政工程的效用,需要确保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安全、效率,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结合的施工环节、施工阶段、施工方案等特性,将工程项目进行划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实现市政工程最终的建设目标。
1、工程项目管理含义与实施意义
1.1含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机构受到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的规定标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有组织、全过程、分段性的管理服务。管理企业不直接参与到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各项合同内容,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但需要按照规定标准,协同业主和工程相关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的委托履行管理责任。
1.2项目管理实施的意义
管理工作对任何工程来说都非常重要。市政工程与普通房建工程有着明显差异性,不仅工程量大,其施工难度也非常高。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方面来说,项目管理机构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需要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工程协调、监督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工作。也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和管理人员配合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效率、安全、成本,对整个市政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全面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研究,发挥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益。
2、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项目管理认识不高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施工效率和成本等方面,最终造成施工质量隐患。在项目工程施工当中,由于项目管理工作实施不够严格,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行人,造成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最终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并未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为了能够减少施工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空间,在施工中随意调整细节内容,从而增加了工程整体的质量风险;
其次,施工材料是市政工程建设的基础,通常占据工程整体造价的65%以上,所以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材料上动手脚,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质量;
最后,项目管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政府部门没有积极参与到项目管理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起到工程监督作用,很多监督工作通常只是一种过场。
2.2施工单位问题
从市政工程建设层面上分析,施工单位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效率、造价、安全。随着当即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些许漏洞和薄弱环节,如内部项目承包制度分包单位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业主向项目管理单位支付更高的费用,从一定层面上减少了工程整体效益。与此同时,部分施工单位采用挂靠的形式,导致很多不满足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参与进来,再加上项目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最终会影响到市政工程本身。市政工程项目本身就十分复杂,如果在项目施工中没有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很多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工艺就存在着缺陷,这些都会导致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的不可控性。
2.3项目管理制度问题
项目管理可以认作为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市政工程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市政工程量大、施工复杂,在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遗漏或疏忽问题,从而影响到市政工程建设效益。针对此类问题,究根结底是因为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相关标准没有落实到位。制度作为开展项目工程的基础,如果缺乏制度上的支持,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秩序。虽然每个施工单位、管理单位都有一套固有的制度,但如果制度落实力度无法保证,很多制度只体现在书面上,就无法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再者,很多管理制度相对死板,无论是进行哪个施工环节都采用一套施工制度,无法彰显施工制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致使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市政工程的建设标准。
2.4政府部门管理问题
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不是经济效益,作为一项公共工程主要是注重公共性和社会性。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直接与市政府、市委工作评价有关,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市政工程十分注重。但更多是对工程本身的重视,如外部形象等,而忽视了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过于追求绩效、进程、数量,最终造成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无法符合公共要求标准。与此同时,很多政府方面的项目负责人,往往忽视了工程建设的监督工作,工程管理工作更多是走过场,从而给市政工程建设埋下了巨大隐患。
3、加强市政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对策
对于项目管理来说,需要将项目工程进行划分,实现精细化管理,分别对工程质量、效率、安全、成本进行管理,从而完成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目标,发挥市政工程的公共效益。
3.1建设周期管理
想要确保市政工程在合同要求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甚至是缩短建设周期,就必须要强化各个工种、各施工环节的协调性。从市政工程建设情况层面说,市政工程施工要多工种施工,并且在实际施工当中需要采用多种施工器械。所以,在市政工程正式施工前,要事先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分析,将整个市政工程建设目标进行划分,对不合理的施工环节进行优化调整,这样即可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协调性,需要做好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加强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让各部分施工人员相协调,避免在施工中产生矛盾、冲突等问题,从而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强化成本管理
在市政工程建设当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今大部分市政工程都是采用PPP模式,也就是政府、企业联合建设,这就让市政工程和经济效益相挂钩,对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减少市政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项目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在建设中要贯彻“高质量、低成本”的理念。与此同时,需要结合市政工程的建设目标和现场施工条件,对工程主体、客观环境、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定合理的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标准。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完善的工程造价分析、核算系统,保证工程项目有据可依。管理机构要组建成本管理小组,主要是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工作,减少工程建设中资金流失问题。
在市政工程正式实施前,需要成本管理人员充分考虑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各项因素,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案,对市政工程资料进行优化配置,在保证不影响市政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材料购入量,并选择质优价优的施工材料。由于施工材料占据工程总建设成本的一大半,这就要关注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分类保管各种施工材料,实现统一管理叫那,同时也能够减少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损失。此外,需要对施工相关的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机械设备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可以正常运转。
3.3加强质量管理
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做好材料和机械管理
由于施工材料占据项目工程总造价的大部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保证利润空间、减少成本,常常工会在施工材料上做手脚,这就需要全面加强工程材料的管理工作,加强材料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与此同时,施工设备作为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市政工程机械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市政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当中,注意机械设备的应用,并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确保施工机械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加强施工环境控制
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点,即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这就要做好施工环境控制工作。需要管理人员事先明确市政工程的主体特点,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环境质量,为市政工程施工提供环境支持。管理人员需要事先明确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制度标准,构建文明的施工环境,尽可能避免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如雨雪天、大风天、大雾天、夜间施工等,如果工期较紧需要夜间施工,需要保证照明度,并以地面施工为主,保证施工现场秩序,从而为工程施工营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3)加强施工工序控制
从市政工程施工方面出发,加强施工工序的控制工作尤为重要,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抓住施工细节,从微观层面上的控制,保证宏观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规定的工序标准进行。做好施工过程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常施工是确保质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每位施工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施工秩序;
第二,做好施工过程控制,主要是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等进行管理,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各项因素的控制工作机,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可以保质保量完成;
第三,全面检查在施工当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在市政工程建设当中的判定标准就是施工质量,通过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全面掌握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标准,针对性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将项目施工划分为各个阶段,进行精细化质量控制,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质量控制当中,把质量影响因素降低到可控范围内,提出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及允许误差范围,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3.4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想要更好的做好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不断的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流程,这也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施工安全管理流程除了有施工计划、材料运输、技术控制等,同时也包括材料管理、施工管理、工程验收等多个环节。施工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流程,保证施工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加强各个施工流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填补施工安全漏洞,这样即可减少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因素,提高作业安全。在施工安全管理中,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明确安全管理目的。在施工安全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而不是盲目追求施工效率和利益空间,要结合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实施作业,明确质量、效率、成本、安全之间的辩证管理,这样即可提高市政工程的综合效益;
(2)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权责。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认清自身的权责,掌握岗位的工作范围,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益。同时也要确定人员资质,这也是管理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预审、复审、后审等工作,确保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3)在施工之前,需要事先做好交接检查工作,同时要认真填写调查报告记录,这样即可为后续市政工程施工提供有效依据。如果是高危施工环节需要采用巡检和旁站的方法,保证各施工环节危险因素的可控性,从而为安全施工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全面发挥市政工程的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就必须要做好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针对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现存的问题,需要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方面,从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方面出发,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市政工程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剑尧.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6):44-47.
[2]陈洪海.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6):283-284.
[3]张胜祥.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246-247.
[4]李镇江.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4):666-667.
[5]钟少坚.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4(9):44-45.
论文作者:黄健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市政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