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明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00)
摘要:生态建筑又被称为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建筑,它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目的是为了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生态策略融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生态建筑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节能
前言
近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等名词、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是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生态策略是当前建筑行业新的发展理念,目前主要通过对建筑物和建筑场地自然环境进行调查,根据环境设计建筑场地乃至建筑本身,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生态建筑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应当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坚持生态和谐原则、节约资源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便利性和舒适性原则,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加强生态意识,注重资源利用,在兼顾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同时给建筑物预留适当空间,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1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设计是在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条件下,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坚持本地化原则,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的能力,它具备安全、健康、宜居等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一般来讲,作为生态建筑,理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更加强调人与环境之间是友好和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设计理念如图1。
(2)生态建筑基地的选择,要远离污染源,充分考虑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3)设计具有艺术和文化内涵,体现出人文性。
(4)充分考虑到建筑内部与外面的联系,充分考虑自然通风设计。
(5)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生态建筑设计时一项多学科综合的项目。
(6)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建筑周边环境。
(7)生态建筑材料的选用,尽量以天然材料为主,体现出自然性的特征。
(8)要配套先进的防污染措施,在能源方面使用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
2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2.1保证设计的科学性,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社会的主体是人,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在高效节约的同时也不能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是进行生态住宅设计的前提。由于所有建筑建成后都是需要人来使用的,都是用来服务人们的,因此,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例如根据生态学原理设计出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为人们创造出更舒适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2重视生态和谐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还必须重视生态的和谐,即为重视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灌注植被、动物、微生物以及人之间的关系,重视自然和人的和谐和统一性。而其生态和谐可以通过自然水资源利用保护、植被多样性以及降低化学污染来实现,更好的进行建筑生态环境的营造。
2.3重视能源的节约
在进行生态建筑建设的时候,能源节约是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就是说进行资源、能源的节约、实现无污染、无害化。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那种能够再生和降解的资源,并且还应该保证材料本身是无辐射和无污染的。在设计绿色生态建筑的时候,应该将各种手段充分的利用起来,这样能够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们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保证自然索取以及回报的平衡,这样能够保证能源利用的高效和和谐。
2.4重视建筑的整体性设计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设计思想的整体性,将文化、气候以及经济等因素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做好整体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盲目的照搬那些先进生态技术,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同时也不能为了一个局部,而忽略了整体,这对生态建筑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3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3.1系统规划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整体因素,因地制宜,系统分析适宜当地的被动式技术,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自然通风、高热容围护结构、夜间通风、蒸发降温等技术措施。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其本质属性进行功能分区的划分,让建筑群中的物流和能流都做到畅通,根据需要,保证建筑物朝向、形体、间距以及绿化配置的合理性。
重视场地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尊重原来的环境,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减少土方量,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降低其对土壤的破坏。进行交通组织的时候也必须保证其合理性,避免各个功能区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地形的实际特点将建筑周边环境和形体处理通风以及光影的关系利用起来,做好水体保护和绿化,并对周围小气候进行改善,保证人们生活的环境是健康、绿色的;此外,在进行生态建筑规划的时候,还应该从城市建筑系统出发进行规划设计,重视建筑和城市系统的联系。
3.2探索和运用新的生态技术
(1)在能源利用方面
从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如何从建筑所处的区域气候条件出发,对绿色能源进行合理利用,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建筑所处地区的地域特点、气候特点和能源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建筑能耗。现阶段,建筑节能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建筑中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辐射等自然力,实现建筑的通风、取暖和照明,太阳能集热器可以为建筑提供热水,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使用,减少其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
(2)物质材料的运用方面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材料的选择不仅关系着建筑的质量和成本,也关系着建筑自身的节能减排。在建筑物质材料的运用方面:
a.必须采用建筑材料的5r原则,即:renew(更新、改造),revalue(再思考、再认识),reduce(减少),reuse(使再生、再利用),recycle(反复使用)。满足5r原则的建材又可称为生态建材,这种建材在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可以充分协调好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满足最佳使用性能、最小污染甚至是 0 污染、最小资源消耗、最高循环再利用率。b.必须利用地方性资源来充分体现本土的理念。
3.3自我调控方面
在自我调控方面,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主动式调控。它往往需要建筑师将设计数量化、精确化、严密化,需要紧密结合建筑设计与建筑物理、计算机技术、建筑构造等。主动式调控是把建筑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现代建筑的一个巨大进步。例如,为了缓解社区热岛效应,可通过调整绿地布局、建筑布局形式、控制来流风下垫面材质、重点区域设置人工水系等方法,降低社区热岛效应,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将“热岛”转化为“舒适岛”。(如下图)
(2)被动式调控。它来自对环境的关照,来源于对传统建筑的学习,通过利用建筑本身的如阳台、门窗、遮阳等构件,创造舒适的建筑环境。例如,维也纳的斯特德劳住宅群,是建筑师通过简单的构造形式和采用玻璃暖房来达到良好的隔热保温的效果。查尔斯.柯里亚的艾哈迈达巴得住宅则是应对湿热气候的“被动式住宅”的典型
3.4污染控制的设计
防止污染是住宅建筑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中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噪音污染两大类。这就要求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检测,看当地的噪音污染和生态环境要求的其他方面的污染是否达标,如果不能满足生态设计的标准,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或尽可能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4注重建筑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使用
设计中要有合理且科学有效的通风、空调和供热系统,合理的开发新的能源,各种再生能源充分也有效地利用起来,科学合理的处理建筑生活垃圾。提供新鲜的空气,要尽量减少微生物生长的机会,减少建筑中的建筑材料中易挥发的现象,创造易于接近公共和日光适宜环境。此外,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注重建筑构造使用中带有可循环材料的产品,考虑建筑设备和建筑构件的再利用。
5结语
生态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不仅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建筑提出的要求。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材料的选择、降低能耗,将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材料更好的使用进去。当然,生态策略的融入不仅仅是片面的生态技术的应用,更应当重视生态理念的树立,以人为本,从建筑环境以及建筑设计需要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解决,以期给人的生活和工作营造更好、更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泊.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J].价值工程,2013(22)
[2]周彦明,谢丽娜.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2(04)
[3]刁艳.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J].城市建筑,2013(12)
论文作者:阎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重视论文; 能源论文; 策略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