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民用住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根据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成型质量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成型质量;控制措施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最常见的结构形式,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的控制是建设工程最主要的质量控制项目之一。但是由于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工人技术差等原因造成诸多混凝土质量缺陷,影响后期的正常使用,为了减少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施工过程中需从技术、管理等多发那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二、控制措施
2.1 模板分项工程
2.1.1 模架支撑体系
支模架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需明确规定支模架的选型、基本构造要求、材料要求、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支模架构造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必须根据施工情况具体验算通过。支模架必须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搭设,保证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防止浇筑过程应承受过大荷载而发生弯曲变形。
2.1.2 模板控制
(1)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易变形、表面光洁的板材,防止浇筑砼时有明显挠曲和变形,影响成型质量,控制模板周转次数,废旧模板及时更换,避免废旧模板表面起皮,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
(2)轴线及截面尺寸控制:墙柱模安装前根据板面控制线弹好墙柱边线确定轴线位置,并在柱和墙的四大角植定位筋以此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3)顶板水平极差控制:操作面钢筋上标记结构500mm控制线,模板施工完成后拉通线对楼层标高进行检查,使用激光扫平仪和塔尺对每个房间的板底模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板底标高进行调整。
(4)墙柱垂直度控制:墙柱支模时用吊陀进行上下两点的控制,将数据控制在3mm以内,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因侧压过大发生微变形导致偏差超出规定范围。安装加固好后还需对所有墙柱模板垂直度进行复查,所有数据合格后方可浇筑。
(5)墙柱平整度控制:主龙骨加固间距不小于450mm一道,次龙骨按200mm间距均匀布置。针对墙梁交接处易出现错台的质量通病,墙梁结合处部位采用整板或“L”型模板,模板加固时将龙骨通长设置,且加设顶撑来避免出现错台;老墙顶部200mm处留置老墙丝杆,新墙模板安装时向下伸入老墙300mm,利用老墙丝杆将新墙模板固定,避免新老墙接茬部位出现错台。
(6)楼板厚度控制:混凝土浇筑前使用与板混凝土强度相同且与板厚度相同的预制混凝土块置于模板面,浇筑过程中以该预制混凝土块和插钎法两种方式来控制楼板厚度。
(7)墙柱底部漏浆控制;墙柱根部模板下口设置角钢,有效防止墙柱根部漏浆,确保墙柱根成形顺直无漏浆烂根现象。
2.2 混凝土分项工程
2.2.1 原材料控制
水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混凝土实体质量,因此对于水泥质量的控制应放在首位。水泥在使用之前出应持有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粗细集料是混凝土的必要成分,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耐久性和外观质量,从颜色、级配到针片状、压碎值等都必须满足要求。外加剂在使用之前应经过试验确定掺量,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外加剂的掺量。同时还要保证外加剂的质量稳定防止因为外加剂的质量不稳定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对施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施工工艺控制
(1)对于已浇下层砼墙、柱根部,在支设本层墙柱模板前,要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将墙柱内的渣土清理干净,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塑料卡是否垫好,柱子模板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时按照柱梁板的顺序依次浇筑,墙柱混凝土浇筑时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且上下层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墙柱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下料,使混凝土倾落自由高度小于1.5m,确保混凝土不离析。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达到板底标高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不断延长,板的浇筑也不断前进。
(3)振动器正确方法,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捣均匀。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上述要求。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内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每一插点要掌握准振捣时间,过短不易密实,过长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每一振捣点振捣时不宜超过20s。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2.2.3 养护及成品保护
混凝土初凝后开始养护,采用薄膜覆盖洒水养护的方式,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高强度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1.2MP不允许上人走动或堆放材料,以免破坏混凝土表面。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破损方可拆模。对承重模板需经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合格的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后才能拆模。
2.3 细部节点浇筑措施
2.3.1 施工缝留置
(1)地下室施工缝留置:地下室内墙施工缝采用覆膜木模板封堵,地下室外墙垂直施工缝留设在后浇带处,采用覆膜木模板封堵,施工缝采用3*300厚止水钢板防水,安装在墙体或者底板中心线位置。外墙新老墙接茬处,新墙模板伸入墙底部,避免新老墙接茬处出现错台、漏浆。施工缝处必须待已浇筑砼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根据同条件试块确定)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砼前,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不允许有明水,现浇一层同配比无石子砂浆50mm厚,然后继续浇筑砼,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2)楼梯施工缝留置:楼板处休息平台板一侧靠近楼梯梁1/3范围内,并伸入墙内1/2。上跑楼梯支模时,将楼梯梁、休息平台、楼梯梁支座处的施工缝表面应剔凿清理干净露出石子,接茬处浇水湿润,用与砼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细致振实,形成一体。
(3)后浇带处理:后浇带留置时间一般较长,故需在后浇带预留钢筋上涂刷水泥浆控制其锈蚀程度;后浇带底部支模架独立支撑,且全过程不能拆除,水平后浇带两侧砌筑两皮实心砖,并覆盖模板,防止垃圾及雨水和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后浇带两侧梁板要加设支撑,并同时布设水平安全网;后浇带混凝土等级比原结构设计高出一个强度等级,在浇筑后浇带砼之前,清除垃圾、水泥薄膜,剔除表面上松动砂石、软弱混凝土层及浮浆,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不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并在施工缝处铺3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然后再进行浇筑,后浇带应保持至少15天的湿润养护。
2.3.2 有洞口墙体浇筑
浇筑墙体洞口时,洞口处采用两侧砼均匀下料。为保证洞口模板下口砼密实,砼浇筑到洞口口模板底标高上100,保证有足够的砼向洞口模板下浇筑。振捣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开口并补充振捣。
2.3.3 梁柱节点浇筑
梁柱混凝土强度差高出两个等级时,梁柱混凝土分开浇筑。柱混凝土浇筑前在柱边500mm范围内的梁内设置钢丝网隔离层,避免出现混凝土串标号现象,柱子混凝土一次浇筑到梁底或板底,且高出梁底或板底 3cm,在浇筑梁、板砼时,先浇筑柱头处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三、结语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参与各方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得到的。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认真把好每道关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及过程监督打造品质工程。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论文作者:周文,胡泽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质量论文; 洞口论文; 梁柱论文; 强度论文; 表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