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坚实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中俄论文,伙伴关系论文,坚实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俄罗斯独立后,中俄关系一直以积极向上的势头向前发展,目前已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是中俄两国人民为发展21世纪两国关系作出的最佳选择,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其表现是:
(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在中俄关系全面、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俄独立后,中俄实现了由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并继续沿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方向前进。1992年底叶利钦总统访华,两国关系由正常化提升为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1994年9 月江泽民主席访俄,两国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步步推进: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趋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加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此外,两国在教育、科技、 文化方面的合作也取得明显进展, 特别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已获解决。中俄关系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两国关系向更高层次提升奠定了基础。1996年叶利钦总统再次访华时,中俄又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表明,中俄友好关系的发展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体现了中俄两国战略利益的趋同。中俄两国之间已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重大政治问题,相反,两国在不少领域有着共同或相近的战略利益。1、中俄两国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 都希望保障两国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实现现代化。为此目的,两国都在集中精力,深化本国的改革,发展民族经济,因此需要稳定、安宁的和平环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俄的重大变化。在西部,北约东扩,形势逼人;在西南部,由于宗教纠纷、民族和领土争端、武装冲突,以及泛突厥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渗透,俄地区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在此情势下,俄将建立周边“睦邻地带”确定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面,并强调在东方首先是与最大的邻国中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以稳固东方。俄罗斯是中国北部最强的邻国,同俄保持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俄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保障两国的国家安全以及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中俄两国都肩负着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任务, 因此需要互相借助,共同发展。两国拥有4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边境交通便利;中国劳力资源充足,吸收外资和引进科技的潜力巨大,市场广阔,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科技实力雄厚,双方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俄已把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列为21世纪的一项战略任务,为此迫切希望亚太国家参与该地区的开发,尤其希望得到中国的投资和大量劳动力。而俄罗斯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也为中国引进资源和科学技术以及输出商品和对外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俄间独特的地缘优势、经济互补性为两国的经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中俄是世界大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问题负有重大责任。两国通过磋商和协调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如反对建立对立的政治、军事、经济集团,反对任何军备竞赛;在国际关系中,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对话协商解决争议问题;主张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积极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积极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防止和调解国际冲突方面发挥作用。此外,在地区问题上,中俄都主张维护东北亚战略格局的相对平衡;维护中亚稳定以遏制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和扩张。这些说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作用已超越双边关系范围,正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4、 中俄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制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冷战结束、两极体制解体后,世界呈现出美、欧、俄、中、日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美国自恃综合国力最强,企图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独霸世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加强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以一系列新型的国家关系准则作指导的。首先,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准则的。中俄两国都奉行全方位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进行技术、经济和人员交流。两国发展不针对第三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双方改善同其他各国关系,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其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基础上的。两国共同签署的《中俄关系基础联合声明》和中俄《联合声明》中规定:“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它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以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这种新型国家关系不受两国选择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体制模式和发展道路差异的影响,排除了以大压小,以强凌弱,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现象发生,从而能保障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一系列调解矛盾和冲突的机制作保障。经过几年的磨合,中俄已建立起确保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机制:1、 政治合作机制。两国决定,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两国元首每年互访一次,并开设最高领导人热线电话,就重大问题及时沟通信息,协调立场;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成立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在其内部成立政府间的经贸、科技、能源、交通、核能等分会;成立由两国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21世纪委员会”,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相互了解。2、安全合作机制。双方宣布, 不将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加强边防合作,签署了预防危险军事活动的协定、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建立了两国国防部长定期会晤的制度。3、经贸合作机制。双方成立了中俄经济和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 以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近年来,两国已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经贸合作协定。4、国际问题磋商机制。两国签署了《中俄两国外交部磋商协定书》, 同意就重大国际问题经常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上述机制将保证中俄关系的发展不因两国国内局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受到消极影响,同时也保证及时化解和消除双边关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二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在发展进程中也还存在制约其发展的消极因素:
(一)在对待发展中俄关系的态度上有上热下凉的现象。两国上层领导对发展中俄关系热情高,决心大,先后签署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公报、声明和协定,但中下层国民由于两国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宗教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对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认识、关心和参与还不到位。在俄罗斯甚至存在种种消极情绪:有些人对中国的看法仍停留在“文革”时期,对改革开放的中国不甚了解;部分人特别是舆论界对与中国发展关系还心存疑虑,“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等仍有市场,一些媒体对两国签署的文件、协定反应冷淡,不予报道;个别地方行政长官还为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设置障碍。这种消极心态如不克服将拖中俄关系发展的后腿。令人高兴的是,近一年来情况正在向好的方面变化。由于双方各层次特别是媒体人士交流增多,以及积极启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21世纪委员会”,两国民间交往日趋活跃,国民间感情进一步沟通,隔阂正在逐步消除。俄舆论导向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增多,有的文章高度评价与中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称赞中国改革和建设的成就,并表示要借鉴中国的改革经验。今年4月朱总理访美期间, 俄有的媒体还发表文章批驳“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强大对俄有利。《言论》周报指出,中国领导人正忙于经济建设和调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他们关心的不是去掠夺新的领土,而是“保卫原有的领土”;“俄罗斯人无须担心中国繁荣”,从俄地缘政治利益出发,强大的中国恰好可以成为对抗美国的因素。《独立军事评论》周报认为,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成为与北约相对抗的因素,两国联系的加强可以有力地对付美国称霸世界的政策。此外,个别地方当权者的对华抵触情绪也有收敛。
(二)经济关系滞后于政治关系。与中俄高水平的政治关系相比,两国的经贸关系相对滞后。双边贸易额近几年一直徘徊在50-60亿美元左右,1998年为54.8亿,这与两大国具有的潜力相去甚远。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都热切希望改变这一状况。去年底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的非正式会晤以及今春朱镕基总理对俄罗斯的访问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了希望之光。首先,两国高层领导人加大了务实进取、拓展合作的决心。双方都表示要落实江、叶达成的共识,认真构筑两国关系的大厦。叶利钦总统表示,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敞开合作大门,并逐项履行协议。朱镕基总理说,他访问俄罗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推动中俄经贸具体领域的合作,使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平稳过渡到新世纪,并不断充实新内容。两国领导人的决心将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注入巨大活力。其次,两国政府正把潜在的互补性逐渐转变为现实,找到了提升和扩大经贸合作的渠道。中俄经济互补性确实很大,如早几年中国的农产品同俄罗斯的钢铁、化肥、木材等进行的易货贸易就很活跃,然而这种历史的互补性已经过时。在当前情况下,大量的互补性则表现为潜在的互补性,这就是俄罗斯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森林等自然资源和高新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和消费品生产之间的优势互补。这种潜在的互补性由于条件的限制尚未大规模启动。这次朱总理访俄后,两国总理在前几年签订的双边经贸协定的基础上,又从大处着眼,为中俄经贸关系开拓出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合作生产、百货经销等新领域,先后签署了16项协议。普里马科夫总理说,这次签署的协议是俄中关系的“新里程碑”,拓宽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新领域,找到了合作的新方式。再次,把市场机制引入中俄经贸关系已成为两国政府的共识。俄独立以来,经济危机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运行不正常、不规范,经济秩序混乱,法制不健全。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中国对俄的投资和商品的营销,而且也不利于俄在中国市场上与西方竞争。事实表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俄的传统经贸关系已维持不下去了。鉴于此,俄第一副总理马斯柳科夫在俄中政府首脑定期会晤筹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时指出:“俄罗斯目前是市场经济,对待实现俄中经贸关系的态度也应具备市场性。”两国总理在此次会谈时也强调,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的潜力巨大,关键是要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根据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
放眼未来,两国的合作天地越来越广阔,一定会大有作为。随着中俄经贸合作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会更丰富、充实,其政治基础会更巩固,中俄关系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标签:中俄关系论文; 中俄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