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进行居家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居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焦虑与抑郁程度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观察组患者出院后 SAS、SDS与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居家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且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关键词】居家护理;脑卒中;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185-02
脑中风的学名为脑卒中,属于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受到阻碍的疾病。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含:①恶心呕吐、头痛与意识障碍;②突然出现听力障碍或者失语;③肢体活动困难;④一侧肢体突然麻木[1]。居家护理可对失能或慢性疾病患者给予护理,确保患者病情稳定。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居家护理,对比常规护理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1.02±12.82)岁;卒中类型:出血性9例、右侧16例。观察组12例,女13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5.94±10.15)岁;卒中类型:出血性5例、右侧20例。入选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准则;患者初次发病;无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含为一般用药与疼痛护理等。观察组采取居家护理:①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情感支持,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尽量满足,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②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需多吃蔬菜与水果,有利于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禁止患者吸烟与饮酒,不可食用高脂肪与高盐的食品,预防病情加重。③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与其家属实施康复训练,如肢体活动与床上活动,并且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洗脸刷牙、穿衣服等,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④护理咨询服务。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家访或者电话咨询,增强对患者心脏、肝肾与血压等功能监测,且告诉患者需按时复查与用药的方式、注意事项,减少与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迅速解决患者在治疗与护理上遇到的问题。
1.3 评价指标
(1)对患者出院前与出院后1个月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2)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十分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SDS与ADL评分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焦虑与抑郁程度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观察组患者出院后 SAS、SDS与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等特点。由于患者均存在心理障碍,这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也使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增多。因为受到医疗资源与患者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存在身体功能障碍,需进行康复训练与护理指导[3]。许多家庭由于缺少康复护理常识与方法,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持久的看护与治疗,从而错过最佳康复时期。居家护理通过专业性与非专业行的长时间服务,对患者在家提供较好的医疗与护理,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5]。
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焦虑与抑郁程度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观察组患者出院后SAS、SDS与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居家护理可使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减轻,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原因主要患者进入康复期后会遗留多种功能障碍,致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运用居家护理对患者实施SAS与SDS评分,可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与帮助,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理情绪,有利于康复训练的实施。患者实施ADL训练最理想的场所是家,依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经济条件,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拟定康复方案,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的步骤与方式,让患者与其家属均参与到ADL训练中,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与朱珍玲[5]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居家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原因主要为患者正常出院后,医护人员只可通过电话回访来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无法依据患者的真实状况进行一对一的训练指导,从而因康复效果不好而影响患者满意度。居家护理不仅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还为患者提供较好的居家环境与一对一的训练指导,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居家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且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亚瑾,张凤,张怡,等.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76-177.
[2]叶小聪,王娟娟,李美霖,等.PDCA循环在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22-1426.
[3]杨文君,牟女,于绍霞,等.院外带入压疮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压疮防治知识及照顾行为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08):1097-1100.
[4]朱信美,刘雅慧,蔡丽琼.出院准备服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7):58-60.
[5]朱珍玲,钟霞,杨凤姣,等.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09):1188-1190.
论文作者:梁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能力论文; 差异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3期论文;