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普外一科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创伤,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急性胃穿孔;效果
急性胃穿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也是急腹症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胃穿孔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通常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变化快,一旦发病会引发急性腹膜炎,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还会导致感染,严重的还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传统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方法是采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手术创伤较大,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中,在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中就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经X线、B超及CT检查均符合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9.8±5.6)岁;胃溃疡病程1~28年,平均病程为(7.6±2.7)年;穿孔发病到手术时间2~42h,平均(16.6±5.2)h;穿孔部位:胃大弯12例、胃小弯8例、胃窦部16例、胃体部9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8.9±5.8)岁;胃溃疡病程1~27年,平均病程为(7.8±2.9)年;穿孔发病到手术时间2~43h,平均(15.9±5.7)h;穿孔部位:胃大弯13例、胃小弯10例、胃窦部17例、胃体部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穿孔部位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按照患者的穿孔具体位置做一长10cm左右的切口,详细探查穿孔的具体情况,然后切除穿孔周围的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肠外营养及补液等治疗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研究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下部做一切口,将腹腔镜头插入到腹腔内探查胃穿孔的具体发生部位及大小形态等,在腹腔镜下清理腹腔内的脓液,吸干净其中的食物残渣及胃液;彻底清理完后用3-0可吸收缝合线修补穿孔;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者的腹腔及盆腔,在左右膈下近穿孔处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常见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2±10.3)min、(13.6±3.6)h、(20.3±2.1)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6±12.8)min、(35.6±5.2)h、(69.8±10.3)ml。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1例,中毒性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3例,中毒性休克2例,脏器功能衰竭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8%。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胃穿孔是消化道溃疡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随着溃疡的加深,病变的部位会向胃壁肌层慢慢侵袭直接到达浆膜层,最终引起破裂,急性胃穿孔发生后会导致一些食物残渣、胃液以及胆汁等流入腹腔内,导致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休克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给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上治疗该病通常采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预后。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是指医生可以在封闭的腹腔或盆腔内透过监视屏幕观察到胃穿孔的具体情况,该方法较传统开腹法相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中,选取9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表明,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开腹修补术更明显。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虎臣.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5):132-133.
[2]李桢魁.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451-3452.
[3]陈文,吴雄辉,黄锦远.腹腔镜下与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6):119-121.
[4]王大柱.经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22):69-70.
论文作者:齐洪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7
标签:胃穿孔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并发症论文; 修补术论文; 腹腔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