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思佳[1]2008年在《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发展大型飞机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并表示中国将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使大飞机的设计制造发展为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已正式启动,3月份将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本文从新产业组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能力理论的交叉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历程回顾,总结分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比较国外大飞机研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结合波特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钻石模型”),对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机理模型,分析研究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政府职能、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和自主创新,并最终提出强化政府职能、整合重组产业组织、构建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等四个层面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大飞机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李小书[2]2001年在《航空转包生产项目研制阶段的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包生产是我国航空工业提高制造能力,与世界先进的制造水平、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接轨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航空制造业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航空企业转包生产,特别是研制阶段在进度、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急待改进项目管理水平。 本文针对转包生产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理念,在现实组织机构环境中改进项目管理;并对研制阶段的主要工作环节——工艺技术工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工艺技术并行管理的概念及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控制研制周期,论文还研究了转包生产项目计划的特点,建立了多层次的集成计划体系和有效的项目控制体系。
李洁[3]2007年在《X公司航空转包生产案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航空转包生产的投资与规模不断扩大,转包管理水平在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本文以国内一家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外贸转包生产为主的外贸型企业—X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管理学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1],对其开展的转包生产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行业特点,提出了发展航空转包生产的策略与构想,旨在实现加速公司的利润增长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本文的独特性在于,从公司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和产品结构入手,围绕供应商关系管理,结合合同风险管理,直观地展现了公司在转包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尝试性地提出改进转包生产的策略与构想,并通过国际与同行业纵横向性对比分析,重点突出实证,使得文章浅显易懂。
费楠[4]2018年在《中国航空转包国际竞争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航空转包是我国航空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我国航空外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航空转包市场,如何提升我国的航空转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针对我国航空转包生产的现状,进行了航空转包竞争力的评价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定义了转包生产竞争力的内涵,并且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论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和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基于我国航空转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建立转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对我国航空转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综合评价的结果给出了提升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论文还重点针对我国航空转包竞争力的成本因素和交付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成本与产品技术复杂度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生产技术复杂度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航空转包研制交付和批量交付,给出了我国航空转包竞争力的交付管理策略和质量管理的方法。论文提出了航空转包基于精益生产原理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论文对我国航空转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对现阶段我国航空转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王聪[5]2011年在《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航空企业纷纷与国际上的航空制造商展开转包合作。然而由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差异,在转包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复杂,属于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型的生产,这给航空发动机的生产管理带来了不便,诸如生产计划的安排、车间设备的调度等。传统的手动安排方式由于对生产资源考虑得不到位,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同时引发生产瓶颈,给产品的按时交付带来了困难。另外,客户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质量要求严格,生产的可追溯性要求在生产中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并存档,这意味着航空发动机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以精益生产为中心的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将精益生产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相结合的必要性。讨论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并以中航集团北京长空公司与透博梅卡公司的转包合作为例,分析了航空发动机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建立了包括采购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设备能力与负荷管理、生产计划安排和工业化管理等功能在内的生产管理系统,它不但可以跟踪转包生产过程,而且还可以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及设备的生产任务进行预测。本文最后以2011年北京长空转包生产为对象,对系统功能进行了模拟测试,初步结果为生产管理的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研究的系统不仅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管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小规模离散型转包生产管理。
刘勇[6]2011年在《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大型客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制造、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它的发展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制造业升级、促进民航运输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大型客机设计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研制周期长、系统组成复杂、技术难度大、市场准入门槛高,投资风险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由一家制造商独立完成所有的研制任务,为了缩短设计、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更多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型客机主制造商就必须依靠外部供应商。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生产模式的转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企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商作为其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制造商组织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主制造商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重要源泉,相应地加强大型客机制造商供应商管理已是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内涵,剖析了国内外客机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和客机制造业的特性及供应链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叁角模糊数的客机制造业供应商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并加以实证分析;而后,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大型客机制造业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博弈关系,指出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共生性,并构建了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对称性互惠和不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模型,同时为保证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共生关系本文还构建了对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利润分配模型;最后运用SWOT对我国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本文研究,给出了我国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的对策建议。
陈原[7]2007年在《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结构复杂,垂直层级多,供需网络结构多样。构成供应链的实体繁多,实体间性质差异大,管理自主性强,地理位置全球分布,造成整个供应链在计划、外购、制造、交货等各运作层面上均需要进行协调,供应链的协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本论文以基于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整体协调问题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背景,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特点及其全球合作关系的发展状况,并对在此背景下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实践的现状作了初步的探索。综合供应链,实施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形成全球采购的供应链网络已日益成为现代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其后,对供应链协调做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并从供应链的概念和分类、供应链协调障碍、供应链协调管理应具备的特点、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模式和各种途径等方面做了更详尽、具体的文献综述,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然后,对供应链协调的主流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供应链的契约与激励协调机制、供应链合作与诚信协调机制、供应链集体学习的协调机制等,为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做一先期铺垫。本论文接下来进行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节点层级分析;采用环节分析法和SCOR法进行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分析;在比较该产业两大类产品的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产品的供应链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它除了具有该产业供应链的一般特征如复杂性、自主性、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等之外,还具有产业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全球网络集成供应链、精益供应链的特点。从综合系统管理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本文把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采用全局最优的思想,在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下,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益和效率的优化,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缩短总交货周期为原则,对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活动进行优化,建立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全局性协调管理的概念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协调的供应链设计框架,包括了供应链协调的原则、目标、整体架构和各种协调方法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借鉴协同产品商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集成,特别是研究了B2B交易场所作为协调集成的使能器,对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最后,以波音公司供应链协调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实践为实例对本章所设计的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框架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希望能丰富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体系,为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整体性的供应链协调框架,促进供应链协调关系的改进,推动企业顺利实施供应链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也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对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产业布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吉平[8]2012年在《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我国军事工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国营航空制造业公司的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应如何发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讨论公司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制定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将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引入到我国国营航空制造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中去,扩展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并为国营航空专业化制造公司步入现代化企业发展进程,提供了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经验借鉴。本研究以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PEST分析、SWOT分析等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针对航空制造行业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了其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文章首先阐明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总结;其次,从内外部对公司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其中外部环境分析包含了对宏观环境、产业竞争环境、产品的市场需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环境分析包含了对公司历史沿革、公司现状、技术能力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公司优势与劣势;再次,通过SWOT分析明确公司的战略组合,基于公司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同心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即做强做大起落架的研制、生产、维修业务,进一步拓展国际转包业务,非航空民品研制与生产逐步往高端发展,选择性发展叁产行业。最后,提出了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周森[9]2011年在《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国际航空产品转包市场份额约为每年200亿美元,日本、韩国每年分别得到几十亿的份额。相比之下,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最多得到7000-8000万美元的份额,约占国际转包市场的5%。并且,由于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的落后,致使现阶段我国约67%的航空制造类企业转包合作采用传统的“叁来一补”工艺(来设计图,来生产材料,来件组装,补偿贸易),这是一种比较落后且被动的合作方式。经业内人士粗略计算,每年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转包业务直接亏损超过4亿人民币,是一项高风险行业,给我国航空制造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探究并分析导致我国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出现亏损的问题因素是一项重要且急迫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应用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的脆弱性度量方法对国有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界定,清晰的归纳出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转包管理体系造成影响的“攻击力”因素,并将“恢复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防御力”指标,总结了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防御力”的潜在问题,为降低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首先,本文介绍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以及脆弱性的研究现状,概括我国航空制造类企业转包业务的范围及流程,分析我国航空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的优缺点;其次,根据对几家国有航空制造类企业的走访以及问卷调查,归纳了影响我国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转包管理体系的“攻击力”因素,以及企业本身的“防御力”因素,并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对转包管理体系的脆弱性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攻击力”和“防御力”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攻击力”评价模型和“防御力”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的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评价模型,编辑脆弱性计算公式、脆弱性评价标准、和脆弱性评价步骤;第四,以我国国有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HD公司的转包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对已构建的基于“进攻一防御”视角的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出HD公司转包管理体系的脆弱性,依据脆弱性评价标准对影响因素做出脆弱性评价,结论得出:HD公司转包管理体系处于高度脆弱状态;最后,分析构成脆弱性指标的根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胡京波, 欧阳桃花, 曾德麟, 冯海龙[10]2018年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创新悖论管理案例研究:双元能力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转包业务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对创新悖论的管理。本研究发现有叁点:(1)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从事复杂产品的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主要面临叁类悖论,即创新战略的创新利润主导—可持续主导、创新方式的紧密连接—松散连接和创新驱动的纪律导向—激情导向。(2)上述创新悖论影响核心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管理的战略目标、运营和组织边界。(3)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通过组建双元化的创新单元→强化创新的组织联结→实现创新的共创共享叁个步骤构建创新悖论管理机制,在该机制建构过程中分别形成结构、协调和情境叁种双元能力,并逐步化解不同的创新悖论。本文从组织双元能力视角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管理悖论的过程机理,并对指导航空企业早日实现以"中国心"助推"中国梦"之宏愿,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钱思佳.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 航空转包生产项目研制阶段的管理[D]. 李小书. 西北工业大学. 2001
[3]. X公司航空转包生产案例研究[D]. 李洁. 电子科技大学. 2007
[4]. 中国航空转包国际竞争力分析[D]. 费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
[5]. 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 王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6]. 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研究[D]. 刘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7].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D]. 陈原. 中南大学. 2007
[8].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吉平. 湖南大学. 2012
[9]. 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研究[D]. 周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10]. 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创新悖论管理案例研究:双元能力视角[J]. 胡京波, 欧阳桃花, 曾德麟, 冯海龙. 管理评论.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