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叶锋
(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安昌分院;浙江绍兴312080)
【摘要】目的: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社区抑郁症疾病防治工作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辖区内5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28例。干预组予以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抑郁评估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管理后3个月抑郁评估分为(10.4±2.1)分,管理后半年为(7.6±1.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避免疾病复发或加重。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服务;抑郁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290-02
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临床中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表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抑郁症的治疗多以药物、心理治疗为主,但患者疾病复发的几率也非常高。有研究显示[1],抑郁症的治疗不仅要依靠药物治疗,同时也要依靠长期的社会、家庭干预,因此,本次研究以我院辖区内5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社区抑郁症疾病防治工作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辖区内5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我院辖区内居住人员。干预组患者年龄平均(31.2±12.4)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抑郁症病程平均(12.5±3.4)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31.5±12.1)岁,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抑郁症病程平均(12.7±3.2)个月。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患者均符合抑郁症诊断;患者距离上次住院时间均超过半年;患者无产后抑郁表现,无其他疾病继发抑郁症状;还咋无脏器功能衰竭表现;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管理手册,指导患者药物服用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来院复诊,若发现异常要立刻来院复诊。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家庭医生服务管理。
成立家庭医生管理小组:首先要成立家庭医生管理小组,组员包括社区医生、护士,全体组员均要开展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小组成员专业能力[2]。同时对小组管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管理计划。
健康档案:为小组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除了患者姓名、性别、地址等一般资料还要记录患者就诊相关资料,包括患者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医院名称、药物治疗、治疗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等信息[3]。此外,也要记录患者后期随访情况。
健康指导:所有患者每周进行2次集中授课指导和沟通交流,护理人员提前2天通知患者参与授课。授课内容包括药物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和管理措施。同时包括患者疾病自我监控、管理等。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之间相互沟通,多鼓励、表扬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要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情绪,并能够及时宣泄、处理不良情绪。
随访管理:医护人员每周要按时对患者进行上门随访,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4]。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对患者的疑问予以解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家庭支持情况,指导家属更科学的照顾、管理患者,提升患者家庭支持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
患者随访时间为半年。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管理前后抑郁程度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
1.4评估指标
抑郁评估:量表总分低于7分为无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抑郁程度评估:干预组患者管理后3个月抑郁评估分为(10.4±2.1)分,管理后半年为(7.6±1.3)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抑郁症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率、自残率非常高,且疾病治疗后复发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临床中会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的表现,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患者会丧失生活能力,若疾病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在患者出院后也要需要长期控制病情,但患者出院后缺少专业的医疗指导和管理,在发生病情变化时无法及时进行调整,导致病情恶化[5]。此外,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支持、治疗依从性等因素都是影响患者疾病控制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患者出院后的治疗、生活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现阶段临床认为,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管理需要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范畴,但多数患者在出院后并未获得相应的管理和照顾,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抑郁症的管理尚在起步阶段,相关制度、服务机制均未完善。家庭医生是我国近年来退出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目的在于提升慢性疾病的管理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管理模式由社区护理人员为患者上门提供服务,采用讲座、随访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对患者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管理,叮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管理中,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干预组患者管理后3个月抑郁评估分为(10.4±2.1)分,管理后半年为(7.6±1.3)分,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且评分好于对照组,证明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应用在社区抑郁症的防治工作中能够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社区抑郁症管理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高燕,黄春妮,袁冬霞.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社区抑郁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海南医学,2019,30(01):45-47.
[2]耿小鹿,叶剑秋,齐丽,等.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社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36(05):594-596.
[3]刘及贤,余早红,骆燕萍,等.家庭医生服务制模式下社区抑郁症防治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06):42-44.
[4]周香菊.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在精神病监护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8(05):22-24.
[5]黄星,唐峰,谭淑萍,等.社区家庭医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7):44-45.
论文作者:马叶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家庭医生论文; 抑郁论文; 病情论文; 社区论文; 疾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