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_黄雄芬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注射和热毒宁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法:将180例小儿外感发热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0例予热毒宁注射液保留灌肠,对照组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结果治愈率达8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灌肠;小儿外感发热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192-02

小儿外感发热类同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症。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流涕,或有咽喉疼痛、口干、脉浮等症。灌肠疗法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外治方法,由于肠粘膜吸收药物充分,且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药物的首次过滤效应,同时又避免了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所以直肠用药比口服吸收要快,其吸收总量和生物利用度也较口服为高,与静脉给药吸收率和利用率相仿,却具备不需注射、对胃黏膜不刺激等优点。下面就我科运用热毒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门诊诊断小儿外感发热的患儿,年龄4月至6岁,测量体温达38℃~39.5℃,共18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热毒宁灌肠退热,具体用量为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d)加入10ML0.9%氯化钠注射液。常规组采用静脉输注热毒宁0.6~0.8ml(kg/d)+5%葡萄糖静滴,用药后30分钟观察病人的体温、抽搐、咳嗽、流涕等症状一次并记录;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病人的体温、抽搐、咳嗽、流涕等症状,并做好记录。48~72小时内每天早晚各观察病人的体温、抽搐、咳嗽、流涕等症状,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做好记录,回访至体温正常三天。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评估患儿的配合程度、对家长做好宣教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术前嘱患儿尽量先排便,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做好固定。

2.2 术前用物准备

根据医嘱用30~50毫升注射器抽吸好的灌肠药液、儿童用一次性灌肠管、石蜡油、纱布、一次性手套。

2.3 术中护理

患儿嘱其排便后侧卧于床上露出肛门,灌肠药液温度采用常温,注射器连接一次性灌肠管后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段约5厘米,轻轻插入患儿肛门深度为10~15cm(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将药液缓慢推入患儿直肠,取出肛管,嘱其保留1小时以上,用药后30分钟患儿的体温及各种症状由护士观察记录,24小时~72小时的体温及各种症状、不良反应由家属观察记录护士电话随访。

2.4 术中的注意事项

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一人一管,动作轻柔、准确、稳妥,灌肠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

2.5 术后的护理

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嘱其注意观察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做好肛门护理。

3.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1)临床痊愈:用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37℃,不再回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积分值减少>95%。(2)显效:用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值减少>70%。(3)有效:用药48~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值减少>30%。(4)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积分值减少不足30%。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讨论及体会

中医学认为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冒多由食积生热、外感风寒(风热)而致,呈表里俱热之状。灌肠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应用广泛,而现代医学认为肠黏膜吸收药物充分,且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药物的首次过滤效应,同时又避免了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所以直肠用药比口服吸收要快,其吸收总量和生物利用度也较口服为高,与静脉给药吸收率和利用率相仿,却具备不需注射、对胃黏膜不刺激等优点[1]。

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种植物药组成,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中成药,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2]。近年来因其退热温和、疗效显著、副反应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热毒宁用药途径都是静脉,只有极少数的报道途径为鼻腔用药,另外,本实验观察组均为儿童,予静脉给药依从性差,我们改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药物由直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流循环,从而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热毒宁注射液保留灌肠操作方便,为外感发热的患儿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该法无创、可以减轻患儿用传统治疗方法的痛苦,而且见效快、疗效好、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无毒副作用,为医院及科室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魏蕾,小儿外感发热的灌肠治疗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026-1027.

[2]黄小民,柳于介,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2006(4):470.

论文作者:黄雄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_黄雄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