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它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问学生:“怎样量五分硬币的周长?”学生通过预习会回答:“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知道此五分币的周长。”教师在肯定此方法后又提出:“怎样量啤酒厂的圆形大水池周长?”可能学生会说:“用皮尺绕水池一周,即可量出水池的周长。”教师继续提出:“用绳子绑住粉笔头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也是圆,又怎样量此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既不能在直尺上滚动,又不能用皮尺量,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无法解决。教师把疑点这么一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带着好奇心进入新知识学习状态。
二、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思考者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每种解答。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必须加强发散思维“三个维度”,即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训练。
1.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思维的量,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中,学生看完题目要求后,不要考虑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学生说得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愈多表示流畅性愈高。此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学生的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以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为例,教师出示如下复习题,让学生补充问题,并根据补充的问题列式。
“学校美术兴趣小组,选出书法作品12份,水彩画作品14份参展,_______?”
学生看题后,纷纷从简单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等进行问题补充和列式。教师让学生尽情思考,发散思维,还可以从“比”的角度,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深化的角度,继续补充问题和列式,多达30余个问题,充分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让学生自己联想与迅速反应,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2.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发散的灵活性,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又一个维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可在创造性工作的道路上走近道。比如“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一般学生考虑条件均要用上,便列出算式30÷(30÷10+30÷15)进行解答。这样解决问题没有创造性,没有灵活性——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可教学生灵活地将这段公路看作单位“1”, 列
1 1
出算式1÷(──+──)进行解答,从而既培养发散思维, 又培养了
1015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发展思维的新奇成分。这就是我们平时谈的独到见解、求异和创新。在我们教学中,都可挖掘教材的内容,让学
1 1 1 1 1
生去求异、去创新。如,解答分数计算题:─+─+─+─+─,学生
6 12 20 30 42
通常进行通分计算,本题即使是通分计算,也并非简单。教师可根据发
1
11
1
11
1 1
1
散思维的独创性,引导学生联想─-─=─,─-─ =─,─-─=─,
2
36
3
4
12
4
5 20
1
1
1
1 11
─-─=─,─-─=─,从而将此题计算化为不通分而简算之:
5
6 30
6 7
42
1
1 1
1 1
───+──+───+───+──
6 12 20 30 42
1 1 1 1 1 1 1
=(───-──)+(──-───)+(──-───)+(──
2 3 3 4 4 5 5
1 1 1 1 1
-───)+(──-───)=───-───
6 6 7 2 7
5
14
三、发展直觉思维,形成创新习惯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方法之一即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推测,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习惯”。猜想之后,师者应引导学生作出证明。即使猜想错误或不完全,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切忌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教师列出一
1
2
3
4
组分数:─、─、─、─,让学生推测与猜想:“这几个分数大小是否
24 68
相等?”然后引导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同样长短的纸条折纸”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健全良好个性,培养创造人格
心理学专家普遍认为,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巨大影响。因此,平时教学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冲动、独立性、自制性、幻想性、有恒性等,这些均属创造人才的共同人格倾向。
标签:发散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