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有哪些以及如何护理论文_颜青秀

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有哪些以及如何护理论文_颜青秀

临床上骨折类型较多,多见为关节骨折、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而下肢骨折使患者活动受限,无法生活自理,目前我国的治疗多为手术治疗,虽其成功率较高,但其术后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才能避免并发症,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1.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

下肢骨折大致分类包括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及足部骨折[1]。股骨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包括外侧平台骨干骨折、内侧平台骨折、双侧平台骨折等;足部骨折包括跟骨骨折、距骨骨折、舟骨、跖骨等。而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有:

(1)胫骨近端骨折

胫骨近端骨折是骨折中的关节内的骨折,它离膝盖骨较近,因人体此处的血管较多,且有软组织和韧带等,骨折时极易伤到,相对治疗也比较复杂。再加上胫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多和骨折位置的特殊性,如护理不当,会影响膝关节的支撑力及稳定性,如治疗不好,会导致致残率。

(2)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发生率的60%,占全身骨折的2%。跟骨的结构较复杂,骨折类型及损伤机制呈多样化,跟骨骨折后很难复位,如治疗方式和护理不当,可导致功能障碍,其致残率高达30%[2]。

2.下肢骨折常出现的并发症

(1)急性肿胀

肿胀使骨折后必然出现的症状,下肢骨折后3天是肿胀的急性期,其肿胀可分为轻度肿胀、中度肿胀和重度肿胀。轻度肿胀的皮纹未消失,皮肤微红;中度肿胀皮纹会消失,皮肤较红;中度肿胀可出现水泡,皮肤呈透明。肿胀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皮肤坏死,使患者疼痛感增加,且易引起感染,延长恢复时间。

(2)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患肢制动,移动活动量较小,导致静脉血流减缓,加之穿刺和感染等损伤了血管壁,使血小板凝聚并释放形成静脉血栓。且血液的还原粘度计纤维蛋白增高也导致血栓的形成。另外,患者骨折后疼痛感剧烈,会自动减少移动,使血液处于凝滞状态,导致血栓。

(3)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常发生于股骨骨折、骨盆骨折和多发骨折患者,发于骨折后24h内[3]。其原因是该骨折部分的脂滴较丰富,出现骨折后,骨折端出血增大其局部张力,脂滴受压迫进入静脉窦,随着血液循环导致脂肪栓塞。

3.下肢骨折的护理措施

(1)急性肿胀护理

首先,可用不锈钢制作抬高架,最高为35cm,最低为10cm,上面设弧形栏杆,以遮挡被子,避免其压迫患肢,用棉布缝制垫子放在上面,不宜太厚,方便拆洗。将患肢的足部放于最上面,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以利于静脉血液循环回流,促进肿胀消退。其次,可采用海绵制作一个抬高垫子,高低为10-20cm,外面用棉布缝制外套,方便拆洗。患肢置放与抬高架一致,足部为最高。再次,可以制作酒精冰袋冷敷肿胀处,用贺斯袋注入30-40%的酒精,放于冰箱冷冻后使用,用棉布将其包住,敷于肿胀处,间隔2-4小时更换,并随时观察冷敷处的血流情况,避免冻伤[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对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情况抬高其患肢,以利于静脉血回流。鼓励患者自理活动,尽可能的活动关节、肌肉,利于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人体的腿部肌肉有较多的静脉窦,其静脉内的血液只有经过肌肉泵运动才能回流至心脏,患者如长时间不动,且仰卧躺着,会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所以应加强功能锻炼,可主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患者仰卧时,可自主进行小腿肌肉的收缩运动,下压膝关节,使大腿肌肉收缩,静待10s后重复,每次20下,每日进行2-4次。同时,患肢踝关节还可进行背伸足趾各关节活动和跖屈运动,每次10-15min,每日进行2-4次。被动运动可通过家属及医护人员进行,手掌紧贴患肢皮肤,以踝关节至腹股沟处进行按摩,再换侧肢,每次10-15min,每日2-4次。可根据病程加大运动量。

对已经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针对其情况进行对症治疗。轻微者可进行药物治疗,严重者可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股动脉置管术,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密切观察其术后穿刺点出血、水肿及生命体征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对进行输液泵的,应注意其速度,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和紫绀情况。将患肢抬高20-30度,促进其静脉血回流。对患者有开放性创面的患者,应注意其渗血情况,观察其是否出现出血点、牙龈出血和血尿,如有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3)脂肪栓塞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科普骨折治疗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护理知识,详细介绍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脂肪栓塞的方法,叮嘱患者及时反映身体的不适应症。如患者出现呼吸节律异常、大脑意识模糊或皮肤粘膜点散出血,应及时报告意识进行处理,给予患者供氧面罩呼吸及高浓度鼻导管吸氧。

(4)疼痛护理

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都会出现剧烈疼痛,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双重痛苦,不利于及早运动和康复。因此应做好术后的疼痛护理。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及早进行功能活动,活动中最好陪护和支持,如患者出现错位导致疼痛时,应及时调整期体位,固定手术部位,放置软垫于骨折部位下方,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静脉血回流。活动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关注的面色和血流情况,如骨折部分出现肿胀,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冰敷等缓解其肿胀和疼痛。

(5)活动强度的护理

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会叮嘱患者早期做运动,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但我们的锻炼活动应适量,最好结合自身的情况,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切忌活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过长,避免再次损伤骨折部位和加重病情。早期活动中可进行牵引,可帮助患者减少骨折部位和腹部用力情况,防止创口拉裂。通过牵引,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想法进行体位变换、下床活动或适量运动,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做好牵引的牢固稳定和陪护工作,避免患者突然出现低血压或伤口拉裂的情况,以减少意外事件。

参考文献:

[1]陈林,陈芳,李婷,俞凌丽,陈先进.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痛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05):499-501.

[2]王惠.人性化护理在临床骨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8):137.

[3]李维.针对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09):156-158.

[4]张黎明.下肢骨折患者陪检中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双足与保健,2019,28(16):173-174.

论文作者:颜青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有哪些以及如何护理论文_颜青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