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式童帽中的晋绣艺术—以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藏品为例
文 郭 红
[摘 要] 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保存的晋式童帽,技法多样、色彩浓艳、内容丰富,是晋绣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民俗文物与晋绣作品的实物例证。
[关键词] 晋式童帽;晋绣艺术;技法;色彩;内容
帽为首服。首服,也称冠帽、头巾,即着于头部的服饰。在中国古代,首服是非常重要的。童帽虽为儿童所佩戴,除首服的重要性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情怀。童帽范畴以12岁为界,一般是指儿童12岁以前佩戴的帽子。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交流中心)现存清至20世纪60年代各式童帽500余顶,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过程中,通过分类整理,挖掘内涵,策划了“帽美如花 童年记忆”展览。该展览列入2017年山西省文物局巡展工程,先后在山西省艺术博物馆、晋城市博物馆、福建民俗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进行了展出,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以交流中心藏品为例,对晋式童帽上所体现的晋绣艺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晋绣这一民间艺术。
呸,呸。每次巡逻前,我都会朝自己掌心吐两口唾沫,给自己壮一下胆。果不其然,吐过唾沫之后,我感觉力量和胆量都比原来大了一些。事实上,每次出门前,我都给自己假设了种种不幸的场面,这样,每次巡逻时,我都怀着荆轲刺秦一样的悲壮心情。
晋式童帽,顾名思义,是指山西广大地区儿童所佩戴的帽子。晋绣,即山西刺绣,因地域文化与民间传统习俗的不同,在刺绣上也体现出不同特点,其中以晋北刺绣、晋南刺绣、晋东南刺绣最具代表性。有学者对晋绣做出了“晋绣以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纯朴、构图严谨、造型夸张、绣工精致、色彩鲜艳、质朴而厚、自立而重、根深而挺、自强而秀的浓郁地方特色,在民间刺绣中独树一帜”的评价。交流中心晋式童帽,将晋绣的技法、色彩、题材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民俗文物与晋绣作品的实物见证。
一、技法多样
晋绣有别于四大名绣的软绣,为硬质绣,立体感强成为晋绣的一大特点。晋绣多由民间妇女制作,作品多为随身使用的生活用品,包括帽、肚兜、鞋垫等服饰以及枕顶、扇套、荷包等生活用品。童帽作为晋绣最主要的作品,在技法上,主要包括平(牵)绣、布贴绣、钉线(纸)绣、锁绣、打籽绣、堆(锦)绣等。既有一种技法的作品,更多的则是多种技法融合的表现,如这顶小帽(图1),融平绣、布贴绣、拉锁绣等技法于一身,相得益彰;在绣线的选择上,棉线、丝线皆有,民间多用棉线,既是经济上的需要,也是晋绣硬绣做法的需求;在材质的选择上,以棉布、绸缎为主。
1.平绣。平绣是晋绣最主要、最常用的针法,以直线组成,绣线从纹样轮廓的一边起针,一直绣到轮廓的另一边落针。平绣要求针脚排列整齐,绣线均匀且不露底布。全国各地平绣技法和特征各有不同,晋式平绣多施于硬质地绣品上,多使用牵针,即将丝线牵紧,所成纹饰极有立体感,故晋绣亦称牵绣。
从交流中心保存的平绣童帽看,以凉帽、夹帽居多,刺绣部位主要集中在前额、帽顶、花耳、护脖上,题材多以花卉、禽类为主,采用多色绣线,有的一片花叶就有3~4个色差。如这顶民国黑缎地平绣莲花牡丹纹夹帽(图2),帽身平绣大朵牡丹、佛手,两片帽顶分别绣出对称的莲花纹饰。牡丹以黄、深粉、浅粉、淡粉四色绣出,色彩搭配得当,富有立体感。而整顶帽所用绣颜色达到七八种之多,让黑色的帽身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除以上诸种绣法外,堆锦、拉锁绣、攒花、盘金等,在童帽中也都有所体现。
图1清黑缎地平绣花卉接红缎顶绣蝠纹夹帽
图2民国黑缎地平绣莲花牡丹纹夹帽
图3清黑缎地打籽绣花蝶纹莲顶凉帽
图4民国黑缎地布贴绣蝠纹夹帽
图5民国黑缎地贴补绣石榴花蝶纹狮头帽
图6民国黑布地钉线绣蝙蝠纹连尾凉帽
以动物植物本身的色彩来表现是晋式童帽色彩运用中的一个规律,尤其是在虎头帽上,可谓惟妙惟肖。虎头帽是我国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是母亲给新生儿和幼儿缝制的,一针一线都倾注了浓浓的母爱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这顶清代的虎头风帽(图9),以黑色、红色或黄色布料作为帽子底料,包括土黄、橘黄、淡黄、鹅黄等黄色系列颜色的布贴补出虎身,虎身用墨线彩绘方式或黑线平绣表现虎纹,虎面大多以红缎为口,绿缎为眉,使帽子在色彩、形象上,以虎为样,形象逼真。
5.剪纸绣。主要流行于晋西北、晋北及陕北,是剪纸与刺绣两个传统技艺的有机结合,制作流程是先用韧性较强的纸张(以金箔、银箔、锡箔居多)剪出连续不断的图案主干和轮廓,再用各色绣线以平针技法在底图上进行刺绣,形成线面结合具有刺状效果的剪影式图案,生动形象,别具风格。这种技法在护耳、护脖等部位居多,尤其是护耳部位,从视觉效果上看,平面物品呈现出剪影效果,且剪纸底色与各色绣线呼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顶彩缎拼接的风帽(图7),额边、护耳、帽体、护脖均以剪纸绣表现,金箔纸上以各色绣线绣出花蝶、花鸟、佛手等纹样,色彩鲜艳明亮。
4.钉线绣。钉线绣又称辑线绣,自唐宋后开始流行,但主要用作图案勾边和某些须蔓类线状纹样。其做法是把绣线钉在织物表面进行装饰,绣线有双股强捻合的衣线;有以马鬃或细铜丝、多股丝作线芯,外用彩色绒丝紧密绕裹而成的铁梗线(又称包梗线或鬃线)。钉线一般采用同色丝线,相邻两排的钉线均匀错开。晋式童帽常见钉线绣,多与布贴绣、剪纸绣等混用。这顶无顶凉帽(图6),额正前方采用贴补钉线绣手法,绣出蝠纹,轮廓清晰,引人注目。
2.打籽绣。也称打疙瘩,即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每绣一针打一个结,形成一粒“籽”。打籽绣被认为是传统的锁绣法的继承与发展,适宜绣制装饰性较强的图案。这种绣法要求用力均匀,以保证籽的大小相同、排列均匀,以点成线进而成面。交流中心的童帽中,无单独以打籽绣一种技法而制成的帽子,打籽绣多出现在帽额或帽耳上,作为整个帽子绣法中的一种。这顶清黑缎地打籽平绣花蝶纹莲顶凉帽(图3),前额突出打籽绣牡丹纹,其余有绣技的部分均为平绣。
毫无疑问,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那么,在现代化这个大背景下,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涵盖了现代化的全部内涵?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复杂关系?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恐怕还很难形成紧密一致的看法,反倒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早已达成共识了,那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作为当下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的机制,是我们今天一代中国人无可回避的选择。
二、色彩浓艳
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 km,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并拥有世界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大桥建造包含了基建、防锈、防腐、防水、抗台风等多方面内容,沥青、涂料、防水材料等石化产品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图7民国彩缎拼接剪纸绣带护脖无顶风帽
图8民国蓝缎地布贴绣花卉人物纹缀银饰夹帽
图10民国红缎拼接平绣鱼戏莲纹碗帽
图11清黑缎地平绣福寿花卉纹帽圈
图9清黑镶黄蓝缎剪贴锁绣花蝶纹虎头风帽
晋绣艺术的表现内容在晋式童帽上可谓淋漓尽致,除刺绣外,配以各式银饰,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刺绣内容以植物、动物、人物或其他三种纹样为主,有一种纹样的表现,也有两种纹样的结合,还有三种纹样的交互。
SuperMap城镇地籍数据建库系统的查询统计功能包括土地分类以及土地权属(含已发证、未发证和有权属纠纷的)的查询统计,比如宗地查询、SQL语句定制查询、专项统计等。同时能对数据提供空间分析的功能,比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邻近分析等,以此实现多数据源的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并生成统计图和表。
以平绣花卉为例,尤其是牡丹花,在黑色地料上,花瓣、花梗、花蕊以不同颜色绣线表现。花瓣一般以红色过渡到浅红色表现质感的变化,花叶、花梗在绿色的选择上,也会用深绿、淡绿或淡黄进行区分,花蕊基本上以淡黄或淡绿为主,形成了以黑、红、绿三种颜色为基色的色彩结合,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在布贴绣的表现上,除几种颜色的布相互交织外,布上绣线的颜色与绣布之间也有色彩的交互,如这顶宝蓝色缎地夹帽(图8),护耳由白、湖蓝、土黄、大红、玫红等6种颜色布组成,其上平绣童子持花也以淡粉、黑、白、紫、绿等8种颜色描绘,与地料无相同色,在一片小小的护耳上色彩竟达到14种之多,尤其是护耳上部与地料相接处选用大红、玫红色,与宝蓝色的地料形成强烈的色彩碰撞对比。整顶帽子用宝蓝、紫、绿、红等亮色加白色分隔过渡,用色大胆张扬却又结合巧妙,可见制作者的独运匠心。
3.布贴绣。也称补花绣、贴补绣,其中阳新布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贴顾名思义,就是用边角布料剪成一定图案贴到待绣面料上,再用各种针法进行锁边。有的布贴绣在花料与面料之间衬垫棉花,以使画面呈现立体感,类似于堆锦。晋式童帽上还经常使用多层贴花,用于装饰动物口、眼、鼻和植物花蕊等。在交流中心的藏品中,布贴广泛运用于帽顶、护耳、额边等,多贴出蝶、鱼、虎以及花卉等图案。这顶民国年间的黑缎地夹帽(图4),帽顶以平和的黄、绿、蓝、藕荷等各色彩缎布贴绣出蝙蝠纹样,形象生动。护脖上绣石榴图案。石榴多子,蝙蝠寓福,足见母亲的希冀之情;这顶夹帽(图5)同样是以布贴绣为主,帽的前额以布贴、盘线手法勾勒出狮面,尤其是蚕鼻、盘线卷云纹须及环目,立体形象。帽后及护耳处以红、黄、黑、粉、蓝、绿等色缎贴补绣出石榴花卉纹。
色彩是最直观、最具有视觉的冲击力。晋式童帽在色彩的表现上喜用纯度较高的红、蓝、黄以及无色系的黑色绸缎或土布做地料,与各色绣线、绣布进行大胆结合,各种颜色碰撞,表现出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却又和谐悦目的特点,地域特色明显,民风民俗强烈。红色是喜庆的代表,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颜色,黄色是黄土地丰收的表现,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蓝色是天空的色彩,这些最亲近自然的色彩,是晋式童帽中最常见的用色。
三、内容丰富
颜色的搭配体现在帽身、绣线、绣布上,又表现出帽身各部分拼接地料之间、绣线与绣布之间、地料与刺绣图案之间等多层次的结合。最常用的地料色为黑、红,但同时即便是以单色为主的帽身,也会在额边或帽身一周用绦边加以包边,一般以白缎上平绣各种图案以及各种栏杆图案绦边为主;在绣线、绣布颜色的选择上,仍然以红、蓝、紫、绿、黄等几种颜色为主色调,并在主色调基础上扩展相邻色彩,互相搭配结合。
植物纹样多为花卉果实,主要有牡丹、莲花、梅花、菊花以及佛手、石榴、寿桃、葡萄、葫芦等。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多层花瓣以相邻色系的绣线绣出,表现出强烈的质感,成为童帽上最常见的图案之一,而凤穿牡丹图案则经常出现在女式童帽上;莲花以及莲蓬在童帽中经常与鱼、童子结合出现,鱼戏莲、持莲童子有象征婚恋、多子多福的寓意(图10);石榴的果实籽粒繁多,有“榴开百子”之说,象征多子多福;佛手也是常见的吉祥图案,是福寿的谐音。这顶童帽(图11)将佛手与石榴图案巧妙结合,寓意美好。
动物纹样包括凤、麒麟、狮、虎等灵瑞,羊、狗、鸡、猫等家禽家畜,还有蜜蜂、蜻蜓等昆虫以及蝙蝠、蟾蜍、鱼、五毒等,大部分动物纹样以写意为主,抽象与变形结合。尤其是狮、虎纹样,在帽圈、风帽中多有体现,有的作为刺绣装饰,更多的是以虎头帽、狮子帽的形式出现,成为晋式童帽的一个重要品类;将蟾蜍或蛙形象地运用在童帽中,是突出的山西特色。位于黄河流域的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蛙崇拜或者说蛙图腾在这里流行广泛,而由于蛙强盛的繁殖力,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蛙是女性的代表,是人类繁衍的象征,用在童帽上的祈盼再合适不过。
(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数学渗透的机会。在进行定理推导以及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进行渗透。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许多数学法则定理都在课本上,是学生可以直接学到的知识,但是那些无形的数学思想分散在数学课本的各个章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数学渗透的机会在进行定理推导以及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进行渗透。概念的形成是由外而内的,是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可在对公式以及概念的学习中形成数学思想。
在人物的表现上,以童子和戏曲人物居多,多在帽耳、帽尾上。童子主要与莲花相配,有童子坐莲、童子持莲等形象,也有麒麟送子图案。其他人物形象包括戏曲人物、民间故事如渔樵耕读等等,绣法简洁明快。(图12)
大多数童帽都表现出几种图案的有机结合,尤其是花蝶、花果之间的组合非常多见,体现了民间妇女大胆的构思、独特的想象力以及寄予子女无限的祈盼和关怀。如这顶清代无顶童帽(图13),由花篮、花卉、蝶、人物、如意组成,以平绣技法表现,图案用色以红、蓝、绿、白为基调,黑色地料衬托,色彩突出,构图饱满;这顶民国年间的棉帽(图14),可以说是晋式童帽的典型代表,无论在图案和所表现的内容都非常多,采用平绣、布贴绣技法,配以八仙庆寿银饰,红色地料上,出现白、蓝、黑、绿、粉、紫、黄等颜色,多而不乱,繁而有序,平绣凤戏牡丹纹额边、布贴绣花卉纹图案护耳、布贴平绣花鸟纹冠顶花边、布贴平绣鱼莲石榴花卉及白地蛙纹冠顶、布贴绣猫和蝶装饰,猫、蝶、蛙、石榴、鱼、莲、凤、牡丹,这些寓意美好的植物、动物组合在一起,表现出长辈祈盼子孙平安、长寿、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童帽虽小,却蕴含着希冀和愿望,体现着艺术和心灵的碰撞。晋式童帽不仅是晋绣艺术的实物体现,也是山西民俗文物的重要构成,更是最直接、最生动的母爱物语代表。
芥川龙之介“苏州游记”的文人话语与文化心理 …………………………………………………… 刘克华(6.100)
图12民国彩缎拼接剪纸绣花鸟人物无顶帽
图13清黑缎地平绣花卉人物纹帽圈
图14民国红布地布贴绣花卉纹耄耋图棉帽
参考文献:
[1]范晓杰.晋绣:历史延续与艺术创新的一个契合点[J].艺术研究,2014(07).
[2]倪洁诚,潘健华.论山西童帽造物考中的敬拜意识[J].艺术评论,2014(07).
[作者单位]
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
(编辑:薄跃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